一直以來,"1976年國民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的說法甚囂塵上,不但主流媒體如此渲染,公知磚家叫獸如此聒噪,甚至有人在面向全世界直播的記者會上都如此說過。
1976年國民經濟真的到了崩潰的邊緣嗎?
1976年國民經濟是否到了崩潰的邊緣,首先得弄清楚什么叫國民經濟崩潰。
按照教科書上的定義,國民經濟崩潰是各種原因導致的經濟完全破壞、發生嚴重的經濟危機。其標志包括:
一,工農業生產全面下降,整個國民經濟出現二位數的負增長;
二,成千上萬家企業大批破產倒閉,千百萬職工下崗失業,陷于絕對貧困狀態;
三,社會出現惡性通貨膨脹,物價上漲率在15%以上;
四,國家財政入不敷出,出現巨額赤字,借新債還老債還不足以彌補,必須增發巨額鈔票或廢棄舊鈔發新鈔才能渡過難關;
五,對外貿易出現巨額逆差,所借外債已經到了還不起的地步。
1970年秋季,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
明確了國民經濟崩潰的定義,我們不妨按其標志來進行比照。
首先,"工農業生產全面下降,整個國民經濟出現二位數的負增長。"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國內知名學者陳東林曾根據官方統計數據復盤1966-1976年的經濟發展情況,得出如下結論:
1966年至1976年,工農業總產值年均增長率7.1%,社會總產值年均增長率6.8%,國民收入年均增長率4.9%。
以上數據可證,1976年整個國民經濟非但沒有出現二位數的負增長,反而處于高增長率狀態。
至于其它四個方面,我們可以從周恩來在1975年所作的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來比照。
報告中有這樣一段話:
"我們超額完成了第三個五年計劃,第四個五年計劃一九七五年也將勝利完成。我國農業連續十三年奪得豐收,一九七四年農業總產值預計比一九六四年增長百分之五十一。這充分顯示了人民公社制度的優越性。全國解放以來,盡管我國人口增加百分之六十,但糧食增產一點四倍,棉花增產四點七倍。在我們這樣一個近八億人口的國家,保證了人民吃穿的基本需要。工業總產值一九七四年預計比一九六四年增長一點九倍,主要產品的產量都有大幅度增長,鋼增長一點二倍,原煤增長百分之九十一,石油增長六點五倍,發電量增長兩倍,化肥增長三點三倍,拖拉機增長五點二倍,棉紗增長百分之八十五,化學纖維增長三點三倍。在這十年中,我們依靠自己的力量,建成了一千一百個大中型項目,成功地進行了氫彈試驗,發射了人造地球衛星。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動蕩、通貨膨脹的情況相反,我國財政收支平衡,即無外債,又無內債,物價穩定,人民生活逐步改善,社會主義建設欣欣向榮,蒸蒸日上。國內外反動派曾經斷言,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定會破壞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現在事實已經給了他們有力的回答。"
周恩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段話,不僅是對國內外反動派的有力回答,更是對"國民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論的有力駁斥:
1976年有成千上萬家企業破產倒閉、千百萬職工下崗失業嗎?
沒有!
1976年有惡性通貨膨脹嗎?
沒有!
1976年有財政赤字、增發巨額鈔票、廢舊鈔換新鈔嗎?
沒有!
1976年有巨額貿易逆差和還不起的外債嗎?
沒有!
1976年不但毫無國民經濟崩潰的跡象,反而正如周恩來所講,社會主義建設欣欣向榮、蒸蒸日上,怎么就到了國民經濟崩潰的邊緣呢?
可見,公知磚家叫獸們張口閉口就來的"1976年國民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論,純屬謊言。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