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絲毫沒有改變中國社會的根本性質,根本沒有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買辦資本主義這三座大山。辛亥革命后,中國的社會階級結構和生產關系狀況沒有任何根本變革,依舊是農村地主階級剝削土地所有制、城市帝國主義殖民和買辦傀儡經濟。孫中山代表的民族資產階級對于帝國主義抱有極大的幻想,對帝國主義嚴重妥協,保持、維護著帝國主義在華的經濟特權,縱容帝國主義控制經濟命脈——他的這種辦法根本無法實現民族解放。
毛主席密切聯系群眾,發動、喚醒了中國最主要人口——農民群眾,所以毛主席領導了萬古巨變。而孫中山的辛亥革命脫離群眾,所以對中國社會并沒有帶來絲毫根本意義上的變革。正如毛主席所說:“孫中山先生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所要做而沒有做到的事,農民在幾個月內做到了。這是四十年乃至幾千年未曾成就過的奇勛。這是好得很。”“國民革命需要一個大的農村變動。辛亥革命沒有這個變動,所以失敗了。現在有了這個變動,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毛澤東選集(第一卷)》:《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三民主義”本身的設計藍圖也具有很大的空想性。
第一,孫中山設想的“革命”,從來不組織起中國最主要的人口——農民群眾,嘴上說著平均地權,實際上僅僅在極少數資產階級中號召——他的這種辦法根本無法實現最主要人口解放——嚴重脫離群眾,人口力量不足,這注定無法打敗強大的敵人——地主階級和大買辦官僚。正如毛主席于1919年7月21日就在《民眾的大聯合》中指出:“辛亥革命,似乎是一種民眾的聯合,其實不然。辛亥革命,乃留學生的發蹤指示,哥老會的搖旗喚吶,新軍和巡防營一些丘八的張弩拔劍所造成的,與我們民眾的大多數,毫沒關系”(《毛澤東年譜(1893—1949)》1919年,二十六歲。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第二,孫氏“三民主義”的“革命”,有嚴重的小資產階級冒險主義錯誤傾向,從來不扎根敵人的薄弱環節,結果一次次被強大的敵人打敗。
第三,孫中山對“三座大山”嚴重抱有幻想,不僅對帝國主義嚴重妥協,縱容帝國主義繼續控制中國的經濟命脈,而且對反動軍閥一直抱有幻想——對軍閥和帝國主義抱有幻想,暴露了民族資產階級的階級力量薄弱、和封建地主以及帝國主義扶植的官僚買辦有千絲萬縷的經濟聯系,是不可能領導革命勝利的。
第四,由于孫中山不能組織起最主要人口——農民群眾,不能解決中國最主要人口的最主要矛盾,孫中山從來沒有找到帶領中國進入工業化時代的最根本辦法。毛主席評價說:“由于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資產階級,是受帝國主義壓迫的,…… 他們也還是在一定時期中和一定程度上,保持著反對外國帝國主義和反對本國官僚軍閥政府( 這后者,例如在辛亥革命時期和北伐戰爭時期) 的革命性,……但同時, 也即是由于他們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資產階級,他們在經濟上和政治上是異常軟弱的,他們又保存了另一種性質,即對于敵人的妥協性。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即使在革命時,也不愿意同帝國主義完全分裂,并且他們同農村中的地租剝削有密切聯系, 因此,他們就不愿和不能推翻帝國主義,更加不愿和更加不能徹底推翻封建勢力。這樣,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兩個基本問題,兩大基本任務, 中國民族資產階級都不能解決。”(《毛澤東選集(第二卷)》:《新民主主義論》)
辛亥失敗以后,孫仍然沒有探索出真正救國圖存的道路,一次次探索,一次次失敗,從來沒做成一件真正對中國具有改天換地意義的大事。
我們必須清楚:
第一,武昌起義以來的一些實踐,確實對中國的移風易俗有一定作用,例如剪辮子換服裝之類,但是也主要是一些形式上的作用——實際上辛亥革命之后中華民族還陷在帝國主義的控制、殖民、壓榨,中國人民還在地主階級剝削壓迫之中,封建社會的腐朽風俗絕大部分絲毫沒有改變。
第二,辛亥后孫的一些實踐,確實掃除了一些民族資本主義的輕工業和食品加工業發展障礙——但是主要發展的是輕工業和食品加工業,因為半殖民地中國的經濟命脈被帝國主義列強牢牢控制,和帝國主義妥協的民族資產階級根本沒法帶領我們建立自己獨立自主的現代重工業體系和國防設備體系。
第三,辛亥推翻了清朝,從名義上取消了“皇帝”這一最高統治者的稱號,從形式上打擊了封建社會——但是僅僅是換了稱號,封建地主剝削土地制度還在中國最主要人口的生活地區最廣泛的存在,封建社會的風俗文化還大規模的廣泛存在,那些北洋軍閥“大總統”和后來的蔣介石不過是換了個名字的封建獨裁者,而且還是帝國主義列強的傀儡。
孫中山根本找不到正確的方向,不知道如何帶領人民走向勝利。
列寧對孫中山做了很好的描述:“在辛亥革命以后的十年里,孫中山搞的一系列革命活動無一成功:所謂“二次革命”僅僅幾個月便一敗涂地,之后的護國運動主要是梁啟超及蔡鍔的原君主立憲派人,護法運動也沒過多長時間就被南方的軍閥擠走了,第二次護法運動是孫中山差一點兒被自己一手扶植起來并且摁手印宣誓給自己個人效忠的陳炯明差一點兒殺死。可以說,在第二次護法運動失敗以后,孫中山已經走投無路。”(列寧:《中國的民粹主義與社會主義》)正當孫中山走投無路、一敗再敗時,列寧提出幫助孫開展民族解放斗爭。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人勸說、教育、引導下,孫中山同意了共產黨人的部分意見,所以才把舊三民主義改為部分符合中國共產黨人建議的新三民主義,同意反帝、同意扶助農工。
但是所謂的新三民主義,也沒有怎樣建設共產黨、怎樣建設無產階級軍隊,更沒有“農村包圍城市”和社會主義前途,和毛主席后來提出的的新民主主義理論也是根本不同的!正如毛主席所說:“(一)民主革命階段上一部分綱領的不相同。共產主義的全部民主革命政綱中有徹底實現人民權力、八小時工作制和徹底的土地革命綱領,三民主義則沒有這些部分。如果它不補足這些,并且準備實行起來,那對于民主政綱就只是基本上相同,不能說完全相同。(二)有無社會主義革命階段的不同。共產主義于民主革命階段之外,還有一個社會主義革命階段,因此,于最低綱領之外,還有一個最高綱領,即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制度的綱領。三民主義則只有民主革命階段,沒有社會主義革命階段,因此它就只有最低綱領,沒有最高綱領,即沒有建立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制度的綱領。(三)宇宙觀的不同。共產主義的宇宙觀是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三民主義的宇宙觀則是所謂民生史觀,實質上是二元論或唯心論,二者是相反的。(四)革命徹底性的不同。共產主義者是理論和實踐一致的,即有革命徹底性。三民主義者除了那些最忠實于革命和真理的人們之外,是理論和實踐不一致的,講的和做的互相矛盾,即沒有革命徹底性。上述這些,都是兩者的不同部分。由于這些不同,共產主義者和三民主義者之間就有了差別。忽視這種差別,只看見統一方面,不看見矛盾方面,無疑是非常錯誤的。”(《毛澤東選集(第二卷)》:《新民主主義論》)
國共分裂以后的,共產黨人獨立自主的、在艱苦卓絕的斗爭中逐漸發展壯大起來。最終,毛主席親手締造了真正意義上的有戰斗力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消滅了數千年的剝削,實現了中國歷史上五千年未有的萬古巨變。
是無產階級的毛主席領導我們從根本上消滅了將近三千年的封建地主剝削生產關系,解放了我國最主要人口,而不是民族資產階級的孫中山。
是無產階級的毛主席領導我們從根本上斬斷了歐美帝國主義控制我們的經濟鎖鏈,在朝鮮半島打敗了美帝為核心的帝國主義十六國聯軍,實現了中華民族的民族獨立并洗刷了中華民族的百年恥辱,而不是民族資產階級的孫中山。
是無產階級的毛主席探索出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帶領我們打下了工農群眾的江山,而不是民族資產階級的孫中山。
是無產階級的毛主席帶領我們開創了建設獨立完整現代重工業體系和國防設備體系,帶領中華文明進入工業化時代,而不是資產階級的孫中山。
毛澤東是中國共產黨真正意義上的締造者、中國人民解放軍真正意義上的締造者、中華人民共和國當之無愧的締造者、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偉大開拓者、毛澤東思想主要創立者、無產階級專政下防修反修偉大道路的開拓者,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戰略家、政治家、軍事家、理論家、外交家、教育家、詩人、書法家,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最偉大的歷史人物,也是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迄今為止最偉大的革命戰略家、政治家、軍事家。中國歷史上,毛澤東是一片大海,而其余一切剝削階級政治家(無論是封建地主階級的還是民族資產階級的)都是滄海一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