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微博出了個“奇事”,早就退出微博的羅老師,居然又沖上了微博熱搜!
此事奇就奇在,羅老師在B站上發(fā)布的一則關于辛亥革命的視頻,令許多原本觀點不同的網(wǎng)友站在一起噴他。
B站作為“案發(fā)現(xiàn)場”,評論區(qū)和彈幕簡直慘不忍睹。當然大家現(xiàn)在去看八成已經(jīng)看不到了,評論被不停地處理掉,2萬多條剩下1萬多條。
能顯示的大多為口號式評論,比如“支持羅老師”。
羅老師畢竟是超級大V,數(shù)千萬粉絲也不是蓋的,隨便吱一聲網(wǎng)上都會有動靜。
他平時被網(wǎng)友們戲稱為“羅圣”,人設主打一個“清醒、清高、清流”,有的網(wǎng)友也稱他為“三清道人”,當然,這也不妨礙他為商家站臺賣廣告。
羅老師上次翻車還是因為年初爆發(fā)美國的“蘿莉島”事件,當時他的偶像--美國法律界泰斗德肖維茨居然被曝去了“蘿莉島”137次。
“蘿莉島”事件與羅老師毫無關聯(lián),但大家對他的質(zhì)疑主要是因為他對德肖維茨涉案一事采取了回避態(tài)度,閉口不談。
有選擇的正義,那還叫正義嗎?這自然會令人產(chǎn)生疑問。
這次翻車則是因為羅老師自己的言論。
一直在法律賽道奔跑的羅老師突然改到了歷史賽道,談起來了辛亥革命。
9月20日,羅老師在B站做了個標題為 “從改名換姓的愛新覺羅們談談憎恨與是非” 的視頻。
其實他是想說這幾天深圳發(fā)生的一起惡性刑事案件,但他又不想大大方方地表達自己真實觀點。
于是,他便兜了一大圈子,讓粉絲自己去悟。
但這圈子兜得實在太遠,兜到了123年前的辛亥革命這里。
他直接將辛亥革命的目標說成是“排滿”,這嚴重歪曲和貶低了辛亥革命的意義。
一百多年來,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極其少有的獲得各個群體認同的“最大公約數(shù)”。
無論是左的右的,無論是過去還是現(xiàn)在,也無論是國民黨還是共產(chǎn)黨,都從未將辛亥革命目標拉低到“排滿”這樣的層次
2021年,國家舉行了隆重的儀式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
最高領導人在講話中提到: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頭槍聲一響,拉開了中國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辛亥革命極大促進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傳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撼動了反動統(tǒng)治秩序的根基,在中華大地上建立起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響力推動了中國社會變革,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探索了道路。
辛亥革命也給中國人留下了深刻的歷史啟示:
辛亥革命110年來的歷史啟示我們,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依靠中國人民自己的英勇奮斗。
歷史發(fā)展從來不是風平浪靜的,而是充滿曲折和艱辛的。
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的:“我們的先人以不屈不撓的斗爭反對內(nèi)外壓迫者,從來沒有停止過”,“中國人民的不屈不撓的努力必將穩(wěn)步地達到自己的目的”。
……
辛亥革命出現(xiàn)在我們的教科書里,在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浮雕上,在歷史長河里它是一座豐碑。
辛亥革命不是早就歷史定認論嗎,怎么會變成“無力區(qū)分歷史的真假?”
羅老師這番言論著實令大家感到詫異,讓各路人士都繃不住了,在我的微信群里,就連一些長期潛水的朋友都看不下去,要出來講兩句……
畢竟,大家對中國歷史的熟悉程度相當高,對辛亥革命的歷史認知,不是羅老師想怎么解讀就怎么解讀的。
辛亥革命前,晚清時期曾發(fā)生了三場運動。
1、太平天國運動,只反皇帝不反體制。由于歷史局限性,洪秀全也是要當皇帝的,封建體制不會被打破。
2,洋務運動(維新變法),反體制不反皇帝。康有為、梁啟超想要立憲,康有為在海外甚至變成保皇黨,清王室和貴族集團還是要保留下來。
3,義和團運動,不反皇帝也不反體制,只反對洋人,要扶清滅洋。
而革命黨領導的辛亥革命既反皇帝也反體制。
起初,革命黨并沒有多少力量與清廷抗衡,他們利用了社會上存在的“反滿”情緒,比如,天地會、哥老會、海外洪門的“反清復明”宗旨。
各路革命黨最初發(fā)動的起義,都有洪門、哥老會等組織參與。
但革命黨的目標并不是“排滿“,1905年同盟會提出的“驅(qū)逐韃虜,恢復中華!”這個口號,只是手段,而并非目標。
革命的目標就是要推翻封建體制,建立共和。
當目標實現(xiàn)后,滿清貴族體系自然就被瓦解,新政權也沒有對王室和貴族進行報復性的殺戮。
民國對于清廷還有優(yōu)待政策“歲用四百萬兩”,允許溥儀居住在紫禁城內(nèi),一直到馮玉祥驅(qū)逐了溥儀。雖然老馮不那么厚道,但可以對比一下法國大革命和俄國十月革命對付王室和貴族的手段。
同時,“五族共和”(漢、滿、蒙、回、藏)馬上成為了民國的政治基礎之一,并且體現(xiàn)在國旗之上。
如果“排滿”是辛亥革命的目標,這一切就不可能發(fā)生。
袁世凱復辟之后,蔡鍔在云南撥劍而起,號召天下共擊之。
如果按照羅老師的邏輯,那么就不會爆發(fā)護國戰(zhàn)爭了!因為清室退位,“排滿”目標已經(jīng)實現(xiàn),而袁世凱是一位漢人。
作為一名知名的法律學者,羅老師的歷史邏輯怎么會混亂到這種程度?真是令人費解。
1898年,孫中山領導的“興中會”成員謝瓚泰曾畫下了《時局圖》,并配詩一首。
沉沉酣睡我中華,
那知愛國即愛家。
國民知醒宜今醒,
莫待土分裂似瓜。
中國的仁人志士一直在抗爭,一直在找尋救國之路,一直在喚醒酣睡的中華。
而阻礙中國變革的最大阻力就是清王朝,就是封建體制。
孫中山在1905年8月20日成立了“同盟會”,聯(lián)合了黃興的“華興會”、陶成章、蔡元培“光復會”的力量,從事革命運動。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以摧枯拉朽之勢推翻了清廷,結束了中國延續(xù)數(shù)千年的封建體制。
但遺憾的是,民國建立后,中國仍然是一盤散沙,政治上南北對峙。同時,北洋內(nèi)部爭斗不休,中國陷入了軍閥混戰(zhàn)局面。
而封建勢力的慣性非常強大,地主階級沒有被革命所消滅。
西方列強則在費盡心機地分化中國,挑起中國內(nèi)斗,以實現(xiàn)其剝削中國、奴役中國之目的。
北洋時代維持了16年左右,1927年國共兩黨共同進行的北伐戰(zhàn)爭獲得勝利,北洋落幕。
隨著南京政府的成立,中國實現(xiàn)了表面上的統(tǒng)一。但四分五裂的中國,還是沒有找到真正的出路。
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才宣告中國百年屈辱史的結束,中華民族迎來了新生。
《時局圖》里的那些飛禽走獸再也不敢對中國動武,如今,它們反而在高唱中國威脅論。
西方跟中國談判時,總是動不動就說要“從實力地位出發(fā)”(from a position of strength),以前它們是這樣,現(xiàn)在還是這樣。
但不同的是,以前中國被它們予求予取。
而現(xiàn)在我們可以在阿拉斯加明明白白地告訴他們:“你們沒有資格在中國的面前說,你們從實力地位出發(fā)同中國對話。”
回首百年中國,歷史就是這樣一步一步走過來的。
如果辛亥革命的目標被拉低到“排滿”層次,那么這場革命以及后來的中國革命的合法性也就被動搖了。
在網(wǎng)絡時代,大V影響力越大,責任也就越大。尤其是重大歷史事件,大V不能隨意拿來借題發(fā)揮,意在他方。
勸羅老師要謹慎,珍惜自己的光環(huán),珍惜自己的人設,珍惜自己的影響力。
不管大家的觀點有何差異,樹立正確的歷史觀,維護中華民族團結,讓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延續(xù)下去,讓中華民族實現(xiàn)偉大復興,才是第一位的,這也應當是中國人最大的共識!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