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最近蘇州發(fā)生的這一起清華畢業(yè)生實名舉報本局局長之事,我都差點忘記了,許可馨事件已經(jīng)過去了四周年之久。
兩起事有一個共同點——主人公都是蘇州紀委,又都是“拖”字訣。。。
我們從旁觀者角度看,蘇州紀委或許在許可馨事件上有難言之隱的,但那種裝死的處理方式,始終無法讓大家釋懷,即便過去了四年之久,大家一想到這件事,仍會把蘇州叫做許州。
本來嘛,許可馨的恨國言論,是屬實的;法律上沒辦法她,也無妨,你至少表明個態(tài)度嘛;蘇州紀委宣布調查,無非是查許可馨的家屬嘛,如果家屬確實清廉,也無妨,你把結果告訴大家就成了;問題是,沒有任何的下文。。。
哪怕是你真的有難言之隱,你們蘇州本地的媒體呢?他們可以幫你們說呀!蘇州紀委沒有這么干。
凡此種種,大家自然而然地認為,你們心里有鬼;所以,無論過去多久,許州的標簽都要靠蘇州紀委自己去摘。你們一天不回應許可馨事件,這個許州的標簽,就會一直戴著。
這一次清華畢業(yè)生實名舉報,23年3月受理,7月初核,然后杳無音訊,哪怕你隔幾個月告訴人家一次,仍在調查中呢?遺憾的是,蘇州紀委沒有這么做,直到雙方失去信任,原本組織內部可以解決的事,被公之于網(wǎng)絡,哎。。。
信任很寶貴,一旦失去了一次,想要再挽回就很難了——這次舉報,對蘇州紀委而言,又嘗不是一次機會呢?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