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新京報記者深入一線調查的“罐車運輸食用油”事件持續火熱,事件進展一波三折,比好萊塢電影劇情還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1、劇情開始
7月2日,新京報記者歷時5個月深入一線調查“罐車運輸食用油亂象”報道出爐,文章、視頻全網齊發。
在報道中,新京報揭露了罐車運輸中的恐怖一幕,就是油罐車運輸完化工原料后連基本的清洗都不做直接裝運食用油,并從司機口中得知這是行業內公開的秘密。
2、劇情高潮
新京報的報道一經發出,瞬間燃爆網絡,各方媒體紛紛轉載,各路大V爭相跟進,連國外媒體也不甘寂寞。
所有的焦點、矛頭都指向了“中儲糧”,因為罐車是在這里裝油的。
在洶涌澎湃的輿論浪潮面前,中儲糧第一時間發出了“全面徹查通告”,并且進行重點回應。
中儲糧的回應中,一沒有承認罐車運輸食用油一事是中儲糧的責任,二沒有更沒有道歉,而是強調了“排查”和“加強對合作方的管理”。
此回應一出,又炸鍋了,紛紛指責中儲糧太傲慢了!
3、劇情反轉
因為是新京報主導的調查及報道,網友們也就多了個心眼,很多人秉持著“讓子彈飛會,大概率又有反轉”態度看戲,畢竟新京報過往的黑歷史太多了。
筆者本人就是這副心態,并且在群里號召大家冷靜圍觀。
就在輿論對著中儲糧討伐之時,有網友注意了幾個關鍵問題:
一、新京報的報道中,只有賣油的一方(中儲糧),而油最終被誰買走了沒有半點提及,還有負責罐車運輸企業是誰也沒有看到。
二、在新京報視頻中為什么要刻意給罐車車牌打碼?是要刻意隱瞞什么么?
4、劇情再次高潮
本著有問題就得深扒的“業余精神”,網友扒了不少真東西。
比如,報道中的買方(收貨單位):河北物流集團金屬材料有限公司,該公司主要從事鋼材、煤炭、生鐵、焦炭、礦產品、鐵精粉等產品的批發零售和進出口業務。也就是說該公司的經營范圍里面,都沒有食用油的分裝零售這一項。
但是,新京報以及參與這次聲討得各路人馬,都故意不去觸碰。
當然網友挖出的這點東西根本不算啥,接下來扒出來的料那就是核彈級別的了。
有博主根據新京報疏忽的電子顯示屏上的罐車牌照,利用開源數據查到了這輛車兩個月的運輸軌跡圖,軌跡圖顯示,該車進入國金龍魚工廠卸貨。
此料一出,讓新京報們一下懵逼了,回旋鏢射到了金主爸爸身上了。
金龍魚也慌亂了,搞得金龍魚官方在12小時之內自己扇自己的臉。
金龍魚7月9日晚上18點回應:公司食用油在自己工廠桶裝之后再運輸 不會使用別家油罐車。
金龍魚7月10日早晨7點:該車第一次運輸并且進行了清罐、驗罐,檢驗合格后方進行了油料裝載……
這么不要臉的回應,也只有臉皮厚的跟腳底板一樣的企業才敢發吧。
5、劇情再次反轉
就在輿論反轉之際,矛頭指向益海嘉里、金龍魚之時,之前以國民安全為己任的媒體和大V們突然沉默了,他們哪怕拿出對付“中儲糧”十分之一的勁頭弱弱地質問一句金龍魚,網友們都認他們是條漢子。
于是乎,驚奇的一幕出現了:
罐車運輸食用油亂象,淡出熱搜榜了!
緊接著,更驚奇一幕也來了。
他們不僅不敢質問金龍魚,還倒打一耙,把網友們對金龍魚的正常質問,把網友對新京報們的正當懷疑,上升到意識形態對抗,就差說喊出“不利于外資企業在華經營了”。
同一件事新京報們為啥對國企喊打喊殺,而對外資企業金龍魚又如此厚愛呢?
如此這般對待中儲糧,新京報又不是第一次,新京報對中儲糧時不時造下謠,這次偏見是骨子里的?還是別有用心的?
細心的網友還發現,新京報對益海嘉里金龍魚從來都是贊美之詞,雙方的合作不是一般的緊密。
6、悲情牌上演
面對輿論的反轉,以新京報為首的媒體選擇了沉默,以胡錫進為首的大V選擇了轉移“焦點”。
同時,他們又打起了悲情牌。
這次事件的調查記者韓福濤微博突然注銷了。
他為什么要這個當口注銷個人賬號呢?
結合下面的這些帖子,大家應該能明白。
結束語:
其實網友們都是極為簡單、善良的,沒有人對韓福濤記者個人有過什么非議(這么大的事哪是一個記者能做主的),大家是對新京報們不滿和質疑,不滿新京報們為啥搞雙標,質疑新京報們為啥喜歡刻意帶節奏。
當然,不滿歸不滿,質疑歸質疑。
從結果來看韓記者這次的調查和揭露客觀上起到了監督作用,國務院已下令徹查“罐車運輸食用油亂象”,此舉勢必會讓所有不法分子都現出原形,也一定會出臺新的監管措施從源頭上遏制此種亂象,韓記者此次深入虎穴對全國人民的食品健康而言是大功一件。
新京報這次獨家報道,不僅促使國家對食品健康監管的重視,而且讓老百姓知道食用油亂象以及再次認識了金龍魚。
所以,新京報是立了大功的,要給新京報頒個一噸重的獎章。
最后,說幾句題外話。
從這次“罐車運輸食用油亂象”事件來看,面對公共事件(特別是涉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大事件),相關部門只要秉持“不怕揭蓋子、不亂打棍子”的實事求是之精神,壞事可以變好事。
永遠要相信人民群眾,相信廣大網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