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不想再評論那位叫“自駕游沈陽翁”的人,因為他總是胡言亂語,看他的視頻就像看一個剛從精神病院跑出來的人一樣,東一句,西一句,前言不搭后語,毫無邏輯性可言。
有時候,在他的一個視頻中,他前面說的話與他后邊說的話都自相矛盾,前后觀點互相否定,自我打臉。
比如昨天有位粉絲給我推來他的一個視頻。他這個視頻的名字叫《又該到覺醒時代了,信不信?善惡不分多嚴重?》
在這個視頻的開頭,你可能認為他是在發揮正能量呢。
他說的這個嚴重問題是什么呢?
用他的話說就是:善與惡分不清了,美與丑分不清了,對與錯分不清了。
單獨聽他的這些話,沒有什么問題啊,應該是對的啊!
作為一個文明社會,尤其是在我們社會主義社會,在提倡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今天,人們就應該有正確的價值觀,是非觀,要分得清哪些是善的,哪些是惡的;哪些是美的,哪些是丑的;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這些應該是中國人的最起碼的、最基本的共同的價值觀。
你再看他接下來的話,就變味了。
原來,他說的“善惡不分”指的是:改革開放后,現在溫飽問題解決了,但是一些人呢,又懷念起大集體時代了,又懷念起人民公社時代了,而且,還不是少數人。他還指責一些老人都是這樣。
原來,他最前面所說的有些人“善與惡不分,美與丑不分,對與錯不分”,是指的是那些懷念那個時代的人。
縱觀他所有的視頻,基本上是夾帶私貨、千方百計地否定前30年,嘲笑別人沒有他過的好,嘲笑別的老人思想落伍了,“給你車,你也不會開,你也出不了門”,不像他這樣可以周游全國。
如果這單獨的只是他個人的看法,還問題不大。站在不同階級立場,就會有不同的觀點嘛。但是,他還武斷地將懷念那個時代的人給扣上“善惡不分,美丑不分,對錯不分”的大帽子。
這就不得不激勵我再寫一篇文章反駁他了,總不能看著他在放毒不理他吧。
這位沈陽翁,面對別人的批評,他還自我認為“別人皆醉,我獨醒”哩。
如果按他這種邏輯,別人是不是也可以將這頂“善惡不分,美丑不分,對錯不分”的帽子扣在他的頭上啊?
這位光頭翁的觀點和言論之所以遭到一些網友的批評和反對,在我看來,往小的方面說,是他說話失去了做人最起碼的良知,通俗講,是讓“豬油蒙住了心”。往大的方面說是他看問題脫離了現實,違背了客觀實際,是他主觀上的為了否定而否定。攻其一點,不及其余。
第一,中央早就提出:“兩個三十年不能互相否定 ”。建國七十余年,無論怎么分,都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對建設社會主義的探索。要說有人否定的話,也是國內外的敵對勢力對我們取得的成績進行否定。
有些人非要將新中國這七十年進行劃階段區分也可以,只要你能實事求是地劃分和分析,也沒有什么不對。但是,有些人是故意地以此來互相否定,這就是一種別有用心了,是在故意地撕裂社會,制造矛盾。
這不是我扣帽子,這位沈陽翁的言論不是已經造成客觀現實了嗎?有支持他的,也有反對他的,這不是人為地造成人群對立嗎?面對目前嚴峻的國際形勢下,我們最需要的是團結。但是,這位沈陽翁卻在故意地制造矛盾,制造對立。
第二,要分清楚,人們懷念那個年代,并不是懷念那個年代艱苦的日子,而是懷念那個年代的風清氣正。那個年代沒有這么多的貪官,沒有如此大的貧富差距,沒有黑惡勢力 ,沒有不放心的食品,沒有黃、賭、毒,沒有這么多的坑、蒙、拐、騙等等,這不是事實嗎?
那個年代,正像當時的那首歌《我們走在大路上》寫的那樣:
“我們走在大路上,意氣風發斗志昂揚,毛主席領導革命隊伍,披荊斬棘奔向前方。向前進!向前進!革命氣勢不可阻擋。向前進!向前進!朝著勝利的方向,革命紅旗迎風飄揚,六億人民發奮圖強。”
每聽到這首歌就讓人激情彭拜,精神振奮!
那個年代,涌現出許多大公無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先進模范人物,如雷鋒、王杰、王進喜、焦裕祿等。全國學先進,人人爭模范。
那個年代,人與人之間團結、友愛、互助的精神風貌不值得懷念嗎?
怎么,人們懷念一下那個時代就成了“善惡不分,美丑不分,對錯不分”了嗎?這是你家制定的評判標準吧?
第三,這個沈陽翁一直攻擊那個年代人們吃不飽飯。那個年代是生活艱苦,沒有今天的生活富裕。這是客觀現實,沒有人去否定。但是,相比新中國成立之前是不是有了巨大的進步啊?
你不能總是拿那個時代與現代比,這是不公平的,是不是也應該與那個時代與之前的時代比一比啊?
如果非要與現在比的話,這里面有個如何正確認識那個年代的“窮”的問題。
凡是有良知的、不戴有色眼鏡看問題的人,都應該對那個年代的“窮”有個正確的認識。
正像有位網友說的那樣:不能以今天的標準來比較那個年代,而應該結合當時的具體的條件環境來定義。
畢竟,人類社會又向前發展了四十多年了,社會主義中國也向前發展快半個世紀了,人類社會本來就是一直向前發展的。就說中華民族的歷史吧,中國的漢唐都有盛世,但是,哪個“盛世”,也不能與現代比生活、比科技等,這是一樣的道理。
如果用停止的眼光進行比較是不公平的,也是錯誤的。
首先,看那個年代的“窮”不能離開新中國剛建立時“基礎條件”。新中國是在經歷了一百多年戰爭創傷的廢墟上起步的。而且,解放戰爭時期,據資料顯示光運去臺灣黃金就高達 300萬兩,蔣介石國民黨把國庫都掏空了,給新中國扔下一個爛攤子。
新中國是在百端待舉,百業待興的情況下建立的,剛剛建國又進行了三年多的抗美援朝戰爭,那可是舉全國之力啊!那個時候國家不光是一窮二白,家徒四壁,六十年代還面臨著帝國主義的封鎖和三年自然災害。
那個時候,連國家主席都帶頭不吃肉,與全國人民一起共度維艱。共和國在如此困難的情況下,連開國領袖毛主席都這樣過艱苦的日子,不搞任何特殊,不正反映了那個時代黨風、政風、民風和社會風氣的風清氣正嗎?不值得人們的懷念嗎?
但是,就是在這樣的艱難困苦的情況下,新中國建立以后,全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鼓足干勁 ,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毛主席時代二十幾年時間,國民經濟取得了巨大成就,同解放前相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到70年代基本解決了八億人口的溫飽問題,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績,不但是中國歷史上的奇跡,也是世界史上的奇跡。同時,為國家的后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為了不讓帝國主義國家再欺負我們。全國人民又勒緊褲腰帶過緊日子,搞了“兩彈一星”,在全國進行了大規模地水利基礎建設,僅修改水庫就8萬多座。
周恩來總理在1975年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的報告中指出:“我們超額完成了第三個五年計劃,第四個五年計劃,1975年也將勝利完成。農業連續13年奪得豐收,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動蕩、通貨膨脹的情況相反,我國財政收支平衡,既無內債,又無外債,物價穩定,人民生活逐步改善。”準確地說,那個年代應該是改變國家貧窮的時代。
當然,任何時代都不是完美的,都有他歷史的局限性,新中國也一樣,也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我們看問題要看主流、看大局,總不能像沈陽翁那樣“攻其一點,不及其余”吧。
沈陽翁口口聲聲攻擊那個年代“吃不飽飯”,完全是他拋開了這些歷史事實而不顧,是對那個年代的污蔑。
他做為一個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只是記住那個時代的“不好”,看不到新中國的成績,不但是不沒有良知,而且是不懷好意的表現。
到底是誰“善惡不分,美丑不分,對錯不分”啊?
為了攻擊懷念那個時代的人,他甚至視頻中還說了一句最扎心、最反智的話,說什么“毒教材阻礙你得到溫飽了嗎?”
這句話卻真實的反映出他才是真正的“善惡不分,美丑不分,對錯不分”的主兒。
將這頂帽子扣在他頭上,我看一點也不冤枉他。
他這句話的意思很清楚,那就是說“毒教材”、“毒插圖”有什么問題啊?不是沒有影響你的溫飽嗎?
人和動物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動物只是為了解決“吃飽”的問題,而人除了解決溫飽問題以外,還有更高的精神和文化追求,還要有長遠的打算,還要為祖國、為民族的將來著想。
凡是有良知的中國人,無不對“毒教材”、“毒插圖”問題深惡痛絕。
孩子是國家的未來,而一些敵對勢力卻滲透到我們的教育領域,對我們的下一代下毒手了,他們要毀壞是我們的根基,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而在這位沈陽翁看來,這都不是問題,無所謂,沒有影響溫飽嘛。只要能吃飽飯,這都不是問題。
這叫什么話呀,這還是一個正常人、有良知的人、能分清好壞的人說的話嗎?
在我看來,能說出這種話來,這與編寫“毒教材”、“毒插圖”的人沒有什么區別,甚至比那些人更可恨、更可惡!
更可悲的是,居然還有一些人在支持這位沈陽翁的觀點,為他的說法點贊,竟然夸他是說實話的人。
我真不明白,他說的哪句是實話?難道你們也像沈陽翁那樣,認為“毒教材”、“毒插圖”無所謂嗎?只要不影響溫飽,就可以讓你們的子女在這些毒教材下成長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