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0日律師譚芳編了個“窮小子瘋狂追求富家獨生女”“結婚后女方父母離世,留下2億財產”“男方立刻要求離婚分財產”的故事發到了知乎上,當時文章最前面還有“內容包含虛構創作”的聲明。
●11月8日,譚芳把同一個故事潤色了一下發表在了《上海法治報》的“情感檔案”欄目。這次文章去掉了“虛構”聲明,來源變成了根據譚芳“口述”。
●11月30日,@九派新聞 把8日的這篇不明真偽的小故事拉出來炒冷飯,并謊稱“11月30日據上海法治報”,作為當天的“新聞”報道。
●@九派新聞 制造的話題很快登頂熱搜,150多家媒體跟進,總閱讀量超過6億。@上海法治報社 看到話題才想起來把報紙上的這篇舊文再發一遍蹭熱點。
●與此同時,各路女權博主像蒼蠅聞到腐肉一樣迅速聚集到這個話題下面,煽動仇男仇婚仇育情緒,一時間“非必要不領證”“拒絕扶貧式婚姻”“消失的她前半程”等言論甚囂塵上。
一個文風堪比“故事會”的小作文,最后被當做客觀事實廣泛傳播引爆全網熱點,這有賴于譚芳的自媒體運營團隊、《上海法治報》的編輯、@九派新聞 賬號的運營者、安排熱搜的微博員工、以及炒作這則消息的上百家媒體每一環的默契配合。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上面各個環節的負責人都打拳打昏頭了,竟然就沒人稍微動動腦子,質疑一下——
為什么女主的父母留下2億遺產卻從未準備遺囑?
為什么法院遇到離婚訴訟不調解直接發傳票?
為什么父母去世后不到半年“九套房產和商鋪”已經全部過戶?
......
這故事里的一系列邏輯難以成立的問題。
引起轟動后,譚芳稱這是自己“多年前辦的一個案子”,但是至今拒絕提供時間、地點、案號、起訴書、應訴通知書或判決書等任何證據。
我們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按照“譚芳”“民事案由”“民事案件”這些關鍵詞搜索也找不到任何一個案子和她編的這個故事沾邊的。譚芳的一面之詞實在難以令人信服。
譚芳作為一個主營婚姻糾紛和財產繼承的律師,為了能招攬更多的客戶,編故事販賣焦慮,這既符合她的個人經濟利益,也符合群眾對一些律師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刻板印象。
但譚芳同時還是上海“徐匯區人大代表”和“徐匯區婦聯副主席”。掛著各種官方頭銜,去搞這套捏造虛假信息、挑撥性別對立、煽動恐婚情緒的無聊把戲,這么做會嚴重透支政府的公信力、損害國家機關的形象。
想洽女權飯,請先把公職辭掉!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