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目田”人瘋狂地炒作起所謂的“魏巍名言”——“連個體戶都能坐軟臥了,什么世道”。
左翼網友要求“目田”人給出這句話的出處,查了半天也只找到了自媒體“三手轉述”的一段話:
按這段文字的描述,這位博主恰好有一位“姥爺”,他“姥爺”恰好在參加老友聚會時聽到一位中宣老干部講的笑料,笑料里出現了一位“全國知名的軍旅老作家”,講了這段“名言”。
所謂“全國知名的軍旅老作家”,自然而然地也就聯想到了魏巍同志頭上。如果這些巧合都是真實的,筆者并不懷疑這位老干部就是在嘲笑魏巍同志——因為晚年的魏巍同志的確很遭他們的憎恨。
所以,魏巍同志究竟有沒有講過“連個體戶都能坐軟臥了,什么世道”之類的話呢?可信的出處是不指望“目田”人給出了。
然而,即便魏巍同志在改開之初真的講過這樣的話又如何?“目田”人無非是想以此來證明,作為堅信馬列毛主義的老左派的一面旗幟的魏巍同志,要搞“封建特權”、搞“等級制”,借此來攻擊污蔑老左派,污蔑馬列毛主義。
所謂的“魏巍名言”據說是出自改開之初,不過,改開之初真有人講過這樣的話,而且是成了文獻的,就連“目田”人無比推崇的季羨林也表達過類似意思:
這樣的觀點放到改開之初的時代背景,真的是“萬惡不赦”嗎?
1995年之前,想要購買軟臥席位有明確規定:
1、黨、政、軍機關,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的工作人員,憑符合國家規定享受軟席臥鋪條件的證件或介紹信;離休干部憑離休證;符合享受軟席臥鋪條件旅客的隨行人員及家屬憑本單位介紹信。
2、老、弱、病、殘人員及陪同人員憑本單位介紹信或醫院、療養院證明。
3、革命殘廢軍人憑革命殘廢軍人撫恤證。
4、外籍人員、華僑、港澳臺同胞憑接待單位介紹信、旅行社訂票單,“護照”“通行證”“回鄉證”(預購車票可憑復印件)等證明本人身份的相應證件;同行陪同人員及親屬憑有關單位介紹信。
5、攜帶(護送)機要文件和貴重物品人員,憑本單位介紹信和本人工作證。
這樣的門檻在今天看來當然是不公平的。
但是,1956年帶有軟臥車廂的新中國的第二代主型鐵路客車——YW22型客車開始設計試制,1959年才開始生產(1995年停產),也就是說,軟臥車的出現和普及是上世紀60年代之后的事。而且那時每列鐵路客車頂多有一節、甚至只有半節軟臥席位,肯定無法滿足所有旅客的需要。
在小布爾喬亞們看來,高級干部可以買軟臥就是特權,然而,這樣的特權恰恰是舊社會的“慣性”造成的,也是毛主席一直致力于打破的,這就是毛主席晚年反對“資產階級法權”的內容之一。
然而,1995年之前的規定,仍然是充分照顧了老、弱、病、殘群體的優先需求。記得90年代筆者縣里通火車的時候,村里的老人還曾炫耀過他父親當年憑證公社開的介紹信,輾轉隔壁縣坐軟臥去省城看病的事。
改開之初的80年代,以權謀私的現象已經蔓延到鐵路系統。購買軟臥席位的規定實際上已經開始被變通了。那些發達起來的個體戶、鄉鎮企業家,已經可以通過塞錢的方式,讓車長為自己調換軟臥車廂。
而改開之初的“個體戶”,與我們今天所理解的“個體戶”完全不是同一個事物,不要以為賣個茶葉蛋的小商販就可以成為需要乘坐火車到長三角、珠三角跑生意的“個體戶”。那是一個私營經濟剛剛興起的年代,那時的“個體戶”往往都是“引領”私營經濟的弄潮兒,而他們代表的就是“私營經濟”,他們中的很多人成了今天的“大老板”、“優秀企業家”。讓這樣的年富力強的“個體戶”霸占了提供給老專家、老革命以及其他老弱病殘人士的軟臥席位,的確是有違真正的社會公平。
所以,就算魏巍同志真的講過“連個體戶都能坐軟臥了,什么世道”,放到當時的時代背景下,也是從反對私有制、反對“金錢至上”的角度講的,并無不妥之處。
反觀魏巍同志自己從來不搞什么特權,甚至在晚年為了堅持真理不惜冒著被取消退休待遇的威脅。晚年的魏巍同志堅持艱苦樸素的作風,把退休金捐了出去,支持工農維權,支持辦左翼網站為工農大眾發聲,甚至還和老伴一起出去發傳單……
壯年時代的魏巍同志,親赴朝鮮前線,迎著美帝國主義的炮火,在戰壕里寫下了《誰是最可愛的人》這樣的不朽名篇;晚年的魏巍同志,仍舊以筆作刀為無產階級、為勞苦大眾憤怒吶喊:
聽聞貧苦勞動者賣腎供女上大學,他寫下了《教育應向弱勢群體傾斜》;聽聞殘疾人被黑心窯主當奴隸一般榨取血汗,他寫下了《驚聞山西“黑磚窯”事件》;聽聞退伍軍人崔英杰反抗城管失手殺人,他寫下了《不要殺他!——我也為退伍兵崔英杰說情》;聽聞農民工王斌余討薪兩年無果、激憤殺死包工頭,他寫下了《也談農民工問題》,為王斌余說情,而那時“目田”人掌控的大媒體,卻因為農民工殺了老板,正異口同聲地對王斌余喊打喊殺……
相比之下,自詡為民請命的“目田”人,有什么資格對魏巍同志指指點點呢?
可悲可嘆的是,“目田”人翻遍了魏巍同志一生的事跡,竟然無法從私德上找到任何可以下嘴的地方。不僅魏巍同志本人抓不出什么小“辮子”,就連魏巍同志的幾名子女現在也是堅定的革命左派,絲毫沒有利用父親的名望為自己謀私;魏巍同志臨終前只給兒孫留下了一句話:“繼續革命,永不投降!”
于是,“目田”人只能捕風捉影地抓住一句所謂的“魏巍名言”,這反過來不正說明了魏巍同志一身的鐵骨錚錚、無懈可擊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