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將來”最反感人們說后三十年不如前三十年社會風氣好。他寫了大量文章,對這種說法進行批駁。他反復強調后三十年的社會風氣比三十年好,下決心要把人們的說法顛倒過來。但他的批駁從不用事實說話,而是想當然的用一種荒謬的推理進行證明。其中最為突出的一點,就是“經濟條件”的好差決定著社會風氣的好差。他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說,現在“為社會風氣變好而努力的人”越來越多,原因“是人們的生活變好了,有條件做好事了”。他由此得出結論:“離開了一定的經濟條件,所有的`善行'都是難以落到實處的。”這種推論真讓人笑掉大牙!
因為現在“人們的生活變好了,有條件做好事了”,所以現在社會風氣肯定比前三十年好。因為前三十年人們生活窮苦,沒條件做好事。這是一種荒謬庸俗的“經濟條件”論。我不禁質問“過去將來”:公交車上給老人讓座需要什么樣的“經濟條件”?入水救人需要什么樣的“經濟條件”?攙扶跌倒老人需要什么樣的“經濟條件”?拾到東西交還失主需要什么樣的“經濟條件”?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舍己為人、舍己為公等等,需要什么樣的“經濟條件”?沒有“一定的經濟條件,所有的‘善行’都是難以落到實處的”嗎?非也!非也!
前三十年,也就是公知右棍們一再強調經濟條件很差的年代,社會風氣卻十分良好。公交車上給老人讓座習以為常,攙扶跌倒老人比比皆是,舍己為人、舍己為公隨處可見。大街上不但貼有“尋物啟事”,還貼有“拾物招領”。好人好事有人做,壞人壞事有人管。人人學雷鋒,個個學先進,助人為樂成風,見義勇為盛行,整個社會呈現出一派“自私自利為恥,無私奉獻為榮”的良好氛圍。
而后三十呢?經濟條件是變好了,但在拜金主義、利己主義毒害下,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舍己為人、舍己為公卻很難見到了。公交車上有幾個給老人讓座的?“碰瓷”出現了,入水救人先談錢也出現了,甚至發生了長途公交車上歹徒當眾強奸婦女,車上幾十個乘客無一人上前制止。他們不見義勇為是因為他們沒有“一定的經濟條件”嗎?
鐵的事實擺在那里,“經濟條件”并不能決定社會風氣的好與不好。前三十年雖然經濟條件并不怎么好,但人的覺悟高,思想境界高,好人好事層出不窮,助人為樂蔚然成風。后三十年經濟條件是變好了,但道德滑坡了,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舍己為人、舍己為公越來越少了。這難道不是事實嗎?凡經歷過的人,只要不是別有用心,哪一個不是把一切看得清清楚楚?事實就是事實,荒謬的推論在鐵的事實面前定然擊得粉碎。告訴你“過去將來”,收起你那套荒謬的推論吧!長此下去,只會是自取其辱!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