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總路線的鼓舞和全民整風運動的推動下,我國的水產事業已經出現了生產大躍進的高潮,水產資源的無限潛力已經日益顯示出來。
發展水產事業對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增加人民的收入是很重要的。一般地說,水產品除了脂肪較少以外,它的營養價值同牲畜不相上下,而且價錢便宜得多。每一畝水塘養殖得好,可以生產魚一千斤左右,它的價值大約等于三畝千斤稻。水產品的生產具有投資少、收效快、收益大和不占用耕地等優點。據福建省規劃,只要把可以養殖海帶的三十萬畝淺海水面都利用起來,就可以年產二百四十萬噸海帶,它的產值約等于一百億斤稻谷。據湖北省計算,只要把全省一千九百萬畝的水面利用起來,每畝水面如果平均只生產一百斤水產品,產值就有四億多元,可以用來買十萬臺拖拉機支持農業技術改革。各地農民由于看到了水產資源的巨大潛力和對農業建設、人民生活的作用,他們提出了“向水里索取財富,向水里要拖拉機和化學肥料”的口號。
我國水產品的產量,還低于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水平。目前全世界各種水產品的年產總量約為二千九百萬噸,平均每人為二十二市斤,而我國平均每人只有九市斤。
我國有沒有條件來很大地增加水產品的產量呢?我們的答復是肯定的。據我們的估算,全國可供養殖的海灘、淺海在一千五百萬畝以上;可供養殖的河蕩、湖泊、池塘、水庫共約一億畝;沿海有渤海灣、大沙、舟山、粵東、粵西、北部灣六個較大的漁場,以及數十個中、小漁場。如果海水養殖的面積達到一千萬畝,平均畝產三千斤,總產量為一千五百萬噸;淡水養殖的面積達到八千萬畝,平均畝產四百斤,總產量為一千六百萬噸;稻田養魚的面積達到二億畝,平均畝產二十斤,就有二百萬噸。在海洋捕撈方面,按漁場估計,大約每年可以捕到三百萬噸。以上合計,我國每年就可以生產水產品三千六百萬噸左右。因此,我們認為,發展水產品生產不僅很有必要,而且是完全有條件的。
到底如何發展我國的水產事業?長時期以來,水產部門是有爭論的。一種意見,認為要發展水產事業,就應當主要依靠國家經營,實行集中管理,向深海遠洋發展,并且以捕撈為主。另一種意見是主張依靠合作社經營,把管理權下放給地方,向內陸和近海的一切水面發展,并且以養殖為主。這個爭論,是兩種思想、兩種方法的爭論。
在國營或者合作社營的問題上:一種意見認為,國營是全民所有制,合作社是集體所有制,而集體所有制終于要為全民所有制代替,因而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國營漁業上。另一種意見認為,水產品的生產歷來就是一種十分廣泛的群眾性的生產事業。水產品的總產量中,國營只占百分之幾,絕大部分都是來自群眾漁業;國營企業的職工不過二萬人,而全國有四百五十萬專業漁民和更多的兼營漁業的農民;國營機輪不過四百艘,而沿海就有十四萬多艘漁船;國營漁業雖是高級的形式,但它的數量很小,不能解決當前的問題。我國各種水面這樣多,分布這樣廣,而水產業極大部分從來又是農業中很普遍的副業,不依靠幾百萬專業漁民和數以億計的兼營漁業的農民,不依靠合作社的人力、財力、物力和智慧,要想把中國的水產事業發展起來是不可能的。
在集中由中央部門管理還是分散由地方管理的問題上:一種意見是強調條條自成系統,一竿子插到底。一種意見是極力主張把管理權下放給地方。
在遠洋捕撈或者近海捕撈的問題上:一種意見認為,漁業發展的前途最終是遠洋,當前就應該籌劃到遠洋去捕撈。另一種意見認為,在海洋中除了鯨魚、海豹、海狗等洄游于深海遠洋以外,一般魚類產卵、索餌多在沿海,而遠洋捕撈,投資比較大,收效比較小,這在我國目前來說就是不合算的。世界許多國家所以要發展遠洋漁業,都有它們各自不同的原因和目的。如有些社會主義國家是由于本國缺乏足夠的漁場,需要向遠洋發展,以滿足人民對水產品的需要。至于美、英等帝國主義國家,它們進行遠洋捕撈,是同它們的對外擴張政策聯系在一起的。它們的所謂遠洋,實際上往往就是別國的近海。我國水產業的情況既不同于那些需要遠洋捕魚的社會主義國家,更不同于帝國主義國家的美國和英國,因此海洋捕撈的方針應該是以近海為主,充分利用我國現有的漁場,恢復原有的荒廢漁場,開辟南海的新漁場,大力加速漁船的機械化,積極掌握最新的捕撈技術,力求提高近海生產的捕獲量。加強資源的繁殖保護工作,鞏固沿岸的漁業生產。至于遠洋捕撈,在條件許可的時候,當然也應該適當發展。
在發展水產生產應該以捕撈為主,還是以養殖為主的問題上:一種意見認為,目前世界水產品的總產量中,養殖產量僅占百分之十,絕大部分都是海洋捕撈,國外的各種科學文件中多是談到捕撈,很少談到養殖。因此,我國也應該“照本宣科”,以海洋捕撈為主,而不需要發動群眾養殖。主張這種意見的人,大多數是留學日本、英國、美國的技術人員。另一種意見認為,根據我國當前的具體情況,要大量增加水產品的生產,就必須以養殖為主,有的省、專區、縣,則可以根據具體條件,以捕為主或者捕、養并重。因為我國大部地區處于溫帶、亞熱帶,水產品的繁殖和成長都很快。我國可供養殖的淺海海灘及港灣面積的一千五百萬畝,目前還只利用九十多萬畝;可供養殖的淡水面積約一億畝,目前還只利用了約一千五百多萬畝;這些水面如果充分利用起來,可年產三千多萬噸,可見養殖的資源潛力是很大的。加以我國是一個有幾千年養殖傳統的國家,特別是淡水養殖的經驗很豐富。因此,以養殖為主的方法,是符合于我國的具體情況的。只要堅決地走群眾路線,發動廣大的合作化的漁民、農民群眾,普遍地發展海水和淡水養殖,就能使我國水產事業獲得飛躍的前進。
由此可見,上述兩種思想、兩種方法的爭論,也就是發展水產事業的兩種方針的爭論。這個爭論,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事實證明,當我們還受著錯誤思想的束縛而沒有得到解放的時候,水產事業就不能大踏步地前進。例如,我們開始編制的第二個五年計劃草案,就只能在四百萬噸至四百五十萬噸中間打圈子,連五百萬噸的指標也定不下來。以后,我們總結了各地的經驗,把指標定為八百萬噸,也還是遠遠落后于客觀實際。
我們有些同志,過去再發展水產事業的兩種思想、兩種方法的爭論中,所以不能及時克服錯誤的思想,堅持正確的方針是由于受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的束縛,對中國水產業的特點認識不足,不敢把過去的爭論提高到原則的高度來認識,這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個深刻的教訓。
經過整風運動,特別是黨的八大二次會議,我們的思想解放了,方針明確了,水產事業,大躍進的局面也就隨著出現了,今年各省的計劃數字已經達到了五百多萬噸,實現這個指標,就可以超過現今資本主義國家中水產品產量最高的日本,也就是說,可以超過所有的資本主義國家。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就有可能在一九六二年,使水產品產量達到二千萬噸以上,等于全世界水產品產量的三分之二,在各級黨委的領導下,依靠人民群眾的人力、物力和智慧,貫徹執行黨的社會主義總路線,并且依靠合作社、下放管理權、向內陸和近海的一切水面發展、以養殖為主的正確方針,解決水產業發展中的一系列問題,我們就一定能夠實現上述光榮的任務。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