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這個問題的背景是國內大部分輿論平臺我發現或多或少都有外資背景。很多文章和話是不讓說的,真正能讓老百姓說出“美國是個邪惡的大惡棍,是潘多拉魔盒,給全世界帶來瘟疫,動亂,戰爭,饑餓,貧窮的災禍之源。我們一起來打敗它”這樣真相文章的平臺少之又少,烏有之鄉還是我一番努力搜索才找到的。很多普通老百姓恐怕聽都沒聽說過這個網站。
然而,在烏有之鄉這里我期待中的文章評論也看不到,看起來,冷冷清清的,沒有別的網站那么熱熱鬧鬧的人氣,多少有點失望。給人感覺還是互聯網1.0時代的產物。
于是我試圖站的遠一些,看看國內思想輿論平臺里面的玄機與真相。
首先,馬路邊大聲吵架的人爭的是對錯么?不,他們爭的更是人心!是旁邊圍觀路人群眾的人心。
所以左翼思想平臺和外資思想平臺相對時,能不能爭取廣大中立的旁觀群眾之心,才是勝敗的關鍵。
在這里,顯然左翼思想平臺從一開始就已經輸了不少。
一是因為他較少關心中性的話題,于是參與人數遠遠不及。只有發帖,沒多少人看,在影響力這一塊就輸了。而不熱鬧,沒人氣這在互聯網時代會是致命的,馬太效應下,強者越強,弱者越弱就是必然。
二是他從不隱藏自己的立場,沒法像外資控制的網站、平臺一般,潛移默化,不知不覺中夾帶私貨。對有些中立群眾來說,就有了勸退效應。外資平臺往往以貌似公允的形象出現讓人親近,卻在私下里從發帖,回帖,排位,推薦等每一個環節嚴格評審、控制,引導輿論的走向,讓自己核心價值和利益遠離群眾視線,做到實質上的不準談,不準看,讓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不知不覺中就受了影響,中了圈套。
三是資金實力差距甚遠,沒有資本化運作,很難可持續性發展。這里我是憑直覺給出的結論。
四是創作者大多是出于愛好和熱情支持,算是業余選手,算是為愛發電,靠著一腔熱情作為動力。
而外資平臺的創作者則大多是職業選手,他們通過各種經過實踐驗證過的方式制造熱帖,產生廣告效應可以獲得穩定的可觀的收入,這種良性循環的力量是很可怕的,甚至會吸引更多的人不斷加入。興趣團和正規軍打仗,真的很難贏。
五是文章風格上,左翼平臺的文章往往比較激進,給一些普通群眾和實權人物看就會有點不夠圓滑,不夠中庸,不夠成熟的感覺,所謂的落了下乘,文章的作者失去了本應獲得的印象分,影響力就變相的減弱太多了。而文章才是一個思想平臺的核心。
六是可能的關系網太單薄,沒錢又沒權,稍有意外,觸碰了權貴利益,就很可能被一關了之。這樣死去的先烈網站已經不知道有多少了。
解決問題的思路還是以魔法打敗魔法,以非官方的愛國資本來應對敵對資本。
首先要強調非官方,和官方現有的組織機構隔離開有很多好處,避免群眾的仰視與逆反心理,防止不必要的權力干擾與損耗,防止敵對勢力簡單的用“我黨的宣傳工具”(the propaganda agency of communist party)的大帽子(這個帽子在敵對勢力幾十年孜孜不倦的潑臟水努力下,已經事實上成了貶義詞了)一棍子打死。
其次我們得搞清楚,非官方的愛國資本有沒有,如果有,在現有國內的輿論圈和敵對資本或美國為代表的資本權重相比,占了多少?這樣才能對局勢的嚴重性有起碼的認知。
如果還沒有,那么我們該怎么組織、發起、運作呢?顯然我們需要的非官方的愛國資本支持的輿論平臺得越多越好,不能總是只覺得外資平臺真是聲勢浩大,群狼包圍,而代表正義一方的總是獨苗苗,總被人群毆。連在自己國內想說點正當的愛國言論都得費盡周折,委委屈屈的好像躲在角落里做賊一般。
有人說干脆國家直接參控股那些外資平臺,問題是,游戲規則不是這么玩的,一旦赤膊上陣,就會面對國進民退,破壞投資環境的指責。所以,感覺我們想做的很理想不是那么簡單的事。但至少,從有一個更熱鬧更專業的網站開始吧。
一家之言,不當之處,請多多指正。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