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胡總編在網上發表一篇長文,罕見地“承認錯誤”。
胡總編何許人也,編輯出身,功力深厚,文筆犀利,原本是一篇“認錯”的文字,硬生生被他寫成了堪比教科書級的甩鍋雄文。
1
文章開篇,首先將責任甩得干干凈凈。
“放開封控是國家的戰略性決定,不可能被某一個專家的個人意見主導。”
胡總編的意思很明確:放開是國家的大政方針,不是一個或幾個專家就能決定的,何況我只是個退休總編輯,根本不是醫學領域的專家。我只是平時在網上發表些個人觀點,帶帶輿論節奏,撞了幾下門,將疫情管控的錦州罵上了熱搜。全面放開,這個鍋我絕對不背。
老一輩文字工作者,水平就是高,開篇一句話,先將鍋甩得干干凈凈。
2
甩完鍋,開始“認錯”。
“在放開前,我們對感染者中會存在90%以上無癥狀感染者的普遍性認知顯然存在偏差。”
“‘突圍’伴隨的痛苦和代價比我們預想的多了一些,奧密克戎在北京市造成的海嘯式感染超出了預期,而且無癥狀感染者很少,導致了一些有嚴重基礎病的老年人死亡,這樣的代價令人悲傷。”
還得說胡總編,認錯都要拉上墊背的。
我承認此前說90%都是無癥狀感染者的說法是錯誤的,但犯錯的不是我一個人,也不是躺平派,而是“整個醫學界”都這樣認為的。
一副無賴嘴臉,法不責眾,就算我錯了,你能將我怎么樣?
其實胡總編從未想過要認錯,“痛苦和代價”只是比預想多了一些,言外之意就是還能夠接受。
甩完鍋,“認完錯”,作為躺平派的“領袖”,他又開始呼吁追隨者堅持住:
“突圍、決戰”的決定是正確的,有著戰略目標和節奏上的充分合理性,即便老百姓很艱難,損失有些大,可跟我們又有什么關系呢。
記著了,嘴一定要硬,一定要死死咬住繼續封控要出大事,否則放開后的賬就得跟咱們算。
3
其實胡總編支持放開,就個人觀點而言,并無對錯。
他支持放開,你支持管控,都是個人的自由,我們無從干涉。
但作為一位公眾人物,網絡大V,胡總編不顧事實,片面強調“感染就是感冒”、“90%都是無癥狀”的論調,讓民眾對疫情產生一種錯誤的認知,放松了防備之心,導致準備不足,在突然全面放開之后,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胡總編難辭其咎。
在12月12日,剛剛放開之初,那時胡總編還沒意識到“90%以上無癥狀是對病毒的認知偏差”,在北京的感染高峰到來前期,他信心十足的宣稱:“用6粒退燒藥,自己在家里把病毒打回去。”
不知道多少普通百姓輕信了他的話,認為感染了沒什么可怕,扛兩三天就過去了,最多準備幾片退燒藥就好了,所以沒有準備充足的藥品。
可實際情況呢,從16號陽了,一直到今天,9天了,胡總編還在發燒,也沒有轉陰。
胡總編有身份,有人脈,吃完6粒退燒藥,需要什么藥,想住哪個醫院,都能立刻安排,確保健康無憂。
可那些被他忽悠,毫無準備的普通民眾呢?為了幾粒退燒藥,恐怕只能四處求助了。嚴重了,排隊幾個小時醫院都不一定能安排床位。
這個鍋,胡總編必須背。
4
就像前一篇文章胡主編等人說的經濟復蘇,不要也罷中所說的,胡總編這些人早已脫離了群眾,為了某些目的,片面的強調放開帶來的經濟復蘇,直言:“整個現實社會非常平靜。”對城市醫療所面臨的壓力,農村疫情的快速蔓延都視而不見。
在昨天的發文中,他上傳了幾張北京商業街和商場餐飲場所的照片,表示北京感染高峰已經過去,人流量在逐漸復蘇。
可現實社會就只有商場、娛樂場所嗎?
為什么不去關注一下爆滿的醫院,停課的學校?
去聽一下浙江的新聞發布會,了解一下日增100萬的局面。
在全面放開的關鍵時刻,作為一名公眾人物,要謹言慎行,要實事求是,要關心普通民眾,提醒每一個人都要做自己的健康責任人,保護好自己,保護好家人,能晚感染就晚感染,能不感染就不感染。
而不是每天都去宣揚放開是對的,病毒并不可怕,感染高峰已經過去,都來商場、景點、娛樂場消費吧。
這樣只會讓百姓對病毒放松警惕,降低防護措施,造成更大規模的感染,甚至是多次的重復感染。
國家既然選擇全面放開,我們就要選擇支持,但這并不代表著病毒無害。
我們要堅持不麻痹,不大意的思想,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守護好家人,等待歲月靜好,春暖花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