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面發展到這一步,再去列事實、擺數據爭論這究竟是不是個“感冒”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正如筆者在十天前講的,“開弓沒有回頭箭”,只能說:胡錫進們贏了。
南京大屠殺日這天,胡錫進興高采烈地發了一條微博,慶祝他們的勝利:
在網民集體憤怒之后,胡錫進刪掉了這條微博。
現在忽然流行一個詞,叫“身邊的統計學”。
筆者所在的小區居民群滿了500人,幾天以來自述核酸或抗原陽性的已經不下百人,到目前真的“一點癥狀也沒有”的僅有一個,其余最起碼也是低燒;按這個統計無癥狀,那應該是不到1%,跟專家說的“90%無癥狀”出入還挺大的;當然,也可能存在無癥狀感染沒檢測的,但是,是不是能到廣州的那種“90%無癥狀”,筆者還是不信的。
按照“身邊的統計學”,目前還沒有感染新冠而死的;某些大V和老板也出來現身說法,說自己兩道杠,然后癥狀輕微,幾天就痊愈了。那么,是不是就可以據此認定奧密克戎就是個“大號感冒”,并不致命呢?這就是“身邊的統計學”的局限性了。
“身邊的統計學”是調查研究的一個基本手段,在數據統計已經靠不住的情況下,我們普通人似乎只能通過“身邊的統計學”來判斷一個事物,但必須做具體的分析。
具體到筆者所在的地方,感染高峰還遠遠沒有到來,現在仍處在上升期;筆者所在的小區是價位比較低的商業樓盤,業主和租戶以年輕的打工人為主,老年人比較少……
不過,這樣的情況足以造成“幸存者偏差”,就像筆者上周文章講的,苦苦勸鄰居們注意防護、陽了自覺隔離,被一堆年輕人懟。
按理說,還有特權進入北京120急救中心拍攝、掌握更多、更全面信息的胡錫進,應該不必倚賴這樣的“身邊的統計學”,然而,胡錫進這幾天的言論還是令筆者非常詫異:
好吧,就算按照胡錫進說的,以下都是網絡上的“造謠”,不要去相信:
那么,馬青柯馬老和前海疆主編張憶安先生總算是筆者的“熟人”了,他們的遭遇總能作信吧。
直到今天,“感染一次相當于打了疫苗”、“90%無癥狀”、“不會重復感染”的說法還在網絡上流傳,胡錫進們還在營造一片“大家都很平靜,老人都很平安”的氣氛,再加上先陽者的“幸存者偏差”心態,在那些感染高峰還遠遠沒有到來的地方,很多群眾的戒備心理和防護意識還是沒有真正建立起來,小區里甚至還有一些老人在翻撿垃圾桶的紙箱,筆者所呼吁的“減速帶”似乎被完全無視了。
胡錫進們的言論,與其說是在“消除恐慌”,不如說是在讓全社會繼續放下防備、應染盡染、快速闖關。
今天網傳成都華西醫院有個專碩規培生死亡,被華西醫院辟謠了,說“還在搶救”、“沒有連續工作三天”。但“氧分壓11.3,pH6.82”意味著什么,學醫的都知道;沒有連續工作三天,但聊天記錄看這個23歲的學生倒下的當天上午已經自述發燒,還被要求上崗……這個案例只是醫療資源緊張的一個體現,完全在意料之中。
如果胡錫進們繼續“贏”下去,感染峰值被繼續推高上去,會發生什么?筆者不敢去想……
相比醫療資源相對先進的一線城市,筆者真正擔心的還是醫療資源沒有那么發達的中西部和農村地區。在筆者老家的村子,正常情況下打個120也要個把小時才有車派到……
病毒是個客觀存在,在徹底縱容病毒四散的情況下,病毒的重癥率、死亡率同樣是個客觀存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鐘院士說“不到1%的重癥率,不到1‰的死亡率”,這個比例再乘以人口基數意味著什么,大家自己去計算一下。
有位網友在后臺留言批評筆者說,“防控你也反對,放開你也反對,你想怎么樣?”筆者所主張或者反對的從來不是“清零”或者“共存”本身,筆者從來都認為,真正的敵人是官僚主義、資本主義以及對群眾路線的背離,這些在“清零”期已經表現得很明顯,在“共存”期只會更加明顯。筆者忽然想到了毛主席的一個判斷,“進攻中的冒險主義,防御中的保守主義,撤退中的逃跑主義”……這些不正是脫離群眾的表現嗎?
不過,筆者的擔心或許是“多余”的。一則還是“幸存者偏差”,每年全國自然死亡一千萬,有多少人日常能碰到呢?二則是魯迅先生所說的,“人類的悲觀并不相通”,不要指望私有制下養成的精致利己主義者會有什么真正的“共情”能力,不僅不會“共情”,君不見一個星期前網絡上已經出現了大量“仇老”言論了嗎?
寫到這里,筆者已經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只能從身邊的改變做起吧。
筆者在上周的文章還在為學校一夜之間取消核酸篩查的事憂慮,呼吁應該為第一波沖擊的到來加“減速帶”,不幸很快就發生在身邊了。
周日晚小女兒發燒,次日自測抗原,陽了;為避免給其他人造成感染,立即把大女兒從學校接了回來;一問小女兒的班級家長群才知道,原來同一天有十幾個小孩發燒,而且大多癥狀相似——頭天腹痛,次日發燒;再問才知道其中一個小朋友家長上周周中核酸陽了,向社區報備,讓自行居家、沒任何干預措施,孩子沒燒就繼續送幼兒園了……
這兩天又從班級群里知道,吃退燒藥后仍舊反復高燒的小朋友不在少數;有發燒癥狀的小朋友家里,大多數是大人緊跟著發燒,癥狀輕一點的就是發燒,癥狀重一點的就是喉嚨、全身劇痛,而最糟糕的是,有些家庭全家同時一起發燒,還得有一個人堅持照顧全家……
筆者家里算是比較“幸運”。小孩頭一天腹痛就給服了藿香正氣顆粒、推拿;發燒當晚做了推拿退燒,次日白天給服小柴胡顆粒、荊防顆粒、藿香正氣顆粒(分開少量多次服用,當水喝),繼續捏脊、推拿、艾灸,孩子精神狀態尚可;晚上再次高燒,重復做推拿、服小柴胡……到第三日,情況基本穩定。家庭其他成員飲用中藥預防湯劑、練八段錦、戴口罩、熏艾、通風、做消殺,除了有輕微喉痛、手臂及背部酸痛,截至目前暫無其他癥狀。
這里順便說一下,筆者全家還沒有打疫苗(小孩在學校成了孤例),倒不是對疫苗有什么懷疑,而是覺得靠日常的中醫保健也能提高免疫力。
不過,“得益”于媒體和專家們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對中醫藥的詆毀、抹黑,自認為受過科學訓練的小市民階層多數已經不信中醫了,也不愿意接受筆者的幫助,寧肯跑遍各個藥店、跑到各種群里哭求退燒藥。
筆者只能幫一個算一個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