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逐臭,就是像蒼蠅追逐糞便一樣,繞開美好的事物,只專注于骯臟的角落,以臟臭之物為美味,甘之若飴。
所謂集丑,就是道聽途說絞盡腦汁放飛思想,搜集中華大地一百多年以來每個角落里發生的丑聞軼事,匯集到作者筆下的高密東北鄉最大的村莊大欄鎮。
逐臭是作者自身的主觀意識,思維習慣,行為模式。集丑是創作風格,寫作模式,文字技巧。
通過這種“丑”的集聚,再加上作者的憑空想象,創造出令人震撼的丑惡、丑陋、丑態百出等丑到極致的效果。
在我們常見的文學創作手法中,經常看到一種反轉型寫作技巧。情節的轉變是反轉的內因,人物的變化是反轉的外在表現。
作者通過制造假象,誤導讀者,先將讀者90%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常見的故事情節上,再植入一些細節,埋下伏筆,為后面反轉做鋪墊。最后反轉的時候把細節放大,讓隱藏的事件真相大白。此類反轉是情節的反轉,是人物命運的反轉。
在反轉型寫作技巧之外,還有對比型寫作。通過正義與邪惡的對比,美麗與丑陋的對比,達到極度夸張的文學效果。我們常見的這種寫作橋段有:極丑的外貌之下藏著一顆純潔善良的心;非常貧窮的人面對弱者時樂于饋贈。
此類對比是通過引導讀者的心理落差,起到加強渲染的效果。
然而,莫言的作品,幾乎一路丑到底,黑到頭,基本沒有出現劇情反轉。一切正常人所見到的世間真善美在莫言的筆下都是黑色狀態,因為莫言就是要塑造一個罪大惡極丑到極致的人世間。
一、罪惡的中國人
在莫言的筆下,中國戰亂不斷,周圍的人兇狠殘忍。啞巴五兄弟作惡多端,后來啞巴加入了革命隊伍也是殺人狂魔,是雙手沾滿鮮血的惡人。奶奶是封建禮教的罪惡代言人,父親是一無是處的懦夫慫蛋包,村民是助紂為虐的王八蛋。
他的奶奶上官呂氏瘋了之后在驢糞堆里打滾,最后死于他母親之手,仿佛這種弒祖情節理所當然。
二、慈悲的瑞典爹
在作品中,莫言給主角找了個瑞典牧師馬洛亞當作生父。她的母親生了九個孩子有七個爹,最后的雙胞胎就是馬洛亞牧師代表上帝給上官魯氏賜福而懷孕的“雙胞胎小雜種”。
上官魯氏帶著雙胞胎孩子去教堂洗禮,牧師馬洛亞關上大門,轉過身,伸出長長的胳膊,把我們摟在懷里,他用地道的土話說:“俺的親親疼疼的肉兒疙瘩呀……”
或許在莫言看來,這段令人作嘔的場景塑造了一個慈悲有愛的洋爹形象。不過,估計大部分讀者都會感到,一個無恥牧師的形象躍然紙上。
這位瑞典牧師,利用牧師身份淫亂鄉里,與諸多女人有染。但是對主角的母親特別有愛,跳樓臨死前為主角和雙胞胎姐姐取了“金童玉女”的名字,充分展現了偉大的父愛!
自始至終,上帝和天父一直是金童母親的精神支柱和終極信仰。
謳歌上帝,贊美天父,貫穿全書。
莫言是不是基督徒?這個問題恐怕有必要搞明白。
三、善良的日本皇軍
在莫言的筆下,日軍雖然是侵略者,但卻光明正大。在正面交戰中殺光了所有的抵抗分子,發現了正在分娩的中國女性之后,派軍醫溫情款款的幫助中國女人接生,并救活了主人公姐弟倆。
莫言如此塑造日軍的形象,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對日軍感恩戴德,感謝皇軍對他們全家的不殺之恩和再造之恩。
或許莫言從沒有真正把視線放在那張日軍刺刀挑起中國嬰兒獰笑不已的照片上。
莫言不是不會贊美,只不過他贊美的是日寇,是日本北海道風情,是日本人的善良,是日本人的睿智。
四、有骨氣的漢奸
在莫言的筆下,日軍侵華的歲月里,沙月亮和司馬庫等人組織的抗日游擊隊以可笑的開局出現,第一次戰斗中一個日軍也沒有打傷,自己就死了十幾個!
沙月亮組建起黑驢鳥槍隊抗日,第一件事就是在大欄鎮作威作福,征收錢糧。五名鳥槍隊隊員打傷了馬洛亞牧師,并強征教堂當驢圈。然后見色起意,輪暴了上官魯氏,也就是主角的母親。馬洛亞牧師為此從教堂頂上跳下來自盡而亡。
莫言描述的抗日隊伍不僅沒有起到抗擊日寇的作用,反而成了擾亂老百姓正常生活的兵匪。
沙月亮娶了大姐,共同帶領鳥槍隊抗日,戰敗后走投無路,投靠日本人,當了漢奸。再后來被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隊伍俘虜,勸降未果,上吊自殺。
說起來,日軍侵華的年代,汪精衛帶領一百多萬國軍投降日本當了偽軍,但是有些偽軍后來也棄暗投明,參加了抗日。
莫言寫的這位曾經抗日的漢奸頭領,倒是非常有骨氣,寧可自盡,也不與共黨為伍。
看到這里,漢唐忍不住想問:莫言你對共產黨到底有多大成見啊!
五、愛民如子國民黨
司馬庫是大欄鎮最大的富戶司馬家的頂梁柱,后來加入國民黨,成為抗日別動大隊的大隊長。
抗戰期間,司馬庫無影無蹤,日本人投降后,司馬庫帶著抗日別動大隊殺回大欄鎮,一通亂槍趕跑了蔣政委領導的共產黨鐵路爆炸大隊。
因為心慈手軟,只打死了十幾個人,其他人繳械后全部放走,埋下了被共軍反攻的禍根。
原文這樣寫道:
“司馬支隊的人毫不吝惜子彈,他們的湯姆槍和盒子炮把大量的子彈傾瀉在河水中,打得河中像開了鍋一樣。如果他們要消滅爆炸大隊,足可以殺個人芽不剩。但他們施行恐嚇戰術,僅僅打死打傷了爆炸大隊十幾個人。幾年之后,當爆炸大隊改編成一個獨立團殺回來時,司馬支隊那些被槍斃的士兵和軍官,無不感到委屈。”
司馬庫占領了大欄鎮之后,對鄉親們仍然是一如往昔的照顧,“他們殺了幾十口豬,宰了十幾頭牛,挖出了幾十缸酒。把肉煮熟了,用大盆盛著放在大街當中的桌子上。肉上插著幾把刺刀,任何人都可以前來隨便吃喝。以致有人吃多了酒肉撐死在街頭。
在莫言的筆下,真是愛民如子國民黨啊!
除了善待老百姓,司馬庫努力引進西方文明,在當地發電,放電影,進行跳傘表演,各種宴會,一幅歌舞升平的歲月畫卷。
一年后蔣政委帶著獨立團反攻回大欄鎮,趁著放電影圍攻司馬庫的部隊,不顧平民死活,占領了大欄鎮。
司馬庫作為俘虜,被送往上級軍區,渡河時跳河逃生,后來潛伏下來。
愛惜鄉里,深得民心,義薄云天,豪氣干云,就是司馬庫的形象。
六、共軍抗日,花天酒地
在莫言的筆下,日軍、國軍、偽軍、共軍,這四方力量中,其他三方力量都是好的,只有共產黨的抗日隊伍禍害老百姓。
1、道德齷齪
蔣政委和魯隊長,試圖利用大姐和沙旅長生的嬰兒做人質,來要挾沙旅長接受抗日改編。沙月亮寧死不屈,上吊而死。
2、影射革命隊伍搶劫老百姓
原文這樣寫的:
蔣政委抄起大木勺子,攪動著綠豆湯,問老兵:“加紅糖了沒有?”老兵說:“報告政委,沒弄到紅糖,弄了一罐子白糖,從曹家弄的,曹家的老太婆舍不得,抱著糖罐子不肯撒手……”“好啦,分給弟兄們喝吧!”蔣政委說。
3、戰士淫亂鄉里
鐵路爆炸大隊的號手馬童因為長得俊,認了二十多個干娘,淫亂鄉里,被槍斃。馬童被槍斃后,他的爺爺,一位清朝舉人過來拍著棺材板嘲諷共產黨的軍隊:抗日抗日,花天酒地。
原文這樣寫的:
四個小號兵當中那個名叫馬童的最漂亮,咕嘟著一個小嘴,腮上兩個酒窩,兩扇招風大耳朵。他活潑好動,嘴甜得像抹了蜂蜜。他大張旗鼓地在村里拜了二十多個干娘。那些干娘們一見了他就雙乳抖動,恨不得將奶頭塞到他嘴里。
馬童被槍斃后,送葬的路上。
來了一個騎毛驢的白胡子老頭。在棺材邊下了驢。老頭啪啪地拍打著棺材,哇哇地哭,滿臉是淚,胡子上也掛著淚珠。這是馬童的爺爺,清朝時中過舉人,文化水平很高。魯大隊長和蔣政委出來了,很尷尬地在老人身后站著。老人哭夠了,回過頭,盯著魯和蔣。蔣說:“馬老先生,您熟讀經書,深明大義。我們是揮淚斬馬童。”魯跟著說:“揮淚斬馬童。”老人對著魯的臉噴出一口唾沫,道:“盜鉤者賊,竊國者侯。抗日抗日,抗成一片花天酒地!”
小說利用號手馬童的死丑化抗日隊伍,還借題發揮,稱引起了部隊情緒不穩,發生了十幾起士兵醉酒、斗毆事件。又借王班長的嘴說:“怪不得老舉人說,‘抗日抗日,抗得花天酒地。’”
敢情在莫言眼里,共產黨在大欄鎮的抗日歷程,就是享受歲月靜好,花天酒地的美好時光。蔣政委娶了上官五姐,啞巴老大娶了上官三姐,這哪里是抗日,整個就是在享受人生。
小說里描述的共產黨的游擊隊,在整個抗日過程,除了逼死了漢奸旅長沙月亮之外,沒有一次像樣的戰斗!
七、共軍回來,如同天災
莫言對于日本投降充滿了遺憾,小說寫道:
“大街上歡呼跳躍著成群的士兵,士兵中央夾雜著一些懵懵懂懂的老百姓。日本鬼子投降,金童失去了乳房。上官來弟愿意把乳房供我使用,但她的乳房里沒有乳汁,乳頭上有腥冷的灰垢,想到此我感到極度絕望。”
如果用春秋筆法來暗示主角金童的心理,或許就是影射日本投降讓金童感到絕望。
這種說法有人會迫不及待跳出來否認,別急!莫言擅長影射,后文為證!
在蔣政委帶領獨立團殺回大欄鎮的前幾天,莫言不惜重墨,描述周圍環境的變化,乍看上去還以為要爆發一場天災地禍了,讀到后面好幾頁才發現,原來是共軍殺回來了,所以莫言開始利用空氣和動物的反應進行影射。
原文這樣寫道:
“這是個載入了高密東北鄉史冊的日子,回想起來,那天的—切都不尋常。
那天中午的天氣悶熱,太陽發黑,河中魚翻肚皮,天上鳥兒倒栽蔥。
在打谷場上埋木桿掛幕布的一個活潑小兵發了絞腸痧,痛得遍地打滾,嘴里嘔吐出綠色的汁液,這不正常。
幾十條黃花紫皮蛇排著隊在大街上爬行,這不正常。沼澤地里的白鸛降落在村頭的皂角樹上,一群接著一群,壓斷了細小的樹枝,滿樹白羽,扇動的翅膀,蛇一樣的脖子,僵直的長腿,這不正常。
村中以力大著稱的張大膽把打谷場上的十幾個碌碡統統扔到池塘里,這不正常。”
共軍殺回來了,世界一切變得都不正常了。
這就是莫言的春秋影射筆法。
莫言啊莫言,枉費你穿過一身軍裝。
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戰爭史,完全被你踐踏侮辱,你對得起抗日戰爭中犧牲的抗戰烈士和中國人嗎?
八、詆毀土地改革
中國共產黨領導農民開展土地革命,是中國革命成功的基礎。
中國古代封建王朝,最終難以為繼的主要因素往往是因為土地兼并。地主階級對土地的欲望貪婪無止境,貧者無立錐之地。中國王朝興衰的主要因素就是土地平等和人口承載能力的關系。
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大農民廢除封建半封建性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為廣大貧下中農爭得了地權。
土地改革,直接傷害了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卻贏得了最廣大勞動人民的擁護。
誰贊成,誰反對,顯而易見!
為了丑化土地改革,莫言包裝出一個指揮土改運動的共產黨高官形象。
原文這樣寫道:
“一乘雙人小轎,抬來了一個大人物,十八個背著長短槍的士兵護衛著他。魯縣長見了他,就像學生見了老師一樣恭敬。據說,這個人是最有名望的土改專家,曾經在濰北地區提出過‘打死一個富農,勝過打死一只野兔’的口號。
大人物清清嗓子,慢條斯理地,把每個字都抻得很長。他的話像長長的紙條在陰涼的東北風中飛舞著。幾十年當中,每當我看到那寫滿種種咒語、掛在死者靈前用白紙剪成的招魂幡時,便想起大人物的那次講話。”
不得不說,莫言丑化共產黨的力度簡直到了極致!坐轎子指揮土改運動的共產黨高官?聞所聞我,見所未見!
又莫名其妙搞出極端口號,將富農和野兔類比,更是丑化到了極致。通過主角的心理活動,將共產黨的這位大人物,影射成為死神的形象。
當然,不僅有政治影射,還有抹黑,土改運動的批斗會充滿了滑稽色彩,為了證明革命堅定性,當場槍殺了司馬庫留下的一對孩子。這種殘忍的行為,日本皇軍沒有做過,漢奸沙月亮的隊伍沒干過,國軍司馬庫的隊伍沒做過,唯獨共產黨能干得出來。
或許,這就是莫言對共產黨的深切回憶和深刻認知。
九、無恥丑化人民子弟兵
土地改革剛結束,解放戰爭開打了。
莫言開始寫主角一家跟著母親逃亡,這一路,可算是把某軍的丑態寫透了。
第一件事,寫金童一家在逃難路上,發現某軍強占了一位老太婆的家。
原文這樣寫道:
“一個穿著壽衣的老太婆平躺在開著蓋子的棺材里。見我們進來,她睜開眼,說:“好心人,幫俺把棺材蓋上吧,俺要占住俺的屋……”母親說:“老嬸子,您這是昨啦?”老女人說:“今日是我的好日子,好心人,行行好,幫俺抬上蓋子吧。”
天亮的時候,老太婆依然不動,母親喚她一聲,沒見睜眼,伸手一把脈,果然死了。母親說:“這是個半仙吶!”母親和大姐把棺材蓋子蓋上。”
金童一家繼續逃亡,遇到給前線運糧的民夫,推著手推車,結果車軸斷了。這時候,一位解放軍的指導員過來,問什么情況。
原文這樣寫道:
民夫王金說,“指導員,車軸斷了……”
指導員一看情況,越說越有氣,他抬起那只格外發達的胳膊,對著王金的臉掄了一下子。王金“哎喲”了一聲,一低頭,鼻孔里滴出血來。
“你憑什么打俺爹!”少年大膽地質問指導員。指導員怔了一下,道:“是我不經意碰了他一下,算是我的不是。但耽誤了糧期,我把你們爺倆一起斃了!”
不得不服莫言,曾經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員,但他似乎對解放軍充滿了憤恨,不惜用細膩的描寫來刻畫一個欺壓百姓的解放軍形象。
別急,還沒完,莫言用金童一家的視角繼續觀察這個世界發生的一切。
指導員情急之下,看到了剃頭匠王超的膠皮轱轆小車。
為了征用王超的小車,指導員當場污蔑王超:
“看你這樣子,”指導員咬釘嚼鐵地說,“不是地主,也是富農,不是富農,也是小店主,反正你絕對不是個靠出賣勞動力為生的人,而是個吃剝削飯為生的寄生蟲!”
后來,不管王超怎么辯解,小車被征用了。民夫王金父子推著小車高興地走了。
金童一家在山腳下一棵橡樹上,看到了剃頭匠王超的尸首,他用褲腰帶把自己懸掛在一根低垂的樹杈上,樹杈彎得像弓一樣。
在莫言的筆下,解放軍指導員毆打民夫,強征百姓財物,導致百姓自殺身亡。
這不是人民子弟兵,這連皇軍也不如。
莫言,到底愛誰?在這段描寫里已經透露了他的內心。
金童一家繼續觀察解放軍在戰場的表現。
后來,金童一家在路外的一間看墳塋的小房里,從一個死兵的身上得到了兩根飽滿的干糧袋,袋里裝滿炒面。
莫言強調,這位死兵是自殺的!
“他是自殺的。他把槍抱在懷里,槍口含在嘴巴里,用從破襪子里伸出的腳趾壓住扳機。子彈把他的天靈蓋都揭了。”
除了自殺的死兵,還有潰逃的散兵,試圖搶劫他們一家。“母親竟響亮地抽了那個偽裝胳膊負傷的家伙一個耳光,連他的帽子都給扇掉了。那個兵顧不上撿帽子就跑了。”
十、寡婦改嫁,抹黑解放
當地解放后,共產黨人民政府動員寡婦改嫁。幾十位寡婦就像貨物一樣被挑走。
金童的母親上官魯氏也被動員改嫁,竟然被強令嫁給了她的二女婿司馬庫的大哥司馬亭。
在這段故事里,莫言利用金童的戀母變態色心攪黃了這場畸形婚姻,但已經完成了丑化解放區的寫作目的。
十一、總結
豐乳肥臀是一本好書,一本反攻倒算,顛覆中國革命史的鴻篇巨著。
各種色情描寫,夸張的畸形的心理,只是作者掩蓋自己真實內心的表象。
一部小說,怎么可能沒有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呢。
顯然,對于解放前的這段歷史,莫言徹底否定了中國共產黨的正義性。
也許莫言會因為連續獲得茅盾文學獎和諾貝爾文學獎竊喜不已,畢竟吃著共產黨的飯,當著掘墓人,還混上了中國作協副主席的高位。
莫言的成名,有時代背景,那個階段,正是歷史虛無主義肆意橫行,蠱惑認知的特殊時期。莫言是機緣巧合因為逐臭集丑成名,作品卻毫無社會價值。
豐乳肥臀,不僅丑化了中國傳統文化,丑化了中國人,還惡意抹黑顛覆了中國革命史,質疑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史。
這樣一本充滿罪惡,充當了西方文化侵略急先鋒的書籍,一直被一部分中國人吹捧,實在是時代的悲哀。這段逆流橫行的歷史,是我們應該深刻反思的恥辱。
隨著中國的強大,莫言為代表的“逐臭集丑文學”,注定了曇花一現,迅速腐朽。盡管莫言還活著,但他的文學已經死了,應該早早扔進垃圾桶,免得毒害我們的下一代青年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