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貓有個商鋪做活動,海報是這么寫的:婦女節那天,應該把所有男的腿平均鋸斷10CM。
他家海報文案之前還這么寫:
“女人的腳才是X器官”
“這家店就純粹腦子有病”,我旁邊女同事看到后這么講。我也在想,一家鞋店好好賣鞋子不行么?22年了還搞男女對立,很Low的曉得吧?
我有時就在想,為什么咪蒙、楊笠之流層出不窮?為什么到今天還有這種“把男人的腿鋸掉10CM”的無良商家?看來看去,最后發現還是1個“錢”字。
為啥在國內輿論里男人始終在底層?
就1點,誰讓你們不花錢?
別的不說就問1個,諸位現在應該都不看電視劇了吧?你們去干嘛了?看新聞、刷視頻,玩游戲,你們天性如此,喜歡對抗、刺激;那現在電視劇誰在看?那肯定就是姑娘們了?! ?/p>
當看電視劇的多半是姑娘之后,各個電視劇為了迎合觀眾,它素材選題上肯定得討好女性。比如楊笠,1句“普確信”1秒出圈,財富密碼拿捏得死死的。
看電視劇的都是女性,那就討好她們,越討好,男性用戶流的越快,為搶流量,各大平臺就更得討好女性,最后結果就是:媒介討好女性,男性逃離媒介。
某種程度上,是女性用戶綁架了平臺內容調性,這現象學名就叫媒介內容女性化。
說來說去“生意”2字,
那這個女拳生意有多好做呢?
且看我“編”給你聽。
去年有個同事看我做公眾號,他也想做,然后他看女拳大V吃得滿嘴豬油,他想當然去做男權。結果他鍵盤都給敲碎了,錢1分沒掙到,還被女的罵,還被舔狗噴,一覺醒來,那些小紅點全是罵他的私信。
他后面就把這賬號注銷,重新起了個女號,內容根本沒變,當真是性別互換,評論過W,張口就是“拋開事實不論,XX就沒有錯嗎?”
這下不僅沒人罵他,錢還賺了不少,
雖然比我晚做,但早已自給自足。
后來有次吃飯,他不止一次給我分享他的“創業心得”,他跟我講,現在光他發展微商套路,1個月就大幾千塊錢;就1個掛件成本價10塊不到這種,賣給他粉絲硬是1-200的賣。
他說讓我不要寫政治寫經濟寫歷史,搞那么深自己累死累活不說,錢也掙不到幾個;還勸我不要寫公眾號、知乎、B站,改行去抖音跟快手發展,這2平臺加起來6-7億日活,總有幾個拎不清的,就賺她們的錢。
我聽罷搖頭無言。
事實似乎的確如此。昔日公眾號風口,咪蒙乘風而起,結果是她每條廣告80W起步,后面還得排隊。直播風口,李佳琦、薇婭直播間近80%群體皆是女性,還不含數據上“未知用戶”。包括“鋸男人10CM腿”的商家也是一樣,為了討好目標用戶,臉都不要了。
媒介女性化似乎是個趨勢,女性以其龐大之流量,重塑了媒體風格;但同時,媒體也在重塑她們的消費觀。
比如,做醫療整容的會告訴你“整容是成本最低的投資”,房產機構會告訴你“房子只有是自己的才有安全感,男人沒1個靠譜的”,化妝品品牌會告訴你“當了黃臉婆,誰都會拋棄你”...等等如此硬洗,就是要重塑她們消費觀,最后目的干嘛?帶貨唄~
在這個“重塑消費觀”環節上需要做個說明:在該環節中,女性被洗腦了2次,1次是自己被騙了錢,1次是帶著自己另一半被騙了錢。
“臉上不抹XX就不配叫女人”,這是第1次洗腦,“結婚必須買房”、“約會帶你去低檔餐廳吃飯的,我勸你趁早分手”這是第2次洗腦;前1次是騙女人的錢,后1次是騙女人家庭的錢。
通過輿論,在消費端把男人女人都綁架了,只要男人不給女人花錢就被定義成不負責任,那男人為了“剖腹驗粉”,就必須得把錢花在女人身上。
至此,男人跟女人勞動所得就在自己兜里轉了個手,最后都到了各個老板兜里。
所以,當下媒體變現邏輯就是:剔除男性,刻意輸出討好女性的內容,然后重塑女性消費觀,最后順利變現。而反應在最表象的,就是媒體討好輿論,貶低男性。畢竟,誰花錢,輿論就跟著誰走。
說到這我要杠1句,輿論跟著女性走,有一大幫女性情感類賬號歌功頌德,那么,我們女同志地位提高了嗎?
中國女拳其實早在12年我快畢業那會,女權之聲等組織開始活泛起來,到15年開始達到頂峰。那么請問,現在我們中國女性地位有什么改變?
在2011年的《全球性別差距報告》中,中國還排在第61位,此后排名就不斷下降,2012年和2013年都是69位,2014年降到第87位,而2015年則是第91位,2016年第99位。
為什么明明國內所謂女拳思潮興起,怎么我們女性地位還下降這么快?尤其2014年,女權崛起相對較快的1年,直接從69位下降到87位,這跌得太快了。
而在去年收集的156個國家數據中,
我國女性地位排名已到了107位。
包括我自己混職場感觸也很深。15 16年那會還能允許姑娘結婚生子,也沒說多瞧不起35 40歲的女員工。但這2年我發現很多公司招聘,標準出奇統一:只要剛畢業年輕姑娘,有些甚至都不收女生;那些什么有娃的,年紀大的很難換工作,尤其是已婚未育的,你看你們公司敢要么?
這說明什么?這是不是能說明中國所謂“女權運動”根本沒有提高我們女同志社會地位,反而讓我們中國女性地位退步?
我們回過頭再去看最艱苦的前30年,當時中國壓根就沒有所謂女權,更沒有相關組織,但當時我們中國女性社會地位極高,“婦女能頂半邊天”就是那會喊出來的,那時候可是連國內極端女拳也不得不承認的。
這是不是也能說明,沒有所謂女拳,我們女性社會地位一樣能拔高?
而自80年代之后,西方自由思潮進入中國,什么女權之前聽都沒聽過的東西現在都冒出來了。但很奇怪,拳師天天念經,自80年代后,我們中國婦女地位不僅沒上升,反而下降,此后不停下滑。
看起來很奇怪對吧?實際上非常正常,
因為女性地位提高,跟女拳壓根就沒關系,
女拳只會讓女性地位日益低下。
那女性地位跟什么有關系?
還是跟生產力、生產關系有關系。
之前中國女性社會地位拔高是為什么?是源于生產力大幅提高,無產者的流血犧牲,還有馬克思政黨的引路,說白了,這是共產主義運動成果!
但后世女拳分子來了,
把這些成果給竊取了。
最早婦女解放其實在人家蘇聯那邊;比如有個西伯利亞集體農莊,他們率先承認女性有合法獨立工作跟收入后,隨后女人們用7天時間罷工來反對家暴。
在此前,隨意打罵媳婦這是他們的陋習,她們當年也不懂啥叫女權,但就只用了7天就推翻了幾千年的破規矩。
為什么?因為蘇聯在大局上走工業化、集體化,在底層邏輯上讓女性勞動有價值,并直觀體現;而在基層管理上比如集體農莊這種,他們能落地保障女性經濟利益和人身安全。
可這些行動,哪一條是跟女拳搭邊的?
為什么國內女拳念經念了這么多年,但依然不見好轉?因為今日中國之女拳,包括什么動保、環保,都是拿著包包給災民—不接地氣。
她們所謂女拳其根本就是城市小資式女拳,并以此標榜新時代女青年,實則脫離群眾,不食人間煙火。
她們把整體風向從事關群眾生存狀態的現實問題,給轉變成了都市男女之間的意識形態較量,本來挺深度嚴肅的文明轉型、社會問題,被她們給整成了家長里短,小打小鬧:你罵我女權我懟你直男,而各大平臺成了都市麗人自我燈光秀的舞臺。
說白了,中國所謂女拳其根本就是場鬧劇,就是一群生活無慮甚至于想往上爬而不得的人,看了幾本西方的殘章斷頁,學了2個西方人早已過時的爛名詞開始擺時髦,坐在沙發上品咖啡,沖爛知乎豆瓣宣揚所謂女權。
這可能就是為啥女性明明拿起了輿論大喇叭,但實際女性地位并沒改變,甚至是倒退的原因。
那么談點更落地的,我們女性地位退步其深層原因是什么?愚認為:1來是偏遠地區基層管控水平有待提升,極易藏污納垢。比如拐賣人口這種,里外都是一條船上,你怎么辦?
這是婦女人身安全很難被保證。
2來更重要的是,城鎮化果實都集中在1-2線城市還有東南沿海一帶,中原、西北、內地等農村發展都尚需極大進步,就業極難保障。
這是婦女切身利益很難被保護。
這些地方女人她們需要女權嗎?不,她們不需要,她們需要的是精準扶貧跟教育援助,她們需要產業升級、稅收改革。福利的天平得倒進她們嘴里,讓她們吃飽飯,吃好飯。那么地位根本不用你拔,她自己就能升起來。
不讓大伙都吃飽肚子,
說什么都是扯淡。
而我今天想說的重點就在于此處,中國最需要的是女同志,而不是女拳。女拳之存在只會讓我們中國女性地位不停下滑,而飽了她們私囊。
還有女拳鼓吹妓女合法化、代孕合法化,理論依據是把西方自由主義與西方女權結合,所以女性要有自由賣身權利。
有這種腦子的人無論男女老少,
只配去撞墻。
拳師除了整天在網上瞎嚷嚷,什么中國男人配不上中國女人,女人應該團結起來嫁給老外讓中國男人絕種以外,沒任何實際作用。
那些掌握大喇叭的女拳大v有去抨擊拐賣婦女嗎?有向屠呦呦、劉洋她們學習,以證明女性一樣能做科學家,能做宇航員么?
尤其是屠呦呦跟劉洋,這可跟西方女權主義沒1分錢關系,徹頭徹尾的社會主義典范。因為他們之前頗喜歡把科學家、婦聯、民間慈善組織乃至于共產主義運動的成果冠以女權之名全都竊取,所以要在此說明。
而真正促使我極度反感女拳的就是近期“8孩”事件,這個我之前寫過,那些女拳頭子楊笠、咪蒙還有其他UP主,在這件事上全體啞巴,玩命沖塔的反而是她們口中的“普確信”,魔幻的過分了。
也是從這時起,我對她們徹底絕望。
所以今天婦女節,愚就是要跟什么“女神”文化對著干,我極其討厭有人為了達不溜而故意歪曲婦女節的含義。
婦女能頂半邊天,靠的是奮發向上,不落人后:這事你男人做了90分,我要做95分99分,看誰做得多做得好,這才是正兒八經的女權,這才是真正女人,是我們學習對象。
而那些打扮精致,只談權力不盡義務,自我物化,煽動2性對立,用女神之虛名實際卻沖淡女性地位的女拳,則是我們的敵人,她們壓根不配叫女權。
我們大伙只歡迎勞動并勞有所得的女人,不歡迎那些德不配位、挑唆對立的女拳。
婦女節是勞動女性的節日,
女拳,你們不要來侮辱它。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