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紐約時報》發(fā)表了一篇名為《中國病毒清零鐵腕政策背后的百萬“螺絲釘”》的文章,又雙叒把話頭指向了“中國防疫政策”。
這篇文章的作者叫袁莉,在中國出生、長大,還曾在國內(nèi)某家大媒體工作。
(最右為袁莉)
但是,自從投奔美國媒體后,袁莉就性情大變,寫了很多污蔑中國的文章。
也包括這篇邏輯感人的文章。
我摘出幾段來,給大伙兒看一下:
好家伙,合著在疫情面前,控制病毒不是為了人民的生命、福祉和尊嚴?
整個看下來,大致還是抹黑中國防疫政策的老一套:
什么中國現(xiàn)在正面臨巨大的混亂和危機啦;
政府一門心思追求零感染,所以封城不讓老百姓們出門、禁止民眾發(fā)聲啦。
這些問題其實都已經(jīng)討論過多次了,一些個別有用心之人,早已經(jīng)被人民群眾懟到生活不能自理了。
而袁莉這篇文的新花樣兒,就是把絕大多數(shù)國人對于中國防疫政策的支持,指作是一種“平庸的惡” ——
這個形容,原本是在提到納粹德國時期德國人對屠殺猶太人的支持時,經(jīng)常使用的的一個說法。
如今,卻被這個袁莉扣在為了疫情早日結(jié)束、社會早日恢復活力而付出犧牲的一個個普通中國人身上。
其用意,就是暗搓搓把“中國防疫”比作為“納粹屠殺”,實在荒謬。
(翻譯翻譯,什么叫“納粹的屠殺”?)
畢竟,中美兩國的防疫現(xiàn)狀就擺在眼前 ——
截止到2022年1月13日,美國因新冠疫情死亡人數(shù)已經(jīng)達到了866891人,并且,這個數(shù)字仍持增長趨勢。
對于美國而言,一個人的死是一個悲劇,86萬人的死只是一個數(shù)字。
美國無能的防疫政策,才更像是對全體國民進行了一場無差別的大屠殺。
本來呢,面對鐵證如山一般的事實,咱們根本不用搭理袁莉這種所謂的“報道”。
不過,我還是有些好奇,袁莉其人是怎么想到把“中國防疫和“納粹屠殺”畫上等號的呢?
抱著這樣的疑惑,我扒扒了這個月前幾天的新聞。
突然發(fā)現(xiàn),這事兒,絕沒有那么簡單。
01
就在這個月初,推特表示將永久禁止美國共和黨議員瑪喬麗·泰勒·格林,理由是她關(guān)于新冠疫情的文章具有“誤導性”,多次違反了推特關(guān)于新冠相關(guān)信息的政策。
原來,這個瑪喬麗·泰勒·格林,此前多次把新冠疫情后的“口罩令”、疫苗接種要求和納粹大屠殺進行比較。
在推特上,格林曾經(jīng)分享過一個新聞報道:
“雜貨店的員工接種完疫苗之后,名片會被蓋上疫苗接種標志,以表明他們已經(jīng)接種了疫苗。”
但就是這個很正常的做法,卻被格林上綱上線,類比成了“納粹標記猶太人”。
她本人在推特上是這么說的 ——
"接種疫苗的員工得到了疫苗接種的標志,就像納粹強迫猶太人戴上一顆金星一樣。"
"疫苗護照和口罩的強制規(guī)定,對信任自己免疫系統(tǒng)的未接種疫苗的人造成了歧視。 "
格林反復把新冠措施與系統(tǒng)性謀殺 600 萬猶太人進行比較,現(xiàn)在推特遭到永久禁止,也是求錘得錘。
所以,鬧了半天,原來是人家外國人提出了這么個概念啊。。。
不得不佩服,要不怎么說袁莉是《紐約時報》的大記者呢。
這不,馬上就心理神會,順著美國的邏輯,把這個話頭編排到中國抗疫上了。
大家覺出來沒,袁莉這種緊跟主子念經(jīng)的行為,像不像肉蛋奶事件里的跟風者?
當初,西方政客和人造肉公司決口不談他們本國人均肉類消耗量和人均碳排放量,把全球變暖、空氣污染的鍋直接甩給了中國。
結(jié)果,這邊外國人一說中國人吃肉危害世界,馬上就有一堆黃皮膚的人把話茬接了過來,也跟著對著中國人的餐桌指指點點 ——
人家《紐約時報》說:“中國人每吃一塊肉,亞馬遜雨林里就冒出了一股煙”。
然后,某科普博主馬上心領(lǐng)神會,出了一期視頻名字就叫《中國人的肉蛋奶消費,為什么會影響到巴西熱帶雨林的存亡?》,又名《如何快速消滅全世界的森林》。
而一個叫谷岳的旅行博主,也在微博上呼吁“貪得無厭”的中國人應(yīng)該少吃海鮮,因為吃海鮮會耗盡世界魚類資源。
面對國人的質(zhì)疑,他是這么說的:
“誰讓我們來晚了呢?地球資源被之前那些國家剝削了”
“作為人口大國,給其他國家做個好榜樣好不好?”
在去年的11月25日,“國際素食日”(注意:中國從未認可這一日子),某女星A在社交平臺上發(fā)了一個名為《素食行者》的紀錄片。
在這個紀錄片里,她和女星B和男星A三位藝人出鏡,指責吃肉是不道德的,大談吃素的好處。
用女星A的話說:“吃素之后,生命好像變得輕盈了”。
那些日子里,從所謂的“素食”明星到夾帶私貨的科普博主,個個兒都不遺余力地把“中國人吃肉”和“毀滅地球”畫上等號。
在一次次被這些感人邏輯震驚之后,大家也慢慢變麻了。
這些人的邏輯,無外乎就是:只要有污水,全部潑給中國。
02
說實在的,在抹黑中國這方面,做得最出色的,往往還是黃皮白心的“香蕉人”。
這些人,既知道他們的主子們最想捂住的瘡長什么樣,又很善于為主子們捂瘡、舔瘡。
這兩天為美國舔瘡的袁莉,的確露了大臉。當然,還有人比她更露臉。比如,許秀中。
許秀中之所以更露臉,除了她舔瘡更虔誠。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她舔的瘡更大——西方的種族歧視。
和袁莉一樣,許秀中也是一個和“大環(huán)境”不對付的人。
按照許秀中自己的表述,她從國內(nèi)大學退學的原因是,“在學校因為‘與眾不同’而遭受排擠,老師、男朋友、同學們,全都針對我!使得我不得不中斷學業(yè)!”
2014年,許秀中大二輟學之后,父母為了給她換個環(huán)境,賣掉了自住房,湊了幾十萬,將她送到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
出國之后,許秀中在生活上就“放開了”,交了很多男朋友。
除了亂交,她還吸毒。(她自己辯解,這些在澳大利亞并不違法)
對于她紙醉金迷的生活,父母根本無力承擔。不久后,一直將父母視為自己“性格自由發(fā)展最大障礙”的許秀中,她就和沒有太大用途的父母斷絕了關(guān)系。
為了繼續(xù)在反華情緒嚴重的澳大利亞繼續(xù)生活,許秀中就自力更生做起了“反華生意”。
2016年,許秀中給《紐約時報》做起了撰稿人。從這里論起淵源,許秀中和袁莉,是同門師姐妹。
不過,身在澳大利亞,許秀中還是要為澳大利亞做事,才能在那片土地獲得“重生”。隨后,許秀中就開始為當?shù)孛襟w、脫口秀等欄目,生產(chǎn)反華內(nèi)容。
2018年,許秀中甚至擁有了澳大利亞戰(zhàn)略政策研究所(ASPI)分析師、記者等職業(yè)身份。
這個ASPI,我們此前在《新疆人權(quán)問題,到底是怎么被“曝光”出來的?》一文中進行過解析。
ASPI號稱自己是一家“獨立的、無黨派”機構(gòu),但它的委員會主席,是澳大利亞前陸軍總司令,執(zhí)行所長,曾經(jīng)擔任澳大利亞的國防部副部長。
而ASPI每年要從澳大利亞國防部,拿到400萬的贊助。
此外,ASPI的“金主爸爸”還包括,美國國務(wù)院、美國國防部、日本駐澳大利亞大使館、英國外交和聯(lián)邦事務(wù)部等等機構(gòu)。
臺北經(jīng)濟文化辦公室,也在ASPI的贊助名單里。
從這里論起和美國的淵源,許秀中和袁莉,起碼算是堂姐妹。
既然如此,ASPI就必須要做出一些“成果”:
2017年,ASPI發(fā)布報告,稱中國“滲透”澳大利亞。
2018年,ASPI又稱中國軍方派留學生前往西方學習,“竊取”西方國家科技成果。
2019年,ASPI繼續(xù)沿著去年的“研究成果”,把中國的92所高校列入“高風險機構(gòu)”,警告澳大利亞大學不要與其進行合作。
而這92所高校,基本包括了中國絕大部分理科高校。
許秀中的“大露臉”,就發(fā)生在2020年3月,她在ASPI發(fā)布了一篇名為《待售的維吾爾人、超越新疆的‘再教育’、強制勞動及監(jiān)視》的報告。
從時間線上來說,許秀中接到的是2020年的“反華新課題”。
這個課題之所以能夠引起這么大的轟動,主要還是西方的“種族歧視”、“納粹主義”問題又嚴峻起來了。尤其是許秀中和袁莉共同伺候的國家——美國。
自從2016年,特朗普上臺之后。在“美國優(yōu)先”大旗之下,特朗普大搞“白人至上主義”。
2017年8月12日晚,來自全美各地的右翼分子,涌入位于夏洛茨維爾的弗吉尼亞大學校園內(nèi),他們手舉火把游行示威,高喊白人至上主義等口號。納粹口號、旗幟及三K黨標識的大量密集出現(xiàn)。
隨后,抗議“白人至上”的反對者與白人右翼分子發(fā)生大規(guī)模沖突。最終,這場民粹運動,造成1人死亡,幾十人受傷。
當時,特朗普因聲稱極右分子和抗議他們的人群“雙方有責”(其實就是明顯偏袒和迎合白人右翼分子),引發(fā)巨大爭議和廣泛批評。
2018年,夏洛茨維爾白人至上主義運動過去一周年之后。當?shù)兀直l(fā)白人右翼“紀念”活動。
不僅如此,美國還相繼推出禁穆令、在美墨邊境修墻、阻止中美洲移民進入美國等措施,將美國“白人至上主義”貫徹到底。
于此同時,美國的黑人受到的種族歧視也越來越嚴重。生命安全,越來越無法保證。
2018年2月,加州警官與一名因偷車罪處于社區(qū)監(jiān)督中的黑人發(fā)生爭執(zhí),連開7槍,被判定無罪。
2019年2月,依然是這位警官和其他6名同事,因為懷疑對方試圖拿槍,7位警察在3.5秒內(nèi)開了55槍,殺死了一位年輕的黑人說唱歌手,而該警官只是被解雇。
疫情洶涌的2020年,美國黑人更是面臨著動輒被槍擊的命運。
3月13日,非裔女子在自己家中被警察射中8槍致死。
5月25日,不能呼吸的弗洛伊德永遠留在了46歲。
8月7日,外出給妻子買葡萄汽水的黑人男子朱利安·劉易斯,因汽車尾燈損壞被警察一槍爆頭,永遠留在了60歲。
8月23日,29歲的黑人男子在拉開車門坐到駕駛座時被警察連開7槍,事發(fā)時,他的3個孩子都在車里。
10月26日,一黑人男子因手里拿著一把刀被兩名警察連開數(shù)槍,當場身亡。
12月22日,手無寸鐵的黑人男子在6秒之內(nèi)被警察開槍擊中,僅僅是因為他開著手電筒朝警察走了4步。
……
現(xiàn)在就更容易理解,為什么許秀中是在2020年初,接到和種族歧視有關(guān)的“反華新課題”。因為,美國的白人和黑人矛盾已經(jīng)無法調(diào)和,急需轉(zhuǎn)移矛盾。
而因為美國種族歧視問題實在太嚴重,許秀中們看到主子心急如焚,當然要爭著表功。于是,中國就必須被抹黑了。
同樣做著“反華生意”的,還有一個“當今漢奸第一人”之稱的、“中國威脅論”的鼓吹者余茂春。
按照余茂春的口徑,美國對中國的看法轉(zhuǎn)變始于特朗普政府。然后,重點夸贊他自己的“親主子”蓬佩奧在其中扮演了“先知先覺”的作用。
不用說,蓬佩奧“先知先覺”的能力,就來源于他余茂春。
家庭優(yōu)渥、成績突出,1979年順利考入南開大學的余茂春,作為那個時代的天之驕子,享受了超乎常人的社會紅利,后來還拿著公費前往美國留學。
按理說,他不應(yīng)該叛變。
但是,從現(xiàn)實來看,學成之后,面對回報祖國和出賣祖國這兩個選擇,余茂春選擇了來錢更快的那一個。
同樣道理,余茂春之所以能賣出一個好價錢,是因為“美國優(yōu)先”政策下,美國對全球造成的撕裂,越來越明顯了。
所以,把這口鍋甩給中國,也顯得格外緊急。
除此之外,四處漏風的美國,言論自由也越來越像屁話了,越來越?jīng)]人信了。
03
2020年4月9日,美國疫情失控。美國紐約市政廳發(fā)言人弗雷迪·戈德斯坦表示“我們別無選擇”。
于是哈特島被挖出一個足以容納萬人尸體的大坑,而這個大坑中將會被堆滿“無主”的尸體。
2020年9月18日,一位名叫斯坦梅茨的攝影記者應(yīng)《紐約時報》要求來到此地,他們想在現(xiàn)場拍攝那些在疫情中喪命的人們。
僅僅拍攝了幾分鐘后,一輛沒有任何標記的汽車向攝影記者駛來,車里是一群身著便衣的警察。
即便該攝影記者亮出了他的證件,可警察仍然以保留證據(jù)為由,沒收了他的攝像機,甚至警察們還將該攝影師起訴到法院。
《紐約時報》的斯坦梅茨并不是被沒收攝影設(shè)備的第一人,僅僅在此一周前,《美聯(lián)社》的攝影師也同樣在萬人坑旁被沒收了設(shè)備。
《紐約時報》和《美聯(lián)社》的記者應(yīng)該感到幸運,畢竟他們損失的只是攝影設(shè)備,而CNN的記者則是直接被警察逮捕。
2020年5月30日凌晨,全國美國人都在電視的新聞直播上見證了這一離奇事件,一名現(xiàn)場記者在出示他的記者證后被警察逮捕。
那天早上,CNN記者奧馬爾·希門尼斯像往常一樣趕到抗議現(xiàn)場直播新聞,他本以為這就是一次日常的直播。
可惜,這次抗議似乎不太一樣。這次抗議的內(nèi)容,是前不久一個黑人(喬治·弗洛伊德)被警察暴力執(zhí)法而殺死。
或許,CNN記者也沒有想到,美國警察竟然敢在電視直播時逮捕記者。
當然,美國警察并不是神,他們并不能每次都在言論發(fā)出前就控制住相關(guān)人員,他們也會有失誤。
隸屬美國新聞署對外廣播系統(tǒng)的“美國之音”就是那個失誤。
本來,美國之音可是美國對外宣傳的利器,而且在二戰(zhàn)時期就已經(jīng)成立,在向全世界推廣所謂的“自由民主”上有著豐富的經(jīng)驗和悠久的歷史。當然,在抹黑中國這件事上,“美國之音”同樣是得心應(yīng)手。
很可惜,再狡猾的獵手也有失算的一天。
2020年4月,那個時候的中國已經(jīng)從疫情中恢復,而美國的疫情卻在愈加嚴重。
即便是“美宣利器”的“美國之音”也不得不正視現(xiàn)實,對中國的防疫工作進行了一些客觀報道,同時認為“武漢封城是個成功模式”。
反華不絕對,就是絕對不反華。很快,“美國之音”被美國疾控中心封殺。
2020年4月10日,白宮甚至專門發(fā)布了一篇《疫情期間,美國之音花納稅人的錢幫外國宣傳》的新聞稿,并要求各部門拒絕配合“美國之音”。
可笑的是,“美國之音”為了自證清白,竟然將其在疫情期間抹黑中國的報道分別列出,并聲稱“我們一直在揭露中國”。
然而,這些自證清白并沒有任何作用,特朗普仍在一周后的新聞發(fā)布會上大罵“美國之音”。
當然,更可笑的是,當年特朗普封殺了“美國之音”。2021年1月8日,特朗普剛成為前總統(tǒng)沒幾天,就同樣等來了被各大社交平臺封殺的命運。
好像從那天起,美國“拔網(wǎng)線”的手段使得出神入化。確實,前總統(tǒng)都能封,還有什么不能封的呢?
然而這些對于美國來說,還僅僅只是耍些小手段。畢竟上面提的這些,要么聽話,要么不聽話也無可奈何,想堵嘴也就堵了。
那如果連堵嘴都堵不住又該怎么辦呢?
2020年9月22日凌晨,一名57歲的俄裔美國記者安德烈·弗爾切克(Andre Vltchek)在土耳其離奇死亡。
其后尸體被送到土耳其法醫(yī)機構(gòu),警方認為,弗爾切克是“非自然死亡”,死亡原因非常可疑。
弗爾切克1962年出生于列寧格勒,他的母親是中俄混血,父親則是一名捷克裔科學家。
然而青少年時期,宣揚西方文明的思想在弗爾切克生活的城市無處不在,無論是在廣播里,還是電視節(jié)目中,都充斥著大量西方節(jié)目和西方媒體的影子。
在VOA、BBC、自由歐洲電臺等一系列媒體的影響下,成年之后的弗爾切克義無反顧移民到了美國,拿到了美國國籍,如愿以償成為了美國人。
可是很快,弗爾切克感覺到,如今他面前這個真實的美國,跟西方媒體所宣揚的形象,簡直大相徑庭。
美國政府對利比亞發(fā)動的襲擊;美國對毒品、貧困、暴力的放任;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蘇聯(lián)解體后的掠奪......血淋淋的現(xiàn)實讓弗爾切克的世界觀徹底扭轉(zhuǎn)。
從那時候起,弗爾切克就開始游歷各國,他走遍了地球的各個角落,游歷過的國家多達140多個,去仔細探尋這些國家苦難的根源。
在走訪了如此多的國家之后,他得出的結(jié)論是——地球上唯一的問題根源,就是西方帝國主義。
弗爾切克曾被邀請參加過BBC的一個叫《世界由你說》欄目,話題是討論“中國應(yīng)該被尊重嗎?”
BBC邀請了十多個人,但是在這些人發(fā)言之前,BBC就把弗爾切克劃分成了“親中國的知識分子”,讓他先聽其他人怎么罵中國。
等到輪到他時,他們就連線上了弗爾切克,然而只是單向的連線,他只能聽不能說,結(jié)果就是從頭到尾他一句話也沒說出來,還表現(xiàn)得像是“參與了連線”一樣。
再到后來,西方媒體開始瘋狂攻擊中國香港和新疆的政策。弗爾切克深知“眼見為實耳聽為虛”,親自跑到香港和新疆調(diào)查。
2020年7月3日,弗爾切克在自己的推特上說,西方媒體為了攻擊中國而制造假新聞。
兩個月后,他離奇身亡。
這就是美國特色的言論自由。
尾聲
這些年,不僅是中國人,甚至包括很多美國人,都十分好奇,中美之間到底發(fā)生什么矛盾?中美關(guān)系還能回到從前嗎?
通過歷史,我們或許能找到答案:
2007年,過度借貸的美國地產(chǎn)泡沫破裂,引發(fā)全球金融危機。而美國,處在震中。
2009年1月,奧巴馬上臺。
同年11月,奧巴馬就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在第一年任期內(nèi)就訪問中國的美國總統(tǒng)。
奧巴馬上任當月,美國失業(yè)率達到7.4%。4個月后,上漲到9.4%。訪問中國時,已經(jīng)突破10%。
可以說,一上臺,奧巴馬接下的就是一副爛攤子。美國經(jīng)濟,重現(xiàn)了1930年代的“大蕭條”。
金融、地產(chǎn)為核心的美國,暴露了自身的缺陷。
上任一年后,即2010年1月,奧巴馬政府就提出了“出口倍增計劃”與“再工業(yè)化”戰(zhàn)略。
簡單來說,就是讓已經(jīng)完成金融化的美國,重新拾起制造業(yè),增加就業(yè),恢復重創(chuàng)的美國經(jīng)濟。
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美國就要加大出口,就要進行全球化。當時,美國最主要的三大出口國就是:中國、加拿大、墨西哥。
這也是奧巴馬上臺以后,重點維護的國際關(guān)系。
客觀來說,在各個產(chǎn)業(yè)鏈深度全球化的當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自絕于全球”還能向前發(fā)展。
奧巴馬和之前的布什知道這一點,奧巴馬之后的不論是特朗普、還是拜登,也都了解這一點。不論關(guān)系如何緊張,貿(mào)易還要繼續(xù)。
也就是說,美國總統(tǒng)都知道:當下階段,中國和美國,誰也離不開誰。
而美國的政客,不論是誰上臺,又必須不斷修補美國最緊急的窟窿。
不論是單邊貿(mào)易,還是美元大放水,都是堵窟窿。有些窟窿堵不上時,就必須轉(zhuǎn)移矛盾。
遍觀全球,也只有中國的體量能“承接”來自美國的抹黑。也只有抹黑中國,信奉“種族優(yōu)秀論”的美國民眾才認帳。
尤其是來自“香蕉人”的抹黑,顯得更加真實。
這些“香蕉人”和他們的主子一起抹黑中國時,之所以有恃無恐,正應(yīng)了中國那句老話:
君子欺之以方。
這些人知道,當下的中國不會因為這一點小事,做出不理智的行為。這些人相信,中國不會把中美關(guān)系向更惡劣的方向發(fā)展。
酷玩實驗室整理編輯 首發(fā)于微信公眾號:酷玩實驗室(ID:coollabs)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