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評:我們宣傳隊伍里的、教育隊伍里的、文藝文化隊伍里的這波精神殖人力量無法治理,那日后各種突破底線、挑釁民族感情的意識誘導亂象,還會層出不窮。
“瞇瞇眼爭議”這件事是小事,但這件事的發生,讓我們看清了誰是騎墻的、誰是精神殖人、誰在搞事情。
這個事件讓我們清晰地看到,我們中國人仍處在輿論的“劣勢方”,話語權和道德制高點有時候不僅僅會被境外輿論力量拆臺,甚至有些儀表堂堂的“自家人”也會拆。
所以,中國人輿論話語權弱,有時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內部“精神殖人”的話語權過高,這群人攪渾水的權力高得能壓過主流,偷天換日、鳩占鵲巢。這群人有的在高位,有的是公眾人物,有的還是知名的媒體大佬,一說話就能呼應網絡上的萬馬千軍。這是很神奇、很奇怪的事情。
試想一下在美國或者歐洲,一個為種族主義、種族歧視話題做辯解的聲音,會被大力傳播嗎?一個明顯是用來嘲諷西方的話術或符號,能夠在歐美大行其道嗎?黑人摘棉花的種族主義性壓迫辯白話題,有任何機會在西方的互聯網上大肆詭辯么?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沒有機會,因為根本就掀不起風浪,原則性的底線問題,沒有詭辯的空間。
但我們看到,在我們這邊,情況似乎有所不同。眼下,不僅所有典型刻板的“辱華符號或行為”可以被辯白(包括但不僅限于本次事件中出現的亂象),甚至連支持“討論能不能參拜靖國神社”“質疑南京大屠殺的真實性”等反人類、反民族、為法西斯主義唱贊歌的話題和觀點都能堂而皇之地登上“流量池熱門”。沒有人配合鋪路,我是不信的。
一些在西方所謂“最自由國家”需要擔責、甚至是入刑的逾越底線行為,在我們這,竟成了“自由討論”和“隨意詭辯”的話題。這多少,有些奇怪與悲哀。
但話又說回來,關于眼下的“刻板瞇瞇眼辱華”的爭議,這事沒有再吵下去的必要了,整個事件就是一場鬧劇,甚至極有可能就是別人離間中國人的一場輿論游戲。
在國際輿論戰的布局里,利用輿論對敵方內部不同觀點、或制造對立觀點假象以引罵戰,是非常常見的一種攻擊策略,它起到了擾亂輿論“對戰方”社會內部輿論、制造內部意識對立、瓦解內部團結的目的。在這種撕裂式引戰氛圍下,可以非常好地達到削弱對方輿論力量、進行意識形態滲透的目的。
“瞇瞇眼爭議”突然被炒起來,且有大量奇怪的聲音力挺“西方丑華美學”,其中半壁江山都是平日里陰陽怪氣的網絡公知群體,不少都是此前“支持宋庚一質疑南京大屠殺”的反派公知,這波力量通過詭辯混淆視聽,將爭議矛盾引向“愛國”和“配不配當中國人”的話題……諸如此類的類斯德哥爾摩綜合征、類阿Q精神現象,都很不單純。
上圖:一個大搞歷史虛無主義、支持褻瀆質疑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的賬號,在互聯網上連續、持續地攪渾水帶氣氛。
這群人怎么會和此前炒作“質疑南京大屠殺”話題的人如此高度重疊?這群人為何一夜之間抱團以極其迅猛的姿態洗白“瞇瞇眼辱華”爭議?這群人怎么會這么統一地將“西方辱華瞇瞇眼爭議”的矛盾引向“國人對小眼睛歧視”的矛盾?
這都誰給的劇本、誰組織上線的?這里面的疑點,有很多。
所以,在這時候,我們需要清醒和警惕,避免掉入西方和西方的狗腿子們設置的“輿論陷阱”。
我們沒必要再被有心人牽著鼻子跑了,這個事情不復雜,正常小眼睛、瞇瞇眼沒問題,挑眉故弄斜眼陰險式瞇瞇眼就是辱華符號。就是這樣的,很好區分的,沒什么吵的必要了。原則性問題,讓它們“放屁”已經是最大寬容了,有人要得寸進尺打破這個原則底線,回頭干它就是了。如今再讓它們上臺面,那也太抬舉這群臭蟲了。
說到底,各種問題匯在一起,根源問題在于我們內部有蛀蟲沒處理,文教宣領域的外部滲透勢力在興風作浪。所以,屢次出現的“辱華符號”都能被洗白,關于“南京大屠殺定性問題”總能被推流質疑(重點是有人給流量推送了)。我們宣傳隊伍里的、教育隊伍里的、文藝文化隊伍里的這波精神殖人力量無法治理,那日后各種突破底線、背叛民族的意識誘導亂象,還會層出不窮。
吵贏了只是“治標”,逮著使壞的人,才是“治本”。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