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三只松鼠的宣傳海報,引起了熱烈討論。有部分網友認為,這個海報模特瞇瞇眼的妝容,存在故意丑化中國人的嫌疑。
12月26日,三只松鼠做出了回應,該頁面中模特為中國人(菜孃孃),其妝容均基于個人特征打造,無刻意丑化。
這個回應其實沒啥問題的,如果人家模特真長這樣,我們還真沒話說,雖然坐姿也挺熱情奔放,雖然這“擼粉大法好、擼粉大法妙”讓人有不好的聯想。
上世紀90年代和本世紀初, “××大法好、××大法妙”的句式大為流傳,有的還被不法分子印到了人民幣背面。
然而蛋總搜了一下菜孃孃,結果發現這個姑娘是個挺正點的模特嘛,很符合中國人的審美,早期作品跟海報上完全是判若兩人。
可后來作品就不行了,形象逐漸走向了所謂的國際化,開始故意瞇起了眼睛,眼角開始往上拉,故意加大眼間距。
為什么這樣?因為這樣的審美比較符合西方要求。只有瞇起眼睛,才能接到更多的廣告。我認為她這樣做即不犯法,也不丟人。掙錢嘛,按客戶要求做,不寒磣。
這就好比古代,為了迎合統治階級病態的審美,女性不得不裹起了三寸金蓮。這個刻意瞇縫眼形象,也是這個意思,迎合西方統治者對中國人的病態審美要求。
西方統治者對其他人種的丑化,伴隨著整個殖民侵略全過程。意識形態,具有階級性,超階級的意識形態是不存在的,而審美意識屬于意識形態的范疇。
西方殖民者,剛到北美需要印第安人幫助的時候,印第安人給了他們無私的幫助,他們稱印第安人為高貴的紅種人。
可是等他們扎下了根,他們看上了印第安人的家園。于是他們動了心思,如何把自己的殖民侵略變得理所當然?第一是美化自己,第二是丑化殖民侵略的對象。
他們為自己精心構造了理論基礎,這個理論就是“文明與野蠻的對立”理論。這個理論,讓他們可以理直氣壯地屠殺印第安人。
當年希特勒也是這么干的,系統性地美化了雅利安人種和日耳曼民族,系統性地丑化了猶太人,為屠殺猶太人奠定了理論基礎。
根據“文明與野蠻的對立”理論,他們把印第安人塑造成了“嗜血、殘忍、野蠻”的形象,認為印第安人跟野獸無異,他們的存活簡直是對上帝伊甸園的糟踐。
當時著名的清教徒科頓·馬瑟污蔑印第安人是“古銅色的異教徒,比地球上所孕育的最邪惡的魔鬼還要邪惡”,并稱清教徒“樂意與他們進行任何戰爭”。
這種理論,迎合了殖民侵略者的需求,甚至把自己的屠殺變成了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但實際上,他們就是為了霸占印第安人的家園。
19世紀末,印第安人被屠殺殆盡,反而成了“稀有動物”。于是有人想了個主意,把印第安人送進了動物園。
在密蘇里州圣路易斯舉行的1904年世界博覽會上,人類動物園里,黃頭發酋長和他的部落的人員站在圓錐形帳篷的復制品前,這些復制品是模仿的他們的生活環境。
菲律賓當時也是美國的殖民地。為了給自己的殖民侵略鋪路,他們把菲律賓土著形象,也塑造成了“動物”或低等人類。
下圖這個照片是經過上色的1906年的照片。一個菲律賓女孩和她的家人在紐約的靈長類動物園里被“文明人”參觀。
紐約這個動物園還有剛果人奧塔·本加,他經常會被要求和猩猩一起表演,除了拉弓射箭之外,他還要表演高超的爬樹技能,甚至被迫與紅毛猩猩表演摔跤。
1906年9月,本加又被帶到紐約布朗克斯動物園,與猩猩關在籠子里展出了20天,成千上萬的游客在籠外排起了長隊參觀。
為了增強叢林效果,讓本加與鸚鵡、猩猩同一住一個籠子,還在籠子四周撒滿骨頭。籠子外的牌子上寫道:“非洲侏儒,23歲。身高4英尺11英寸。體重103磅。”
如果你覺得這都是老黃歷了,那你就大錯而特錯了,其實也才過去幾十年。20世紀已經進入下半葉了,依然有這樣的展覽。
非洲的剛果,從19世紀末淪為比利時的殖民地之后,先后500萬至1500萬人遭到屠殺,還有無數的人被砍手砍腳切丁丁。
下圖中的黑人叫納薩拉,他神情黯然地看著邊上的一手一腳,這是他5歲女兒的,原因是他當天沒有采集到足夠的橡膠配額。
下圖這個黑人小男孩,被當做寵物關在籠子里。相比剁手剁腳,也許他是幸運的。你可能覺得這發生在很遙遠的年代,但實際上是在1955年。
1955年并不是殖民罪惡的終點。1958年比利時布魯塞爾世界博覽會上,剛果人被隔離在柵欄內,為高貴的白人表演。
其中一些還被要求發出像猴子一樣的叫聲,以吸引觀眾的注意力。而西方游客也真像在看猴子一樣,向他們扔香蕉和花生,并肆意地嘲笑。
這種操作不奇怪。在殖民侵略者眼里,全世界被殖民侵略國家的人民,都是動物。當時歐美日很多動物園中,都有人類展區。
他們為了讓自己的行為更加合理,還找到了所謂的“科學依據”,他們按種族對人類進行分類,而白人則處在最高等級。
請注意,上圖中低等人類中也包括中國人。不僅如此,也有中國人被送進動物園進行展覽,這個人叫葉名琛,第二次鴉片戰爭時的兩廣總督,一品大員。
戰爭中他被英國俘虜,然后被押往印度的加爾各答。隨后他被關在一個玻璃房里,穿著官服,象動物展覽一樣被印度人參觀。
在西方人眼里,中國人就是低等民族,這種論調叫做“黃禍論”,為侵略和奴役中國人民,奠定了理論基礎。
19世紀中期,歐美列強把殖民侵略的矛頭對準中國之后,他們便開始編制黃禍論,給中國貼上了野蠻、封閉、專制的標簽。
而真正讓黃禍論大行其道的,則是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威廉二世讓自己的宮廷畫家畫了一幅畫叫《黃禍圖》,全名是“歐洲各民族,團結起來,保衛自己的家園”。
畫面遠處,代表日本的佛陀正騎著代表中國的噴火巨龍,準備蹂躪歐洲的村子。而畫面近處,代表德國的天使米迦勒正在號召代表英國法國等國家的女神,保衛歐洲。
他對這幅畫非常滿意,以至于出訪歐洲其他國家的時候,把這幅畫當做禮物到處送。報紙也爭相轉載。
但是其根本目的,就是為了侵略中國。因為德國殖民起步比較晚,全世界基本上被其他國家給瓜分完畢,所以把矛頭指向了中國。
為了讓自己的侵略順其自然,減少其他列強的阻力,于是就拼命宣傳黃禍論,企圖把中國樹立為人類公敵,然后德國好“替天行道”。
1899年漫畫《黃禍的輝煌》,描繪了一個反殖民主義的清朝中國男人,站在一個被殺死的白人婦女身邊,這個婦女代表了西方世界。
這個中國男人面貌兇惡丑陋,而地上那個白人婦女,則面容姣好。其手法類似于BBC的陰間濾鏡。
美國的黃禍論大體上跟歐洲類似,不同的是美國的黃禍論,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了下來,這就是1882年的排華法案,二戰都快結束了才廢除(1943年)。
美國這一招是卸磨殺驢啊。美國西部大開發的時候,廉價的華工開始被大規模引入,淘金,修鐵路,拿著最低的工資干著最苦、最臟、最累的活兒。
華工們還要忍受白人監工的暴力鞭打,有十分之一以上的華工死在這條鐵路線上。幾乎每一根枕木下面,都埋葬著一個華工。
可是1869年,太平洋鐵路修好了,華工開始轉行,由于工資比較低,搶了美國人的工作,美國的排華情緒開始上升。
1873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嚴重的經濟危機,美國5000家商業公司、57家證券公司相繼倒閉,失業率大幅攀升,華人成了背鍋俠和出氣筒。
而為了迎合這批失去工作、失去收入來源的美國選民,當時的美國“勞工黨”領袖丹尼斯科爾尼,和加州州長約翰比格,開始大舉丑化華人。
他們在報紙上發表惡毒攻擊華人的言論和漫畫作品,把華人描述成貪婪狡詐、搶走美國人工作、搶奪美國人財富的丑惡人種。
中國人的丑陋齷齪和美國白人的帥氣英俊無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些漫畫上,中國人的形象已經成型,眼角已經上翹,眼間距已經加寬,眼睛已經開始瞇了。
20世紀初,英國小說家薩克斯·羅默創作了《傅滿洲》系列小說。他將傅滿洲刻畫成一個讓人見了毛骨悚然的魔鬼人物。
傅滿洲身材高挑、精瘦、禿頂,一對倒豎長眉的細眼冒出綠光,像貓一樣動作悄無聲響,行蹤詭秘,一如撒旦。
1929年,“神秘的傅滿州”上映,好萊塢對華人的妖魔化十分露骨。電影里的傅滿洲依然由白人出演,為力求真實,還用膠水將眼睛粘成細長(瞇縫眼)。
片子中的傅滿洲,神秘邪惡、學識淵博卻總是顛覆毀滅,爪牙遍布世界,更夸張的是長生不老,且每次電影結尾被消滅,又在下一部開場時滿血復活。
上世紀60年代,這個形象被好萊塢的導演們再次翻出來搬上了電影熒幕,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里,拍攝了多達數十部的傅滿洲電影。
除了傅滿洲,其他中國人形象也不好。禿腦門、大齙牙、小眼睛、邪惡眉,面目猙獰,臺詞更是不堪入目。
而在時尚圈,中國人更是被黑的一塌糊涂,中國人總是瞇縫眼的形象。首先,如果是天生的瞇瞇眼,我們并不歧視同胞,內在美才是最重要的。
但是我們反對的是,瞇瞇眼幾乎成了西方選拔中國模特、中國形象代表的唯一標準,甚至為此刻意把不是瞇瞇眼的模特,通過化妝、拍照,扭曲夸大成瞇瞇眼。
看看他們選擇的中國模特形象,很顯然已經把中國人的形象固定化。而在他們的引領下,西方的民眾對中國人乃至亞洲的形象已經有了刻板的成見。
而中國的模特,要想出圈,不得不按照他們的標準來,本來不是瞇瞇眼,也非要瞇起來。比如這個菜孃孃(下圖)就是如此。
這種扭曲的審美情趣,被傳導到了中國的時尚圈和美術圈。比如清華美院的高材生,也都瞇起了眼睛。
再看看給那個屌品牌拍照的陳然,拍出的作品更加令人發指,眼神陰鷙、臉色暗沉、厚重眼影、清朝護甲。
陳漫早期拍攝的作品《中國十二色》中,完全沒有展現出中國女性之美,妥妥的BBC陰間濾鏡……
而中國的電影圈也被傳染了。最近上映的雄獅少年,人物形象幾乎瞇瞇眼……
看看的輪廓,妥妥的黑猩猩的輪廓,而且還是個唐氏綜合征的猩猩,正常的猩猩哪有這么寬的眼間距,哪有這么又斜又上翹的小眼睛。
反正我從沒看到白人這么糟踐自己的。中外的輿論界、時尚圈、電影圈對中國人形象進行了上百年丑化之后,效果已經出來了,那就是美國人根深蒂固的歧視。
這個拉眼角的動作,不是一天兩天了,他在1971年接受美國主持采訪的時候說了這么一句話:
美國從來沒有真正展現出東方的文化,在電影中的中國人形象都是留著長長的辮子,眼睛都是瞇瞇眼往上斜。
而目前這個動作,已經成了西方人當面羞辱華人或亞裔的動作,相當于當面豎中指。英語叫:Pulling your eyes back。
去年意大利一檔電視節目中,兩位主持人做出這個動作,“瞇瞇眼”、模仿亞洲口音,隨即在譴責中道歉。
2019年俄羅斯舉行東京奧運會排球資格賽,俄羅斯女排以3-2逆轉韓國女排,賽后俄主教練也是做這個動作慶祝勝利,在韓國的譴責中,該教練最后道歉。
同樣是去年,美國加州一名高中老師在網課上做這個動作,引起當地亞裔強烈不滿,最后該名老師被停職調查。
塞爾維亞與泰國之戰中,塞爾維亞女排二傳雅克西奇和自由人杜爾德維奇,在第二局做了帶有歧視亞洲人意味的拉眼角慶祝的動作。
泰國排協賽后抗議,塞爾維亞隨后道歉。該運動員不僅被禁賽兩場,塞爾維亞排聯也被罰2萬瑞士法郎。
2020年1月份,都柏林的一家星巴克店員,接待泰國顧客時,在杯子上畫瞇瞇眼。泰國顧客獲賠1萬2千歐元。
美國時尚圈、電影圈為什么要這么上百年如一日的丑化華人、丑化亞裔呢?歸根結底還是骨子里的種族歧視,通過丑化別人來彰顯自己的優越感,同時打擊其他國家的民族自信。
美國在審美上丑化中國人, 跟政治上抹黑中國、疫情上污蔑中國是同樣的道理。只有攻擊中國的政治制度才能讓美國人感受到自身的優越。
美國在政治上雙標玩得溜,自己搞戰爭、搞屠殺、搞強迫勞動,跪殺黑人,但卻指責別人侵犯人權、強迫勞動、沒有民主。
美國在審美上也是如此。美國把自己人弄得高富帥、白富美,然后卻把華人或亞裔弄得奇形怪狀非常另類。
雖然美國的雙標審美由來已久,但是中國人終于開始說不了。隨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國人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現在還要美起來!
民族自信,就要勇敢地向審美霸權和審美雙標說不,中國人的美是立體的,也是豐富多彩的,一定不是西方故意刻畫的那樣!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