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很多人都在討論“瞇瞇眼”涉不涉及辱華的問題,凡事都要辯證的看,就概念來說,瞇瞇眼自然是沒什么問題的,這世界上小眼睛的人多了去了,但在“瞇瞇眼”早就成為西方國家用來丑化中國人形象的大背景下,用夸張的形式去表現“瞇瞇眼”的行為就是存心找茬了。
脫離環境和背景談概念就是耍流氓。
有心還是無意是很難定性的,但這不代表就無跡可尋了。如前陣子很“火”的女攝影師陳漫鏡頭下的“瞇瞇眼美女”,我敢打賭,那些模特絕非陳漫鏡頭下的形象,那種“瞇瞇眼”形象都是通過妝容和鏡頭表達出來的,或者說,都是陳漫刻意營造出來的。
作為對比,網上流傳的陳漫本人的照片,無不是精致的妝容以及表現到最大的眼睛,這說明陳漫本人的審美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既然陳漫很清楚何為美何為丑,那鏡頭下的“瞇瞇眼美女”是怎么回事還不一清二楚嗎?
善意,惡意,不是猜想的,是可以看得出來的。
中國人對瞇瞇眼是沒有什么偏見的,恰恰是西方通過“瞇瞇眼”的女人形象丑化中國人,才讓“瞇瞇眼”變得敏感起來。這和公知“蛋炒飯”的邏輯是一樣的,沒人說瞇瞇眼有問題,就像沒人會說蛋炒飯有問題一樣,但在特定的環境和背景下,味道就變了。
重復一遍:脫離環境和背景談概念就是耍流氓。在涉及毛岸英烈士的帖子里提“蛋炒飯”,公知還裝傻裝純裝無辜,你們TMD糊弄鬼吶。
還有,這幾波涉及“瞇瞇眼”的輿情大多都有個共同點,那就是與宣傳西方品牌有關。如陳漫的“瞇瞇眼”照片是為法國的品牌做宣傳的,又如左圖的“瞇瞇眼”照片是為德國的品牌做宣傳的,難道這些都是巧合?
我無意評價女性的長相,那很沒有風度,但恕我直言,無論是為迪奧做宣傳的“美女”還是為奔馳做宣傳的“美女”在我眼里都是與美無關的,實話實話,就鏡頭語言表現出的形象用丑來形容都是客氣的。這就很奇怪了,什么時候模特的門檻變得這么低了,還是西方人的審美有問題?
我是不會懷疑西方人的審美的,別說西方人,人類的審美都是大同小異的,丑是可以丑的千奇百怪,但美總是驚人相似的,說難聽點,如果美沒有大致的標準,那就壓根不會有整容行業了。所以,不用懷疑,那些用“瞇瞇眼”形象的模特做宣傳的西方品牌就是存心給中國人添堵的。
說添堵都是輕的,就是歧視、侮辱中國人。
沒有人會和錢過不去,中國這么大的市場,任何品牌都無法不放在心上,因此,要讓那些西方品牌承認歧視或侮辱中國人是很難的。至于到底涉及不涉及歧視和侮辱,公知別忙著辯解,很簡單,這事不在于西方怎么說,而在于中國人怎么想。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沒有人敢在歐洲足球賽場上對著黑人球員吃香蕉或者扔香蕉,你要真敢這么做,那估計你這輩子都別想走進賽場了。這是西方的道德底線,或者說游戲規則,無論你承認不承認,這都是嚴重的種族歧視行為,是會人人喊打的。
西方有底線和規則,中國難道就沒有?誰說西方用“瞇瞇眼”歧視、侮辱中國人,而中國人就只能逆來順受?
現在,公知在竭力為“瞇瞇眼”辯解,說中國人“太敏感”、“太沒自信”,我很好奇,公知有沒有膽量為對著黑人球員吃香蕉或者扔香蕉的行為辯解呢?公知說瞇瞇眼沒錯,難道吃香蕉或者扔香蕉就錯了?
還是那句話,脫離環境和背景談概念就是耍流氓。
事實上,歐洲足球賽場上的球員,尤其是黑人球員,一旦感覺受到了種族歧視或侮辱,大多都會直接用退賽來表達自己的不滿,而無論是隊友、對手、教練還是球迷都會對這種行為表示極大的理解,但順著公知的說法,豈不是那些球員“太敏感”、“太沒自信”了?
公知的雙標是出了名的,但公知為“瞇瞇眼”辯解還不僅僅是雙標的問題,而是骨子里的下賤。事實勝于雄辯。五一期間,印度德爾塔病毒肆虐下的慘狀被曝光,公知一個接著一個跳出來說“鄰有喪,不巷歌”,就是說鄰居家在辦喪事,你就不能在巷子里唱歌,要照顧別人的感受。
當時,不僅有公知將此事上升到“人何以為人的問題”,還有公知各種舉報@中國長安網,誓要為印度“討回公道”,對了,那個時候公知怎么不說“告密可恥”了?
“鄰有喪,不巷歌”還真是說的好,說的妙啊。敢問公知,既然你們那么懂得照顧別人的情緒,那為何這么多年來,西方用“瞇瞇眼”的形象傷害中國人的感情,你們就能做到無動于衷呢?可別忘了,你們也是中國人,你們也是被歧視、被侮辱的對象。你們咋就不能拿出點當初維護印度的勁頭對著西方大吼一聲“你全家都瞇瞇眼”呢?
維護“友邦”不遺余力,抹黑中國毫不手軟。公知,你們自己說,你們還配做個中國人嗎?你們還配做個人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