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胡居然怕輿論
作者:吳銘(20211217)
據說老胡退休了,迅即,西方主流媒體就把他封為“民族主義”的代表人物了。似乎老胡這樣的民族主義不但沒引起這些外國媒體反感,相反,還讓它們感覺很爽。既搞民族主義,又能搞出讓這些外國媒體很爽的民族主義,老胡的技法不簡單。
老胡也似乎很喜歡西方主流媒體的這個定論,生怕別人不知道,故而親自下場轉發。老胡或許真的不知道,當年,日本鬼子還把偽南京政府的汪精衛先生封為民族主義者呢。
不過,我覺得這些外國媒體似乎有些操之過急,人家老胡只是退休,又不是去世,干么這么著急蓋棺呀?
上海有個不單有個著名的復旦大學,還有個不太著名的震旦什么職業學院,學院的一位宋姓教授歪曲南京大屠殺,被學生捅到網上了,搞大了。結果,這個老師立即被學校開除。
老胡,一如既往,退而不休,他當然要評論一下。其中他說:
“我認為,舉報以及相關處理都應該盡量放在校園內部解決,不輕易捅到輿論場上。因為只要一上輿論場,很容易導致廣場上的群聲對抗。很多事情是灰色的,但輿論場更喜歡絕對肯定或處以“極刑”。被爭議者或者是惡人,或者是英雄。這是價值觀撕裂、對撞的產物。”
老胡的邏輯能力非同一般,分析認識問題的角度總與常人迥異。所以,理解起老胡的觀點,對我來說總有些困難。
我理解,老胡這段話的意思是說,什么事,都最好不要捅到輿論場上,還是在“家里”“校園內部解決”或者什么范圍內部解決為好。原因呢?就是無論什么事一旦捅到輿論上場上,就“很容易導致廣場上的群聲對抗”。而“很多事情是灰色的”,就是不能辨別是非真偽的,輿論場上又喜歡絕對肯定或處以“極刑”,就是說輿論場上不那么“理性、中立、客觀”。老胡的觀點立即讓我產生了如下懷疑:老胡,你當環球時報領導時,是不是你領導下報社也有很多很多“灰色”的事情?只是你擔心輿論場的“群聲對抗”“處以‘極刑’”,所以才捂住、沒有捅到輿論場上,故而我們不知道而已。
呵呵。
我印象中,這不是老胡第一次給“輿論場”挑刺了。
老胡說這話,我有些無法理解:一個媒體人,怎么可以反對輿論?
如果老胡不從事媒體工作,我認為,他這話或許可以原諒。比如老胡是家長,對于自己孩子老婆家務事,當然不能捅到輿論場上,以免他家“很多事情是灰色的”,拿到輿論場上可能導致“絕對肯定或處以‘極刑’”。這沒問題,我不反對,我甚至有些贊同。再比如,老胡是社長、總編輯,作為領導,自己報社的事,當然可能“很多事情是灰色”的,也不可以捅到輿論場上,“家丑不可外揚”嘛,以免導致輿論場上“絕對肯定或處以‘極刑’”。這個,即使是對老胡領導下報社發生的公事,不捅到輿論場上,我也能理解并一定程度上接受——雖然這有違老胡那伙人的透明、開放的社會價值觀,這個價值觀。
但是,老胡偏偏是著名媒體人,而媒體人偏偏又必然關注所有社會上的事件——不管是家丑,還是別的什么事。社會上的事件,如果媒體人不關注,或者選擇性關注,那媒體人就沒有多大意義了。
按照老胡的這個觀點,如果全世界各國家、各單位、各家庭內部的事或者之間的事,都不拿到“輿論場上”,那么,媒體人是不是失業了?是不是毫無意義了?否則就成了“長舌婦”了?是不是所有媒體該完全徹底地裁撤、關閉?
那么好吧,求仁得仁,老胡你帶個頭,先把你自己的微信、微博、視頻號等媒體都關了,可以嗎?
如果老胡信守自己的這條觀點,那么,老胡就應該把自己的粉絲完全刪除,關閉自媒體。因為,按照老胡的邏輯,粉絲越多,其自媒體就越容易會形成一個更加復雜的輿論場,當然“很容易導致廣場上的群聲對抗”,也當然招致輿論場的“歡絕對肯定或處以‘極刑’”。這種情況,即使老胡努力做到“理性、中立、客觀”,也是不可能避免的。大家知道,老胡翻車的次數,恐怕是媒體界最多的一位!這已經充分表明,最信奉“理性、中立、客觀”的老胡,也根本無法避免輿論“場上的群聲對抗”,也無法避免輿論場對老胡的“絕對肯定或者處以‘極刑’”。我想,為了避免“廣場上的群聲對抗”,避免“絕對肯定或處以‘極刑’”,建議老胡把自己媒體的粉絲完全刪除。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以避免輿論場上的“群聲對抗”和“絕對肯定或處以‘極刑’”。老胡視頻號的粉絲從一千多萬腰斬到五百萬,也完全不值得老胡傷心,相反,還很值得慶幸。因為如此掉粉,實際上是減弱了“輿論場”“群聲對抗”的激烈程度。
可是,如果老胡真的這么刪除粉絲,那么,老胡你真的從媒體界退休了,徹底退休。
這點道理,我想老胡應該是明白的。既然明白這點道理,老胡為什么還這么“反智”?看了半天老胡的文章,推測起來,老胡的意思無非是想說,那學生把老師的言論被捅到了“輿論場上”,學生被某些人人肉、痛罵、威脅,都是自找的,都是活該。
為了這個“活該”的結論,老胡就再次搞了這么個輿論場“廣場上群聲對抗”的觀點,他也顧不得自相矛盾了。
不過,我還是覺得該問胡球評一句話:你覺得學生,或者其他人把這位宋老師的言論捅到輿論場上,這事哪個環節、那個角度、那個層面、那種程度上是“灰色”的?你是不是覺得這宋老師的言論,最好不要被更多人知道?不過,這宋老師恐怕不干,她之所以在課堂上講那種話,難道不是宣揚自己認為正確的觀點嗎?難道不是為了讓更多人知道并接受其觀點嗎?學生或者其他人把她的言論捅到輿論場上,難道不更有利于傳播她的好觀點嗎?這樣做,我想這位老師是不會反對的,相反,她應該會非常欣慰、非常贊同、非常支持。
至于學校開除這樣的老師,我想,這位老師也不會抱怨或者后悔:既然愿意那樣講課,就應該甘心愿意接受其后果——她難道不知道那樣講的后果嗎?她為自己的信仰付出點犧牲——其實也未必是犧牲——,有什么可抱怨的?或許她很高興呢。老胡也根本不必替她報什么不平。又或者,這個宋老師,她或許得到了日本方面的資助,講些出資方滿意的課,這也是“國際交流的通行規則”——老胡是完全贊同這個規則的。
老胡你是不是覺得,如果這事不捅到輿論場上,那學校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不必開除那宋老師了?
其實你這么想,同樣沒多少道理。同樣上海的復旦大學,某馮姓教授的精日言論比這震旦職業學院的宋老師更多、更惡劣,這些言論也同樣“捅到了輿論場上”,招致了“群聲反對”,甚至“處以‘極弄’”的聲音也不小。但直到今天,也沒有見復旦大學處分該教授。享受這樣待遇或者說保護的教授、專家、媒體人、學者、作家等,其實是很多、很普遍的,上海有,武漢有,南京有,北京也有,全國都有。相反,這位宋老師居然被震旦職業學院開除,其實是個意外,或者說是例外,真的不值得老胡大驚小怪。
說來說去,該女老師被開除,僅僅是因為震旦職業學院的管理層沒有復旦大學等單位開明而已。與輿論場的什么“群聲對抗”、“絕對肯定或者處以‘極刑’”沒有什么必然關聯。
是你老胡多慮了。
你當然也不必把自己的粉絲都刪除。因為輿論場的影響力,不管是“群聲反對”還是“絕對肯定或者處以‘極刑’”,都沒有你想的那么大,真的,尤其是在對待復旦大學的馮姓教授等人方面。
對柳聯想的系列問題,輿論場的作用,也同樣如此。
你有什么好擔心的?繼續經營你的自媒體吧,西方主流媒體很需要你這種民族主義者。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