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不敢當老師?
在百度新聞里看到一篇文章《說錯一句話被告密,現在的你還敢當老師嗎?》,下面的留言都指向吻革,算是達到了作者的目的:不寫宋庚一,卻借震旦“宋庚一事件”的熱度,成功地反了一次“浩劫”,再次提醒大家注意啥啥啥又要來了。
本來沒有打算寫“宋庚一事件“的專文,但看到這些鬼神借機帶偏話題,就不得不說說。
“告密”二字,不只是被一般寫手用于宋庚一問題的定性,而且還被很多網絡大咖作為攻擊正義行為的一個著力點,極其容易煽動人心。
然而,國祭當天,課堂之上,宋庚一毫無根據地質疑南京大屠殺死難人數,這還是秘密嗎?這完全是公開挑戰歷史結論,不只是挑戰中國結論,還是挑戰整個世界的二戰結論。
“宋庚一事件”給公眾提出了哪些問題?
其一,故意把個別老師的犯錯或犯法與全體教師掛鉤。
煽動性文章為什么會產生明顯的發酵作用?那是因為文章讓教師們感受到自己也可能是下一個“被告密者”,故而轉過來同情和支持宋庚一的錯誤行為。
如果不揭穿大量“宋庚一”式公知煽動的目的,這些人很可能會取得成功,會把中國少數精日、精美、反華分子塑造成思想家或教育界英雄,會讓相當多的教師為了反對而反對。
如果我們及時揭穿此類妖孽的陰謀,我相信絕大多數老師能夠看清“宋庚一們”的真面目。
其二,故意把懷疑論視為尋求歷史真相。
類似于宋庚一的人可能還有不少,他們否定歷史會借用“求真”的假面目,你說日本軍隊屠殺了三十萬南京同胞,他就問你:“你數過了嗎?南京當時清點過了嗎?憑什么定為三十萬?”
簡單想想,似乎有點道理,確實沒人清點過。
然而,戰爭死亡,包括二戰各個戰場和各個國家的死難人數,不都是大致統計嗎?在殘酷的戰時狀態,難道有哪個數據能精準統計?只要不精準,你就否定,那二戰的結論將被全部推翻,全世界的戰爭史可能都要被定性為假歷史。
要求用精確數字為歷史還原,這不是科學精神,是鉆牛角尖,是杠精,更是有意否定日本侵華史。
其三,故意把信口開河等同于學術爭論。
宋庚一對南京大屠殺的質疑,如果她能在課堂上拿出她掌握的有歷史可信度的第一手資料,我認為,不管她認定十萬、二十萬還是三十萬,都是可以接受的,應當允許她用學術探討的形式重新討論南京大屠殺。
然而,宋某手上沒有任何可依賴的歷史資料,她也沒有說出自己質疑數據的文獻引處,完全就是想當然地胡說八道。我甚至認為,只要她拿出了一個反駁死難人數的資料出來,我都愿意承認她的學術價值,也認同她的正確性。問題是,她沒有。
獨立于此次事件之外,國家應該給教育界一個定心丸,只要是基于有理有據、確鑿可信的學術討論,老師可以在課堂質疑既有的結論,不要讓大家有被迫害的擔憂。把界限確定好,既安定了老師,又不會被煽動者利用。
其四,故意把反骨行為等同于獨立個性和獨立思想。
有些老師,有些公知,只要是中國結論,他都反著看,只要是西方結論,他都認可,凡新中國認定的英雄,他都反對,凡新中國打倒的人物,他都贊揚,他們就堅持一個“反”字,無論多少事實擺在面前,他們就是不認,一概認為是假的。
要為這個“反”字找點光環,無非就是“我有獨立個性,我有獨立思想”之類的自我標榜。
然而,執拗的反骨算是獨立性嗎?肯定不是。
保持獨立性,進而上升到獨立思想的前提是,你必須堅持真理,而不是堅持歪理,你必須實事求是,而不是憑空想象,你必須讓人信服,而不是讓人更加迷惑。
作為知識分子,作為老師,獨立思想決不可少,吹牛拍馬的事決不能干,歌功頌德的事也不能干。一個真正有獨立思想的人,一定能讓聽眾或讀者感受到你的人格魅力,一定能讓公眾感受到事實的力量,一定能讓很多人體驗到思想升華,決不是讓他人感受到你“故弄玄虛,粗鄙淺薄”的無病呻吟。
其五,故意把學生舉報老師等同于政治迫害。
中國公知有個特別有意思的怪僻:雙標。
前些年,一直鼓吹西方國家的師生平等,一旦在自己的國家出現平等現象,他又感受到不舒服和危機感。事實上,這批怪物,都有葉公好龍的共性。
就拿學生舉報老師這事來講,美國學生的舉報叫舉報,中國學生的舉報就定性為“告密”,這不就是人為涂抹上政治色彩嗎?
美國學生或其它西方國家的學生是否舉報老師?
我校畢業的一個學生,現在也是我的朋友,他的小孩現在加拿大上學,他就告訴我:“舉報老師在國外很正常,只要不是有意設定某種目的,我就多次替小孩舉報過。”
大家還記得嗎?2018年,美國新澤西州一位教師因在課掌上講圣誕老人不存在被學生舉報后遭辭退,學校的理由是該教師破壞了古老傳統在孩子們心中的固定形象。另據報道,就在前不久的12月13號,美國福特漢姆大學一名叫特羅根的教授因4次弄混兩名非裔學生的姓名被學生舉報遭學校開除,校行政部門的處分理由是該教授涉嫌種族歧視。誰說美國學生不舉報老師?
學生犯了大錯,老師可以把學生交給學校處分,老師犯了大錯,學生為什么就不能舉報老師?難道讓老師繼續在課堂上胡說八道?難道任由個別不負責老師長期誤導青少年?
公知們有意混淆“舉報”與“告密”的不同之處,當然還是有指,就是指向反毛,指向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初期。
其六,故意低估或貶低青少年的價值判斷能力。
煽動性文章能在網上產生一定煽動效應的原因在于,很多成年人低估了這一代青少年的價值判斷能力,總認為小孩子啥也不懂,總認為小孩子知識面窄。
錯了!錯了!錯了!當代青少年,已經不那么好胡弄了,尤其是大學生,你幾乎很難胡弄到他們了,很多大學生的知識面比老師還廣,淺薄的老師在他們面前是不受尊重的,你在講臺上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他們可能在下面非常悲哀地對你發出嘲笑。
不學無術的老師,你不必太擔心學生告密,你更應該擔心學生瞧不起你的水平。
很多時候,學生不說,學生不反駁,并不代表他們心里沒真理,宋庚一被舉報,只能說是宋的行為已經讓他們忍無可忍而不能再忍,事關民族和國家的大是大非問題,容不得你顛倒黑白,容不得你否定日本軍國主義罪行,容不得你無視同胞的苦難。
各級老師,都負有教育孩子的重要責任,你連學生都不如,還有什么資格站在講臺上?學生不是告密,是在糾錯,是在維護正義,是在捍衛中華民族抵抗侵略者的正義性和合法性。
歷史的傷口還未愈合,中國的公知和漢奸就開始鼓吹要淡忘,就開始為侵略者洗地,這不是簡單地標新立異,這更不是所謂的博大胸懷,這是勸說國人要卑賤地被馴服,這是借所謂的"文明侵略"否定本民族英勇抵抗的歷史合法性,完全不可接受。
再直接點講,宋庚一和她的支持者們,不是在簡單地否定南京大屠殺,是在否定二戰史,是在在為日本軍國主義張目。德國為自己的罪行道歉了,意大利為自己的罪行道歉了,只有日本,不愿意向中國人民道歉,不只是不道歉,還在否定歷史,還在否定大屠殺事實,還在污蔑中國人民的抗日正義性。
朋友們,宋庚一們都是什么人?
大家都說是“精日”。
不是,不全是“精日”,是“反華”,是“反華”,是“反華”,她(們)骨子里更多藏著的是反華的定式和頑固。
人,有不愛國的理由,可以選擇不愛,可以離開你不愛的國家。
但是,任何人,只要還是這個國家的公民,就沒有否定確定歷史的權利,就沒有違背職業道德的自由,每個人都是具體社會的責任人,每個人身上都有"責任"二字,張揚個性,可以有,但并不擁有無限空間自由度,在任何國家,都有符合所在國要求的必要約束。
如果你想追求無限自由,那肯定不適合當老師。
愛國人士,真心喜歡教育的人士,可以大膽當老師,不用怕。如果有老師真被冤枉,相信這個社會有眼睛,相信正義的聲音會更響亮。
中國政府,在老師的待遇上,做得很不錯,并且還在繼續改善,不要視而不見,不要不知足,不要把尊重老師誤解為縱容老師。
老師們,既然大家都把教師職業當成崇高職業,那就要對得起“崇高”二字。
寫于2021年12月20日星期一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