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南炮轟聯想”一事,并沒有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樣,熱度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退,不僅沒消退,相反高潮迭起,讓吃瓜群眾目不暇接。
張捷教授作為中科院世家出身,對“聯想事件”的系列評論,把很多不為人知的內幕、背景剖析給大家看,把“聯想事件”推向了另一個高潮。
司馬南對聯想的質疑,引發全國人民開始關注、討論聯想涉嫌國有資產流失、高管薪酬過高、資不抵債等問題。
張捷教授的評論,則讓大家開始反思:
為什么那個時代的中科院那么困難?
為什么在柳傳志和倪光南之爭中,中科院的管理層支持柳傳志?
如果聯想走倪光南院士之路,今天中國芯片困局還會上演嗎?
以聯想為代表的買辦路線,對中國的發展影響到底有多大?
民間討論的熱火朝天,主流媒體也開始坐不住了!
12月4日,鳳凰衛視《一虎一席談》正式就司“馬南炮轟聯想”事件做了期節目,邀請了眾多嘉賓,就這一事件展開公開辯論。
盡管節目在形式上保持著中立,但是在嘉賓發言中,主持人把發言時間過多的給予支持聯想的一方,就很能說明主持人和鳳凰衛視的立場。在整場辯論中,對聯想事件有諸多核心觀點的張捷教授沒說上幾句話。
盡管,有主持人的刻意引導、偏袒,但是這場公開辯論絲毫不能打消眾多網友對聯想諸多問題的質疑。相反,讓更多的人反感!反感那幾個為聯想辯白時,一副高高在上的嘴臉;反感他們幾個不正面回應、不拿出證據,而虛張聲勢地一味詭辯。
不管如何,鳳凰衛視的這期節目打破了主流媒體在這一熱度事件中的冷眼旁觀之態勢。
昨天,《財經》也終于憋不住了!
發表了一篇財經社評《提振企業家信心,挖歷史舊賬之風不可長》,僅僅從文章標題就能看出《財經》的屁股坐到哪邊了。
《財經》這篇文章,只字不提聯想,不提大家質疑聯想的問題,而是借著國家領導人劉副總理的大旗,兜售自己的私貨。甚至,不惜偽造劉副總理的文章內容,來達到自己亂“扣帽子”、瞎“打棍子”的目的。
《財經》先是在文中大段的論述黨中央、國家相關部門對民營企業、企業家的重視,以及民營企業和企業家的憂慮。
“……造成民營企業家顧慮和擔心的因素,除了國際政經層面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帶來的不確定性,國內發展范式轉型、經濟結構調整、動能轉換帶來的挑戰,還有階段性集中監管帶來的共振疊加效應等。除了這些趨勢性、結構性和階段性問題外,民營企業家還深受一些別有用心的社會輿論導向的困擾……”
接著,進一步指出“……近來又有一股妖風欲將社會輿論的焦點引向當年企業改制時期的所謂歷史問題,大有對產權改革興師問罪甚至反攻倒算之勢,其勢洶洶,義正詞嚴,動輒以人民利益代言人自居,一時間又弄得人心惶惶……”
?
《財經》在文章中把近來對聯想的質疑事件,用“妖風”來形容;把質疑聯想涉嫌國有資產流失說成是問罪國有企業改制……
《財經》的這個手法沒有任何新意,都是老套路。人民群眾質疑的是聯想涉嫌國有資產流失,質疑的是2009年那次定向出售股權,質疑的是老柳通過權力勾結把本屬于國家的、屬于倪光南院士的資產變成自己的了,亂“扣帽子”、瞎“打棍子”嚇唬不了人。
《財經》為了達到自己亂“扣帽子”、瞎“打棍子”的目的,在文章收尾之際不惜偽造劉副總理文章中的內容。
劉副總理在《必須實現高質量發展》一文中表示,“企業家是要素整合者、市場開拓者、創新推動者。企業家就像魚一樣,水質水溫適宜就會游過來。要為企業家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使他們發揮作用”。
而《財經》在劉副總理的這段話后面加了一段自己的話,“在國企改制和產權改革早已塵埃落定、國有資本監管和經營的主管部門已經依法運行多年的當下,重新炒作國企改制和產權改革的所謂歷史問題,無異于攪皺一池春水,并有混水摸魚之嫌。”
?
《財經》的這個騷操作,讓不明真相的人誤以為這是國家領導人的講話。
《財經》的這個手法,不是第一次用,估計也不會是最后一次,這種做法既彰顯了它的無恥,又暴露了它內心的虛弱。
黨中央一直強調“兩個毫不動搖”,對知法守法、利國利民的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家都是百般呵護、萬分疼愛。
我們普通老百姓對倪光南、任正非、曹德旺等企業家,也是發自心底地熱愛。
人民群眾質疑聯想、質疑柳楊,恰恰是出于對黨中央“兩個毫不動搖”的真心擁護,出于對真正的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家的誠意愛戴。
所以,奉勸《財經》之流,不要拉大旗做虎皮,不要歪曲、偽造領導人的講話,不要刻意制造對立,不要為虎作倀。
《財經》把網友們的質疑,說成是“妖風”,扣上大帽子,這本身就是刮妖風,本身就是在攪混水。
聯想有沒有涉嫌國有資產流失,是個法律問題,法律的追訴期有20年。
相關部門只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依法治國就行了。
《財經》表態了,我們的黨媒、官媒也該進場了吧!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