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一下社會熱點。
李某迪出事了,網上一片驚訝。
那么光彩照人、白璧無瑕的人物,居然做出這等骯臟下流事,讓人一時無法理解、也無法接受。
說活該者有之,維護者有之,惋惜者有之,當然幸災樂禍者亦有之。
胡球編當然不會缺席,他表示極度惋惜之余,還說,大風大浪都過來了,小陰溝里翻了船。讓人感覺,似乎十年前的天上人間案、南方某市太子酒店案等等,李某迪其實是主犯,至少也是重要幫兇,只不過僥幸逃脫而已,而且多次如此僥幸逃脫。老胡,你是這個意思嗎?
類似李某迪這種人前光鮮、人后骯臟、人鬼合一、人設突然崩塌、觀眾目瞪口呆的事,這些年,已經不是一起了。隨便舉個栗子,前幾年發生的范某某偷稅事件,趙姑娘的瓜更大,林姑娘也不那么干凈,吳某凡更讓人吃驚。娛樂圈如此,學術圈、媒體圈、法律圈、企業家圈、慈善圈等,當然也都不例外。
為什么會這樣?為什么在各類媒體包裝下,極其光鮮、完美、宏大的偶像級形象,在某個突然的瞬間,被某種“偶然”的因素撕下畫皮,露出骷髏的本質?
我的結論,資本包裝下的社會偶像,無不如此。大家看看,美女、俊男,成功人士上,風度翩翩,背景平常,卻少年得志,平時努力刻苦,為人正直慷慨,孝敬父母,友愛鄰居,關心小動物,還做慈善,關心偏遠地區的教育……
資本,它要承辦人的思維、人的判斷、人的好惡取向,它要把人的一切思想、行為,都引導向有利于資本的方向,對于不利于資本的想法、行為,那是要不擇手段的壓制、打擊、歪曲、抹黑的。
按照資本的要求,刻意裝扮這些偶像,精心挑選表演舞臺和成功標準,讓其成功、出名,讓其成為社會風向,讓這些偶像成為普通人的一舉一動、一笑一顰模仿的對象,從而讓普通人放棄自己的思考,跟著偶像當然也是順從資本的指揮,進行思考、判斷、行為。這叫請君入甕吧。普通人,有偶像潛移默化之下,不知不覺,積極主動,一門心思地鉆進了資本設置的思維圈套。
這樣,在資本眼里,人就喪失了思考、喪失了判斷、喪失了警惕、喪失了反抗,就容易俘獲和馴養了。
李某迪,吳某凡,馬校長,柳老板,趙姑娘……幾乎所有資本包裝的偶像,一出道,便被鮮花、鏡頭、媒體、舞臺、掌聲籠罩,無孔不入地夸張,無時不再的贊揚,找不到一絲缺點,誘人產生一種“心向往之”的強烈沖動,讓人無法拒絕。
當看到眾人被偶像所迷惑、所傾倒時,資本,一邊享受著對普羅大眾的控制,接受他們的歡呼,一邊喝他們的血。
可以觀察一下網絡輿情:這幾天,多少人在替李某迪喊冤叫屈呀。據說,輿論正在反轉。支持者說,嫖娼算什么罪?正常生理需求而已。公安部門泄露了李某迪的隱私!
“某大學教授韓旭:涉嫌嫖娼人員是否該通報?”
“美國媒體拒絕發表馬丁·路德·金嫖妓丑聞”(媒體拒絕發表這消息,你是怎么知道馬丁嫖妓的?是不是你造謠呀。)
“……細節曝光:實名轉賬1次1萬,被女方出賣,女主照片曝光”(保護隱私的事,忘記了?)
“手下嫖娼,看李云龍是如何處理的”(李云龍手下嫖妓了嗎?是不是說讓李某迪也娶了這女的?)
“李某迪不是那些靠色相上位的影視演員,鋼琴這玩意是靠苦功夫才能出人頭地的,還是值得尊重的。”
“沒感覺李某迪可恥,只看到媒體的丑陋。”
“李銀河說,賣淫是在隱私場所發生在成年人之間的一種自愿現象,不管是否有金錢交換,對于這種成年人之間的性行為應該不予追究。……”
“潘綏銘:性產業在中國”。
“這絕不是法治社會就有的尺度!”
“找情人違法嗎?答案出乎預料……”
“中國人為什么愛捉奸?”
“李某迪嫖娼礙著誰了?”
“對告密者,我認為,他們私底下的道德意識,不見得會比李某迪高尚。告密本身就是小人心態的體現,是一種卑劣的行徑。”
“他只是吃膩了主食,想換種品味的人而已。……對社會大眾構不成半點傷害。”
“為李某迪保留最后的體面,就是保留我們自己的體面。”(好像所有人都那樣過似的。)
理由、借口、說法,五花八門,雖驢唇不對馬嘴,卻應有盡有。李某迪保衛戰,資本的動員廣度、深度,大約可與去年的方方日記相媲美。
似乎,以前那么多偶像崩坍時,他們措手不及,沒有采取更好的洗白措施。眾多媒體、專家、自媒體人、公眾號等,開啟了洗地模式。這次,他們吸取了前幾次的教訓,找到了應對辦法,所以,手法比較主動而且熟練,效果很好,快“翻轉”了。似乎要以此案件為契機,再次搞一場性解放運動。
李某迪一個人的得失,對整個資本勢力來說,不算什么,但是,如果普通人對偶像不那么亦步亦趨了,那資本就喪失了一個控制、誘導普通人的重要手段。這個損失,資本是不可能承受的。所以,大家一起上陣,即使不能解救李某迪,至少也可以攪渾水,為以后的類似事件做個鋪墊。
所以,前幾次偶像崩坍,因為沒有經驗,資本沒有采取有效的反應措施,這次李某迪事件,資本反應過來了,自然會發生這場“李某迪保衛戰”。
這場攻防戰的一邊是控制著大量媒體的資本,一邊,是“朝陽群眾”。
朝陽群眾,或許是個借代式的說法,其實,全國都有這樣的群眾,為數不少。
這樣的群眾,有什么特點呢?不甘心接受欺騙,不甘心被資本吸血。所以,揭露、批判資本包裝的李某迪事件,與包庇、回護李某迪,成了一對尖銳、激烈、不可能妥協的矛盾。
這場斗爭,絕對不會止于李某迪案件,也不會止于娛樂圈、媒體圈。
勝敗如何,要看“朝陽群眾”的表現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