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根據消息人士稱,阿里巴巴與馬云實際控制的螞蟻集團,已將其持有的財新傳媒股份全部賣出,徹底退出投資。
財新傳媒曾通過A、B、C、D輪融資,先后引入過浙數文化、騰訊、CMC資本、螞蟻集團等外部投資者。
但是截至目前,螞蟻、浙數文化等已在財新股東名單消失,只有騰訊仍通過深圳利通產業投資基金等影子企業持有少部分財新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一個月前,阿里在浮虧23億的情況下已經退出了對芒果超媒的投資。
阿里巴巴媒體帝國的瓦解,配合著10月8日發改委發布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21年版)》和我同一天的文章一起看,格外有意思。
1
這份清單意見出爐有多么的不易,我也不多說,就給同志們看看十一年前即2010年,我國新聞界的光景:
這就是十八大之前的輿宣氛圍,國家隊退場,野蠻人登臺。
我在之前寫蘇聯的文章中就點明過:資本一旦控制了輿論,就會肆意妄為、目中無人、飛龍騎臉。
那篇文章寫的是蘇聯已經亡黨亡國后的輿論慘狀,但事實上在解體之前或者說在帝國的崩潰過程中,本身其國內輿論界的全面失守、被資本滲透,就是導致蘇維埃死亡、拋棄人民也反過來被人民拋棄的一個重要助推。
1986年初,戈爾巴喬夫提出了“公開性”,這是蘇聯輿論界和意識形態領悟坍塌的開始。
當年3月,戈爾巴喬夫公開邀請大眾媒體“批評蘇聯黨政機關”,他對新聞媒體說:“在當今社會發展階段,我們的報刊可以成為獨特的反對派。”
閘門被打開,反蘇、反共、反社會主義的思潮便成了政治正確。
如《星火》畫報和《莫斯科新聞》,開始暴露其真面目:借否定蘇共歷史,否定社會主義制度和馬列主義,公然打出“向資本主義方向改革”的旗號。
《人民友誼》雜志在1989年刊登了雷巴科夫丑化斯大林的小說《阿爾巴特大街的兒女們》,發行量突破了100萬份。
《新世界》雜志同年借刊登索爾X尼琴反映勞改營和流放地的小說《古拉格群島》,發行量從42萬份猛增至250萬份。
此后,各種非正式出版物紛紛登臺,蘇共報刊輿論陣地逐漸被蠶食。
1990年上半年,蘇聯境內各種“非正式”出版物多達上千種。
同年6月12日,《蘇聯出版法》正式頒布,反對派和私人辦報正式合法化。
1994年,蘇聯已經覆滅三年之久,俄羅斯作家邦達列夫在回顧這一時期的情景時說:
“在六年時間當中,報刊實現了歐洲裝備最精良的軍隊在40年代用火與劍侵入我國時未能實現的目標。那支軍隊有第一流的技術設備,但缺少一樣東西——這就是千萬份‘帶菌的出版物’。”
蘇聯的最后歲月中,不僅報刊成為反馬克思主義、反社會主義的陣地,電視臺也不甘落后。
反對派極力擠進電視臺并且要求直播,以便擺脫控制和剪輯。
蘇聯電視一臺當時創辦了直播政論性節目“視點”和“第五車輪”,公開抨擊批判蘇共和社會主義。
1989年的春天,根據修改后的憲法,全蘇進行了人民代表選舉,反對派抓住競選活動這個機會,通過電視直播,“合法地”將各種反蘇反共的聲音傳遍全國乃至整個東歐世界。
如此一來,知識界和媒體界的那些堅定的列寧主義者全部成了“保守老舊分子”,蘇聯大學里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課成為被嘲笑的對象,全國眾多的科學共產主義教研室在一夜之間變成了傳播西方政治學的基地。
相當一批蘇聯人文知識分子在那時對西方模式頂禮膜拜,對俄羅斯的歷史和現狀心存不滿;其中少數的知識精英直接化身為瓦解蘇共執政地位的吹鼓手。
1988年中期,蘇聯出版了一本由歷史學家尤·阿法納西耶夫主編、以倡導西方政治經濟體制為主旨的政治論文集《別無選擇》,當時在蘇聯被稱為“改革力量的宣言書”
這部風行一時的文集的作者都是當時蘇聯知識界的名人,他們中有經濟學家波波夫,政治學家布爾拉斯基,哲學家弗羅洛夫等。
你大致類比后來中國的張口鳥、賀X方、茅X軾之流。
這些知識界的蘇聯名流,以批判斯大林、批判蘇聯制度為榮,把從西方所謂的“治世良方”照抄照搬過來,推進著蘇聯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快、越走越遠。
某些事實上僅能說出英文或幾句晦澀難懂西方辭藻的人,被捧為知識高深的大家,不但受到媒體的推崇,且其中不少人一步登天,由研究室主任、教研室主任或實驗室主任一躍成為人民代表乃至部長、副總理,完完全全地涉足了政治、干預了“改革”。
早在1975年時,由于《赫爾辛基協定》簽訂,西方國家就不斷地利用條款給予蘇聯境內“持不同政見者”以多方支持。
這種支持有物質和金錢的,也有“榮譽”和所謂“道義”的。
1977年卡特上臺不久就接見了反共作品《古拉格群島》的作者索爾X尼琴,還親自致信蘇聯最著名的持不同政見者薩哈羅夫,表示美國“將繼續履行在國外促進人權的堅定諾言”。
兩年后,美國用它所拘捕的兩名蘇聯間諜交換了金斯伯格等5名持不同政見者,以此聲援和鼓勵在蘇聯出現更多的所謂持不同政見者。
1983年,美國國會通過了《爭取民主贈款法》,這部法律直到今天都在針對中國、俄羅斯、委內瑞拉、伊朗等國的顏色革命中提供著“法理支撐”。
1989年,美國國會僅撥給“全國爭取民主基金會”的款額就已經達2500萬美元的巨額,主要就是用于在社會主義國家、特別是蘇聯“發展民主”和“支持反對派”。
可以看到,當時間來到今天,當主角由蘇聯變成中國,這一套路仍然在奏效:從2012年以反共作品聞名于世的莫言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到2020年方方抹黑中國抗疫制度和抗疫成果的《武漢日記》被海外媒體大肆出版……
2
2016年,馬云麾下的螞蟻金服與財新傳媒簽訂戰略入股協議,正式參與胡主編(女)的C輪融資。
此后為掩人耳目,螞蟻將所持財新的股份賣給了阿里旗下的空殼公司,杭州璽時。
這個杭州璽時的投資人與法人代表為胡喜,是支付寶(上海)董事長兼螞蟻金服平臺數據事業群研究員。
檢索發現,阿里與財新最早發生關系應該是在2014年。
2014年3月11日,阿里耗資62.44億港幣買下港股「文化中國」(HK.1060)60%的股權,隨后更名為「阿里影業」。
賣殼的時候,文化中國的掌舵人叫董平。
正是此人,二十年前和“明天系”旗下核心公司之一的「北大文化」,合資成立了北大華億。
而北大文化,是天津域富的股方——天津域富又恰恰是《財新》的股東,持股比例超過11%,是今天胡主編的二號金主。
所以,不妨觀察胡主編在馬粑粑的“意識形態教化”下都行了哪些媒體之舉:
去年疫情以來,財新連續將莫須有的“吹哨人”千斤大帽戴在李文亮醫生的腦袋上、將鮑某人事端改編成洛麗塔曖劇,將民意在疫情期間不斷煽動并在初期制造恐慌致使武漢民眾沖潰市內醫療承載、同時鼓吹西方的群體免疫………
以及,用境外反華新冠漫畫作為封面,P圖還P不干凈:
這些境內之亂舞,一次次足見胡主編及其治下財新網的政治立場和隱藏不住的倫理側面。
或許這些還尚屬可論可控的范圍,畢竟在矛盾層面你可以視作內部爭議而已,在屬性層面你更是可以撒潑打滾地叫嚷“尊重新聞自由!”
以上,或許之或許,大家再怎么爭得面紅耳赤都是可以被雙向允許的,都是可以被狡辯成“大家僅是就業務與專業展開議析的”。
但是,直到被揭露《方方日記》的海外出版竟然也來自于財新之手……這種境外楔子被 插入的事實暴露,我想關于時局,已經清晰得不能再清晰了:
不要再自欺欺人了,放眼望去,兩大陣營已經形成了。
去年的新冠疫情,只是恰巧成為了一個龐大的平臺。
而同是去年10月底時,財新網又在新疆問題上作妖:
能把新疆報道謠撰出“ji zhong ying”味道的國內媒體,我是沒見過第二家,貴社堪稱墻內南波萬。
還好網友不傻,已經不是十年前被南方系耍得團團轉的舊時代了。
這位胡主編,您也是藏不住了。
3
如毛主席所說的:
“哪些人有狐貍尾巴,大家會看得出來的。孫猴子七十二變,有一個困難,就是尾巴不好變。他變成一座廟,把尾巴變作旗桿,結果被楊二郎看出來了。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呢?就是從那個尾巴上看出來的。實際上有這樣一類人,不管他怎樣偽裝,他的尾巴是藏不住的。”
除了財新,馬云/阿里巴巴投資的另一家媒體《南華早報》,亦是在反華的路上奔頭向前。
今年4月23日,在海南三亞某軍港,大大出席海軍三型主戰艦艇集中交接入列活動。
三型主戰艦艇分別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長征18號艇、舷號421,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大連艦、舷號105,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海南艦、舷號31。
這個舉國、舉軍歡騰的時刻,《南華早報》卻跳出來搞事情,它在兩天后報導075兩棲攻擊艦(海南艦)的文章里,公然稱中國與臺灣“有領海爭議”,同時使用“入侵臺灣”字眼。
2015年12月時,這個《南華早報》及南華早報集團旗下的其他媒體資產就已全部被阿里巴巴集團以20.6億港元的價格全資收購,在當時已是馬云控制下的第25家媒體機構。
同時,阿里還在一年后停運了南華早報中文版,專攻海外英文版——且停運日期選在了9月9日。
在9月9日和12月26日這兩個眾所周知的日子里做文章,阿里也不是第一次了。
有意思的是,就在《南華早報》搞事情的前一天,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中國政府正在對“迅速批準了馬云的金融科技公司螞蟻集團(Ant Group)的首次公開募股(IPO)的監管機構”,展開調查。
調查對象將集中在那些可能會從螞蟻金服上市受益的大型監管機構和國有公司。
再看一個月前,3月17日,《華爾街日報》報道:中國政府正在嘗試促使剝離阿里巴巴集團的媒體業務……
然后就迎來了《南華早報》明目張膽的喂蒼蠅,是不是挺有意思的?
4
說回財新。
冷風嗖嗖,大有三十年前之感,其不由分說和急不可耐,或許是出于對方自身因察覺形勢的倒逼而不得已張牙舞爪。
大家可以回看一眼開篇的那個《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21年版)》,其中有這么一條:“非公有資本不得舉辦新聞輿論領域論壇峰會和評獎評選活動”。
這是在說誰?
放一張圖,一張清晰反映中國娛樂圈生態秩序與資本格局的圖:
這是2017年的微博之夜,什么大腕明星、鮮肉鮮花,在資本面前統統滾到后排去。
對了,微博也是阿里巴巴的,它相當猖狂:
還記得去年的蔣凡事件嗎?微博在輿論場公然拉偏架、撤熱搜、洗熱搜、刪帖禁言……結果被網信辦敲了腦袋。
除了微博,再說財新。
去年11月13日,第十一屆“財新峰會”開幕,作為財新傳媒社長的胡主編做了開幕發言,稱2020年是財新傳媒成立的第11個年頭,她要打造“中國最值得信任的財經新聞媒體”。
想警問一句財新的胡主編:你想干嘛?你是想成為三十年后的又一個qin本立嗎?然后用這種方式名垂青史——西方對華“統戰”之史?
從《財經》到《財新》,作為《世界經濟導報》其“理想”“信念”之“繼承人”、直至成為南方系陣營絕對核心,我們也許可以靜下心看一看這二十年來的拱卒,胡主編和她的「新聞軍隊」都拱到了哪一步。
從胡主編的經歷談起吧。
當年,還沒有財新傳媒,在《財經》創辦初始胡主編就以其全景式的報道,透析“瓊民源事件”、“基金黑幕”、“銀廣夏”、“莊家呂梁”、“億安科技”、“藍日"、“德隆”等一系列黑幕,名揚全國。
現在回過頭看,這一切的煽動仇恨、煽動拋股,以及由此開始的賤賣銀行、賤賣國產的大熊市,都成了某種“鋪墊”。
《財經》的揭黑報道對于外資叩開城門形成了絕對利好:2001年11月10日,中國入世,此后外資金融涌入國門,由于此時的上市公司在《財經》等媒體筆下成為“舞弊”和“詐騙”的代名詞,外資一進來就得到了白菜價。
與對待中國企業不同,面對外資金融機構在中國的種種弊行,胡主編和她的《財經》瞬間變得大度和寬容了......一如向來熱愛揭露黑暗的南方系媒體,去年在面對方方的大別墅時卻集體緘默。
瑞銀承銷中石油之卑鄙骯臟,《財經》不譴責、不判斷;對高盛高華這樣的國際金融資本繞開中國監管壁壘、設立假合資券商的違法行為,2004年8月16日的《財經》卻以“高盛進入中國證券業突破即將來臨”為題而稱頌。
所以,當股市暴跌復暴跌的時候,以“獨立、獨家、獨到”自詡的胡主編,聯合謝國忠、許小年對億萬百姓喊出“不應救、不能救、亦不必救”時,也就不奇怪了。
作為一個與機關對立、對體制相左的媒體,當年胡主編的《財經》其資金來源同樣大有門道。
2004年10月24日《中國經濟時報》曾刊登記者單羽清的文章《胡SL:生而不有,為而不恃》,文中胡主編說在《財經》1歲的時候,發行量才7000份,而且絕不搞有償新聞、關系稿編輯部,采訪費用還充裕。
問題就來了:自負盈虧的雜志,發行區區7000份,常識推斷,此時《財經》應是捉襟見肘,但它不但“采訪費充裕”,且能到北大設立獎學金......真讓人疑惑。
同時這篇文章還透露了一個信息:《財經》編輯部里“埋首工作的人中有金發碧眼的外籍人士"......一個內宣刊物,還需要外聘翻譯?難道《財經》是中外合資媒體?
嗯哼,僅從廣告方面看,通過對其2008年第5、8、9期的樣本分析,跨國公司在其刊登的廣告頁數分別為:35、40、45頁--竟然占廣告總量的90%以上。
這家媒體和它的領導者的政治立場,無需多言。
創辦《財經》約莫十年后,胡主編二次創業,又打造了一款更為諂靡、更為嬌澀、更為暗火全開的輿論武器:財新傳媒(包括《財新周刊》等矩陣)。
說倆事吧。
2014年10月,四中meeting即將召開,大會將以“依法治國”為主題。
然而正是圍繞何為“依法治國”,輿論界展開激辯,火藥味濃烈程度不亞于去年的新冠輿情。
其時,一眾右翼如孫LP、賀WF、任ZQ等就表達了“不 能 再 搞 socialism 法治,而需要搞bourgeoisie'xian政””的觀點。
“除e政,立xian政”,就成為了右翼對2013年初《南方周末》鼓吹xian政的新年獻詞的呼應,以及一面向四中meeting發起進攻的旗幟。
一時間,黑云壓城城欲摧。
就在輿論緊張時刻,胡主編領導財新網正式發難。
10月初,財新網連續邀請童ZW、江P等“xian政派”發表關于“司法獨立”等觀點,同時還邀請郭DH發表反毛、反建國前三十年的言論。
直到2014年10月13日,財新網鄭重刊發韓大元《如何維護憲法權威》一文,面向社會公開否定科學socialism的基本原理、否定xian法是proletariat和人民大眾意志的 體現、否定proletariat是我國領導階級,并公開宣傳“xian法及法律,高于proletariat及人民利益和意志"等思想。
最終,引發了愛國網友和左派人士的強烈反撲......
2015年,加多寶涼茶“侮辱邱少云烈士案"震動一時,其中藏匿已久的財新網也被揪了出來。
早在2013年,黎瑞剛領導的CMC(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與谷歌執行董事長施密特支持創辦的 TRaine基金」,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戰略目標是:“為中國和西方媒體思想領袖搭建一個交流的平臺”。
施密特曾與美國政府達成共識,“讓傳媒成為美國輸出民主運動的工具”。
事實上,施密特也確實在世界各地煽動動亂,其領導的谷歌與中情局有著密切合作,同時施密特還曾高調預計中國未來數十年內將發生某種(顏色)革命。
2013年底,黎瑞剛攜CMC,重金控股胡主編的財新傳媒--此前,CMC一直是投資娛樂影視,而財水又禾A人E新傳媒卻是-"個對國內敏咸種經話題進行報道評論的右翼媒體。
控股財新這個舉動,已經明白無誤地體現了CMC與Raine基金的戰略合作方向。
2015年,李KF又回到大陸。當年4月,財新網開始對李KF進行大規模宣傳和洗白。
就在同一時間,加多寶推出侮辱烈士的營銷活動,大肆宣傳作業本、李KF等人。
這不是巧合。
2013年初,也就是CMC與Raine基金達成戰略合作前后,加多寶的廣告營銷開始介入政治話題,這種做法對一個商業企業來講是不可思議的。
但是,如果這種靈感來自CMC和Raine,那就不難解釋。同樣,加多寶的策劃團隊正是來自CMC和谷歌施密特Raine。
2015年3月29日,加多寶集團品管及資源管理總經理龐振國,在參加由財新傳媒主辦的嶺南論壇上發言談及營銷時,唯一提及的案例就是加多寶冠名《中國好聲音》--好聲音,這又恰恰是黎瑞剛和他的CMC重點打造的品牌娛樂節目。
應該來說,自2013年浙報集團撤出財新之后,胡主編控制下的這家白色媒體,在煽動白色恐怖這一塊,就已然無所顧忌了。
10月12日,正是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不朽的抗美援朝“一級英雄”邱少云烈士,犧牲69周年的日子。
再一次,向光榮的邱少云致敬!永遠抵制加多寶!
5
1918年夏至1919年春,毛澤東曾參加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聽邵飄萍的新聞學課程。
對于新聞和輿論,自青年時期起他就早已形成自己的看法。
到抗戰初期,已然將新聞戰線視為全局戰斗之一部分的毛主席,鮮明指出國民黨宣傳動員不力的癥結——“方法不合民眾口味,神氣和民眾隔膜”。
毛主席認為新聞宣傳應當“聯系戰爭發展的情況,聯系士兵和老百姓的生活”進行經常的政治動員。
在以后的新聞實踐中,毛主席一直致力于與黨內存在的脫離實際的教條主義作堅決斗爭,大力倡導聯系實際、聯系群眾的工作作風。
1938年10月14日,他在六屆六中全會上指出:
“洋八股必須廢止,空洞抽象的調頭必須少唱,教條主義必須休息,而代之以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
1941年8月26日,毛主席為《魯忠才長征記》一文寫按語,稱贊
“這是一個用簡潔文字反映實際情況的報告”,表示“我們需要的是這類東西,而不是那些千篇一律的‘夸夸其談’,而不是那些黨八股”。
1942年3月8日,他又為《解放日報》三八婦女節特刊題詞:“深入群眾,不尚空談”,旗幟鮮明地亮出他的新聞觀點。
抗戰中,毛主席的主要新聞活動就是在陜甘寧邊區創辦了一批黨的重要報刊,如《八路軍軍政雜志》《新中華報》《共產黨人》《中國工人》《中國婦女》《中國文化》《解放日報》等。
1939年1月,他在《八路軍軍政雜志》發刊詞中指出,出版這個刊物的意義是
“為了提高八路軍的抗戰力量,同時也為了供給抗戰友軍與抗戰人民關于八路軍抗戰經驗的參考材料”。
一個月后,《新中華報》改組為中共中央機關報,毛主席親筆題詞:
“把新中華報造成抗戰的一支生力軍。”
1941年5月,他在《解放日報》發刊詞中明確提出:
“本報之使命為何?團結全國人民戰勝日本帝國主義一語足以盡之。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總路線,也就是本報的使命。”
在辦好中央一級報刊的同時,主席還要求在各敵后解放區創辦報刊,晉察冀解放區的《抗敵報》、太行解放區的《新華日報》華北版、晉綏解放區的《抗戰日報》、山東解放區的《大眾日報》、豫皖蘇解放區的《拂曉報》等分分出爐。
到抗戰結束時,黨的報刊由土地革命時期的三四十種發展到七八百種,新華社由原來規模很小的通訊社發展成面向全國的大型通訊社,并且形成了一支富有經驗、高素質的新聞宣傳隊伍。
6
曾經,毛主席說過:
“一定形態的政治和經濟是首先決定那一定形態的文化的;然后,那一定形態的文化又才給予影響和作用于一定形態的政治和經濟。”
今天,習主席同樣強調:
“黨性原則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根本原則。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黨管媒體是堅持黨的領導的重要方面。黨性原則不僅要講,而且要理直氣壯講,不能躲躲閃閃、扭扭捏捏。
“2006年,我在浙江工作時,對浙江省做好新聞輿論工作提出了十二個字的要求,即‘為黨為民、激濁揚清、貴耳重目’,其中就把為黨為民放在第一位來強調。”
“堅持黨性原則,最根本的是堅持黨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領導。黨和政府主辦的媒體是黨和政府的宣傳陣地必須姓黨,必須抓在黨的手里,必須成為黨和人民的喉舌,黨報黨刊一定要無條件地宣傳黨的主張。”
“無論時代如何發展、媒體格局如何變化,黨管媒體的原則和制度不能變。”
2017年的十九大之后,伴隨著政治生態的進一步凈化,文化復興態勢終于遍地開花,輿論宣傳口的整風整頓也得到加速。
河南衛視最近兩年的脫穎而出,既是自己經年磨礪、梅花香自苦寒來的結果,也是全國范圍內輿論場受到黨的新一輪教育和引導后產生審美共振的必然。
今天,恰是十九大召開四周年的日子。
可以一窺2017年十九大之后國家在輿論宣傳和意識形態方面工作肉眼可見的成效:
2017年11月21日,新華社原副社長、宣傳部原副部長、網信辦原主任魯wei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審查,《新聞聯播》當日播讀其罪狀達2分03秒;
2018年開年,昔日的80后異見分子領袖、曾在2004年入選《南方人物周刊》50大公知的韓寒,在微博宣布“退學”、“雜文停筆”,正式退出“公知江湖”;
2018年4月2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自2018年5月1日起施行;
2019年1月3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在北京成立,隨即在多平臺開通新媒體賬號;
2019年6月10日,新京報前社長戴自更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2019年9月30日,領袖率領班子親赴毛主席紀念堂,瞻仰毛主席儀容;次日國慶大閱兵,鏡頭一共給了毛主席像22次特寫(回想僅僅十年前的建國60周年大慶,國慶的前一周閱兵指揮部才緊急決定了在游行方陣中增加“毛澤東思想標語方陣”——那也只是為了“回擊”當年9月份美國白宮方面聲稱支持臺灣加入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倡議建立的“亞太共同體”而已);
2020年2月20日,鈞正平工作室問世,隨即在多平臺開通新媒體賬號;
2020年7月2日,宣布將頒發“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
2020年10月20日,人民日報社、新華社雙雙換帥,兩位新社長均有插隊經歷;其中人民日報新社長庹震在任廣東省宣傳部長期間,曾解決《南方周末》“新年獻詞事件”;
2021年2月1日,《覺醒年代》開播;
2021年2月20日,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召開;
2021年2月25日,新版《中國共產黨簡史》出爐,扭正了舊版《簡史》對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與建國前三十年的失實論述;
2021年3月17日,阿里巴巴被要求剝離媒體業務;
2021年3月23日,中宣部部長坤明同志于湖南韶山調研,強調:“要把紅色資源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生動教材,發揮好革命遺址遺存、紀念場館等的宣傳教育功能,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砥礪初心使命,賡續精神譜系。”
2021年4月15日,凱迪社區公開宣布關閉一大批過往聚集公知反骨仔的欄目;
2021年9月26日,電視劇《功勛》開播,該劇作組織底色鮮亮,人民立場堅定,唯物史觀精準;
2021年10月8日,發改委發布《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21年版)》,新聞界全面“去資本化”。
跋
最后扯點閑篇(也不算閑篇),小燕子,據說是平穩落地了,但落地她也已是一只折翼的燕子。
目前娛樂圈和資本圈整頓力度空前,堪稱四十年來最重的一記社會主義鐵拳,甚至已經打到了號稱“無冕之王”的媒體圈的身上。
想知道此前錘趙薇的真實所指是何方,那么不妨先觀察趙薇的某些動作。
我很早就寫過,趙薇是馬云螞蟻集團的股東之一,她是通過其母親魏啟穎代持的螞蟻股份。
但是就在今年3月,兩支隸屬于云鋒基金(馬云和虞鋒的吸金盆)的私募——上海經頤和上海麒鴻——魏啟穎女士清退了在內的合伙份額,等于退出了螞蟻帝國。
這個動作還是很大的,總額價值1.2億。
其中后者,上海麒鴻的股份價值約1億,趙薇母親賣給了一家叫做“深圳市旗立投資咨詢有限公司”的公司。
這家公司,是澳門鼎鼎有名的“洗米華”周焯華的公司。
洗米華,我去年寫何鴻燊的時候提過(微博寫過,被夾了),縱橫港澳兩地娛樂圈,資本勢力雄厚的影視劇制作人,同時也是澳門博彩業大拿——而趙薇的老公黃有龍,恰恰就與博彩業相關大佬頗為親近(最公開的就是仰智慧)。
但是去年以來,洗米華在內地諸多公司被錘,原因五花八門,可是執行單位卻很單一:溫州市公安局。
注意:有一位剛剛落馬的大咖,2017年初至2018年中,在溫州擔任過市委書記……
一只價值2萬億的螞蟻,到底要把偌大的浙江(政商圈)、乃至整個中國(政商圈)撬動到何等地步……
很多事兒,還早著呢,沒完。
(全文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