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傳來一篇奇文,名曰《泱泱大國,為何容不下一個莫言》,點擊達到20多萬,算是一篇名文了。該文劈頭就寫道:“莫言在我國應該已經是家喻戶曉的人物。”“2012年10月,他成為中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毫無疑問,他當之無愧地成為國人的驕傲。”
作者馬上感覺不平,“然而,莫言的文學作品并沒有得到所有人的贊譽,甚至受到國內一批文學評論家的猛烈批評。”“這本沒有囊括多少文學批評知識的書,展示的多是讓人不安的人身攻擊。”
接下來,文章作者介紹了莫言的成長及其文學成就。最后,作者動情地說,“文學批判,甚至只是閑暇時光里用以自娛的普通文學閱讀,都需要我們持有一顆包容而平和的心態,靜默而緩慢地品讀、欣賞、理解作者在一字一句背后隱藏的思緒。唯有如此,我們才有可能體會到文學世界的寬廣,進而體悟到世界的多元。”
我并沒有看到過作者所提到的那些“猛烈批評”莫言的文學評論家的書,不過,我對莫言的書,倒是看過一些,不是所有都看了,原因,因為看了引起嘔吐、反感,怒不可遏!如同看到飯里有一粒粒老鼠屎,真的無法做到“持有一顆包容和平和的心態,靜默而緩慢”地品讀。
?作者說,莫言在我國家喻戶曉,是我國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所以,“當之無愧是國人的驕傲”,這個觀點,我無法理解,甚至和看莫言的小說一樣讓我反感。
國人以誰為驕傲,并不取決于這個人名氣多大,得過外國或者中國的什么獎,而是取決于這個人是不是為人民做了偉大貢獻!秦檜、李鴻章、汪精衛、蔣介石等,當代的著名作家汪芳、莫方等,都家喻戶曉,但并非“當之無愧是國人的驕傲”,相反,他們當之無愧是一種恥辱,人人見而側目。
至于獲得諾貝爾獎或者別的什么獎,也同樣未必“當之無愧成為國人的驕傲”。達和尚、劉某波等人,也得過外國的諾獎,但他們是叛徒、走狗,國人皆曰可殺,當然更不是國人的什么當之無愧的驕傲。
國人為誰驕傲、唾棄誰,當然由國人自己決定,并不會也不可能以外國人的什么獎來決定。如果這種事也由外國人決定,那就意味著中國不是什么泱泱大國,而是“殃殃大國”!
正因為國人的好惡由國人自己決定而不能由外國人庖代,所以,憑什么外國人給了莫言個諾貝獎,國人就只能為其“驕傲”,連批評都不可以?誰給了外國人這個特權?外國人憑什么就享受這個特權?不,外國人,不管是什么外國人、什么委員會,比如諾貝爾獎委員會,根本沒有這個權利。它們的這個權利,早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就完全廢除了。
判斷是非真假好壞美丑,先進還是落后,革命還是反動,這個評判權力,必須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中,決不能掌握在任何外國勢力手中。中國人有句土話,“怕喇喇蛄子叫,還不種地了?”新中國成立時這些外國人對中國人民又是封鎖、又是嘲笑,從不掩飾自己的包藏禍心、幸災樂禍。中國人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主席說,“讓那些內外反動派在我們面前發抖罷,讓他們去說我們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罷,中國人民的不屈不撓的努力必將穩步地達到自己的目的。”“我們正在做我們的前人從來沒有做過的極其光榮偉大的事業.我們的目的一定要達到.我們的目的一定能夠達到。”
主席說得對不對?事實證明完全正確。要是當初聽信外國什么大人物、什么委員會的話,中國沒有今天的成就。倒是有那么幾個國家,很喜歡“國際社會”的指導和表揚,結果,大倒其霉!我指的是印度等一些國家,前蘇聯也算一個。
為了達到我們的目標,那就必須置各種喇喇蛄叫于不顧不管,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愚公移山、埋頭若干,并指出各種各樣的喇喇蛄叫聲的居心險惡、動機不良。
幾十位文藝批評家對“家喻戶曉”、“首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一些人認為“當之無愧是國人驕傲”的作家莫言的批評,就是指出其險惡居心。
這些批評者有沒有“持有一顆緩慢而平和的心態”,去品讀莫言的書?我看沒有。以我讀莫言小說差一點嘔吐、憤怒到極點的經驗看,如果不是頭腦有些毛病的人,是不會“持有一顆緩慢而平和的心態,去品讀”莫言的小說的。雖然我做不到,但是,做為文藝評論家,為了評論,強壓自己的憤怒、反感,把莫言的垃圾小說讀一遍,我想這個罪,這些評論家還是承受過的。
我不知道這位作者憑什么要求讀者必須“持有一顆緩慢而平和的心態”,去品讀一位作家的小說。按說,一部小說,不管作者是誰,別人以什么樣的心態來讀,讀出什么感覺,取決于讀者自己的感情取向,也取決于小說的感情取向,“話不投機半句多”嘛。強迫讀者用某種心態讀書,這有些強人所難。
要問我,“泱泱大國,為何容不下一個莫言?”我不妨打個比方,以簡要作答。
一個集體,無論多大多強,都不可能容得下一個叛徒!
一個家庭,無論多強多大,都不可能容得下一個逆子!
一鍋靚湯,無論多香多美,都容不下一粒老鼠屎!
那怕這個叛徒、逆子、老鼠屎得過諾貝獎,也不行,甚至更不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