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你吃桃桃嗎?
某“娘炮”網紅主播吃黃桃的視頻,一夜之間收獲了超過50萬點贊,千萬級的播放量,相關話題的點擊量達到了5.4億,火遍全網。
就連辦公室里的摳腳大漢,都在你耳邊輕聲說著:
吃個桃桃。
前段時間熱播的《覺醒年代》,電視劇中的華夏兒女們,他們有血性有干勁,他們有文化有信仰,他們身上的抖擻精神和意氣風發,看完整個人也跟著慷慨激昂起來,這才是當下年輕人應該學習的。
在青少年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要積極引導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少年娘,則中國娘!
每個人都喜歡美的事物,但這種美需要有正確的認知、正向的引導,而不是畸形的、浮夸的,遏制“娘炮文化”勢在必行!
貳
二戰后美國在政治、經濟、文化全方位控制日本。
創造這一切東亞政策的制定者是一個響當當的猛男——“喬治.凱南”,之所以叫他響當當的猛男,是因為他還有一個名號:“遏制之父”,美國對“東亞政策”的制定者之一。
美國“東亞政策的批評者”由于遏制政策名聲太響,以至于人們忘了他在其他方面的成就。
二戰以后,日本雖然已經成為美國實質上的傀儡,但回想起那些在太平洋戰場上兇殘的日本士兵,依然令美國人不寒而栗。
于是他們準備下手改造日本的民族性格,美國中情局絞盡腦汁,想出來一個辦法。隨著電視逐漸走進千家萬戶,影視演員也成為大眾崇拜的偶像。
通過輿論宣傳,削弱日本整個社會的雄性氣質,轉為柔性氣質,這可以使得日本人更加"溫順"。
而改變日本整個社會雄性氣質的,有一個重要的人,名叫Johnny喜多川,他從小在美國長大,還擁有美國護照。
他最大的愛好就是從兒童中選藝人,然后經過多年培養,將他們變成‘娘里娘氣’的偶像,再推向市場。
80年代,喜多川成立了一家娛樂公司——杰尼斯事務所。這個公司培養出的第一個組合與第一場演出,都是美軍出資的。
喜多川挖掘了很多長相俊美的年輕男性,他們迅速走紅,成為了娛樂圈的新生力量。
1995年,日本某化妝品牌,邀請了當紅男星木村拓哉拍攝口紅廣告。木村拓哉性感的涂抹和柔媚的眼神,在日本女性中引起了強烈的震撼,這支口紅在兩個月內狂賣300萬支!
隨后,這種娘化文化傳到了韓國,韓國的SM公司模仿日本造星套路,到處挖掘清秀、女相的男生。
1996年,韓國男子偶像組合H.O.T出道并大獲成功,其他娛樂公司爭相模仿。最終,韓國的所有男子組合都是一個特點——清秀、柔弱,俗稱娘炮。
而這股風尚,隨著在韓國娛樂公司的中國練習生回國發展,也刮到了中國。
中國本土娛樂公司看準商機,也開始大量推出娘化偶像,他們的包裝方式完全照搬韓、日。
至此,中日韓的熒幕,逐漸被小鮮肉所占領!
Johnny喜多川和他培養的藝人們,慢慢將“文化”滲透進大家的日常生活中。
男人的血性在“文化”的一點點滲透中,漸漸失去了原本的剛硬,女性也瘋狂追求“男”,審美也越來越畸形。
自90年代中期,我國開始引進韓劇,韓國組合也迅速搶占中國市場,隨后便出現了一批又一批的“偶像團體”。
日韓娛樂文化的進入,導致中國市場也發生了巨變,以往的硬漢演員不再受歡迎,取而代之的是“偶像”,仿佛男演員越美才越帥,才越吸引年輕人的目光。
“娘炮”不是一天養成的!
它是“顏值消費”和眼球經濟跑偏的結果,更是文娛圈子奢靡浮夸之風的新變種。
叁
自古以來,中國人崇尚陽剛之氣和尚武精神。
中國地大物博,便是由于幾千年來,先人不斷銳意進取,建功于域外,才使得我們華夏民族建立起東方最大的國家。
秦漢是鐵血鑄就的朝代,更有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英雄氣概,秦始皇一統天下,漢武帝武力開疆。
漢武帝時期,發動對匈奴的全面反擊,大將軍衛青、霍去病萬里長驅,給予匈奴毀滅性重創。從此漢朝以極盛之勢,屹立于世界之巔!
但是到了魏晉時期,中國的古代文化走向陰柔,男人涂脂抹粉,文化講求詞藻華麗的駢文,結果中國遭遇了慘重的“五胡亂華”,漢人成為兩條腿的羊,差點滅種。
好在隋文帝挽救了中國,隨后的隋唐大帝國在關隴貴族的帶領下,東征西戰,恢復了華夏江山,再現中華盛世。
之后的唐朝,也擁有強烈的尚武之風,平滅東、西兩突厥,討伐薛延陀,遠征高麗,使大唐威名至今流傳。可以說,崇尚陽剛之氣和尚武精神常為國家動力的源泉,中國能有廣大的疆域,就是憑借此種精神。
但是到了南宋王朝,在江南的溫柔鄉中沒有絲毫進取,好端端的大好河山被蒙古人搶去,做了97年的亡國奴,要不是朱元璋驅逐韃虜,恢復中華,漢族幾乎可能滅種。
近年來,所謂的各式"小鮮肉"不斷充斥著大屏幕,成為社交媒體上的"新貴"。
中國人的審美觀也由此改變,人們又一次不再崇尚陽剛之氣,很多年輕人崇拜,模仿"娘炮"。
這一次,離不開美國的影子。
這些年社會上樹立的一些偶像的形象,與之前發生了很多變化,與國外的偶像形式也產生了明顯的對比。
看看美國電影里面那都是高大威猛的勇士,什么美國隊長、鋼鐵俠、蜘蛛俠、綠巨人,樹立的都是硬漢、鐵血男兒的形象,那看起來都帶勁。
再看看我們,什么《超級女聲》、《快樂男聲》、《偶像練習生》,小鮮肉霸屏,總是略顯柔弱、清新、女相。
不得不說,這是美國計劃取得了成功,讓年輕人的價值觀發生扭曲,不追求剛性高大威猛的形象,反而追求清新、柔弱、女相的一面。
在網絡、報端、電視屏幕上,越來越多的"小鮮肉"充斥其中。這些帥氣、年輕,已過18歲的男性,都自稱"男孩"而不是男人。
中國人對男人的外貌、舉止等審美觀,不知不覺中,已經改變。
把"小鮮肉"與"娘炮"劃等號也許并不太公允,但他們所擁有的中性或陰柔之氣,是與"陽剛"二字毫不沾邊的。
如果大眾習慣了這種風尚,中國人的尚武精神也許會逐漸熄滅。
美國中央情報局有所謂的《十條誡令》,其中第2、3條寫道:
2、要盡一切可能,做好傳播工作,包括電影、書籍、電視等,只要他們向往我們的衣、食、住、行、娛樂和教育的方式,就是成功的一半。
3、要把他們青年的注意力,從傳統引開,讓他們的頭腦集中于:體育表演、享樂、游戲、娛樂電影等。
一個外無尚武精神的民族,勢必會被外力所淹沒;一個內無尚武之風的民族,必將落后于時代。
向我們輸入“娘炮”文化的罪魁禍首正是美國。
美國幾十年前走的一步“娘炮”棋,至今都沒想到,仍然在東亞地區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日本的“娘炮文化”興起之后,韓國未能幸免接起了第二棒。
第三棒,是我們。
某衛視,不用介紹了,大家都能看見,節目里多少娘炮,已經到了眼花繚亂的地步了...
還好廣電總局規定,要求男藝人上節目不能戴耳釘,包括網絡綜藝節目,但愿這就是打響反“娘炮”的第一槍,當然還有整個娛樂圈。
更直接地說,"娘炮文化"僅僅在東亞三個地區,中日韓盛行。
朝鮮有嗎?沒有。
蒙古有嗎?沒有。
大家再想想網絡上為什么有各種反對當地習俗和文化的聲音,總之就是各種事各種反對,不知還發現沒有,許多都是加V認證的,理由都是冠冕堂皇的,但有一點是統一的,就是拿我們與西方比較...
對此我們要謹慎對待,這就是西方國家對我們文化入侵的基本方式。
話說回來,想要真正消除“娘炮文化”,絕非一日之功,只有多管齊下,才有可能從根本上扭轉這股畸形審美風氣。
一如現在的整治不良風氣,從國家到地方,從家庭到社會,從線上到線下,需要長期的堅持才能把亂象遏制,需要社會各界的不懈努力,更需要每一位網民以身作則。
向娘炮們開炮!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