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雖然音樂和影視“作品”的產出越來越快,卻鮮見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優質作品。而這一切,又和資本搗鼓出來的流量明星+粉圈模式密不可分。
在這種模式之下,作品質量不是最重要的,邪-教化的建立粉圈,通過與“黑粉”對戰、刷自己愛豆數據、打榜、反復購買等方式,建立一個封閉的層級化的環才是最重要的。
自然,千篇一律粗制濫造的流水線產品就會源源不斷地產生。其內容或者大搞歷史虛無主義、或者追求感官刺激、或者干脆軟色情也就成了必然,而流量明星不學無術、吸毒嫖娼、圈錢睡粉、偷稅漏稅也成了普遍現象。
由于其對精神文化生活的特殊功用,無論是爛片爛劇還是流量明星,實際上都起到一個重塑價值觀的作用,這種影響對三觀未定型的青少年尤其大——他們,又往往是粉圈的主要人群。
可以毫不客氣的說,天下苦流量明星久矣。
最近,有關部門開始下大力氣整治“粉圈文化”和“流量明星”造成的種種亂象。某部門直接在自己網站上發文《流量明星“翻篇”了》,文中提到要“對'唯流量論'釜底抽薪”。
該文算是階段性的總結,也是決心的傳遞??吹贸鰜恚@一次是下決心要還網絡一個天朗氣清的景象了。
然后,昨天晚上微博站方對一連串號進行了禁言或封號。
當然了,最近微博站方早已經割肉似的封了不少引戰的粉圈號并下架了榜單,對熱搜也做出了調整。
只是,這一次,多少有點離譜的是,自干五大V@拆臺CT、@勝利主義章北海、@司天欽Gosta等號之所以被禁言,竟然是因為“攻擊媒體、放大矛盾”。
他們做了什么?
他們只不過是把某媒體此前發過的內容給搬運了一遍,并提出了自己的批評意見罷了,可以說這是正常的行使自己的批評監督權和建議權。
微博夾總的說法是:
就像有網友指出的,難道以后看到這些機構出現問題,不能公開批評,只能上相關網站填舉報信息,換句話說,官媒給流量明星帶流量,要直接找紀委,不能公開議論??膳u和自我批評不是XX的優良傳統么?
平臺的這種操作,和去年的“老兵尹吉先”事件簡直如出一轍。
去年11月,在抗美援朝70周年之際,因幾位軍史方面的自干五批評賬號“@老兵尹吉先”一貫發布歷史虛無主義的觀點,嚴重質疑其立場和觀點,甚至有人懷疑其皮下的人壓根就沒參加過抗美援朝,然后站方也是反手將這些賬戶給禁言,其中就有《開國第一戰》的作者雙石。
當時,許多人還站平臺一方,畢竟“@老兵尹吉先”是鈞正平、央視等官媒曾經認可的。可紙終究包不住火,隨著其發言越來越多,部分此前受其蒙蔽的網友猛然驚醒,原來被禁言的網友說的都是真的,可不能再唯“身份”論了。(參閱《老虎屁股摸不得?》)
這一次呢?
昨天上午,某社旗下胖談發表觀點稱,治理飯圈亂象,別讓無良營銷號漏網!
然后,@拆臺CT等人嚴肅的指出,粉圈背后的資本要治,官方媒體追星,給流量明星帶量也同樣要治,否則只是隔靴搔癢,沒啥卵用。
然后他們的賬號就被“夾”了。
官方賬號“追星”其實有大類:
一類是借機的“討巧”,借流量明星在其粉圈的影響力,利用其粉絲反復刷數據的特性給自己的微博增加閱讀量,數據上去了,這樣考核起來自己工作也算是有成績的。
這一類,正式的就是與流量明星合作,拍首MV、拍個vlog、或者干脆就是出來講幾句話、放張明星照,在某個節點宣傳某種“正能量”,而流量明星也樂得與官方賬號合作,這相當于給自己披上了一層“護身符”(拍主旋律電影和上春晚類似);非正式的,那就是在各種話題中都帶上某一個或某幾個流量明星的話題,然后他們的粉絲自然會去轉發。
第二類是明晃晃的“公器私用”,賬號的小編干脆就是某流量明星的粉,于是專精的用某明星的話題來給自己的號提升閱讀量,事實上則是,利用用官方號的影響力,給自家愛豆樹形象和刷數據。
無論哪一類,嚴格來說,都與這個文件的要求不符:
哪怕放寬松一點,前一類的前一種可以用,用了之后,似乎顯得宣傳要活潑一點,更貼近年輕人一點。但以目前流量明星頻頻爆雷的狀況看,官方號只要用了流量明星就得承受其負面爆出之后帶來的巨大影響。
無論哪一種情況,其實最終效果都是官方號給了流量明星予加持,使得其能借平臺傳遞自己的價值觀,而流量明星整個圈又基本上可以算是個大糞坑。他們傳遞的又能是什么呢?
某社旗下的胖談就比較會玩:
然后這次,對胖談提出嚴肅批評的網友就被某明星的粉絲先網暴后舉-報了。
4萬多人的舉-報。這對人家而言,真不是什么事,畢竟其核心活躍粉絲大概在30萬上下,在日活2.2億的平臺上出個4萬人,還真不是什么難事。
這是有組織的多數對無組織的少數(當然,相比廣大不爽流量明星的網友而言,是有組織的少數對無組織的多數)。
這個時候,在治理流量明星和粉圈的大背景下,平臺將網友的嚴肅批評歪曲為“借機放大明星、謾罵明星、攻擊詆毀媒體”,反手就是一個禁言。
對平臺而言,畢竟粉圈也算是自己養的蠱。沒有了粉圈,恐怕平臺的日活要斷崖式的下跌,錢也就不好賺了。
因此,差不多得了,撐死搞個傷筋動骨,養個百十來天也就好了,但絕對不能要粉圈的半條命。
清朗行動成了某些流量明星及其粉絲用來集中扼殺批評聲音的工具,這也夠諷刺的。
不知道這算不算互聯網時代的殺良冒功?
目前來看流量明星和粉圈背后有三大關鍵因素,一是其背后的資本,二是與粉圈深度嵌套、利益早已勾連在一起又有著裁判權的平臺,三是某些公器私用的官方號。
這三者不齊齊斬斷的話,談流量明星翻篇,恐怕還為時過早。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