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網上撿了一張公知聚會的圖片。發圖的人(據說就是買單的那位)高度評價了這次聚會,強調是“一次群星璀璨、熠熠生輝的思想盛宴”,“中國人文社科領域的一次盛會,必將在中國當代思想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其規格之隆重,意義之深遠,怎么評價也不為過”。
圖片中的人,我眼熟的不多,但還是能認出幾個的,至少認出來的都算是“古墓派公知”了。一大群“古墓派”公知坐在一起能聊啥大概還是不難猜的,除了你吹我捧共同提高外,無非就是發發牢騷、鼓鼓虛勁、順便展望展望“未來”罷了。
不過,還請原諒我的坦誠——只要不是精神病人大概都很清楚——公知是沒有未來的。
公知沒有未來與公知的追求有很大關系。發圖的人在高度評價了此次聚會后說“普世價值,歷萬祀而不朽;自由精神,共三光而永光”。說到這里,公知此次聚會的聊天內容到底是什么應該明顯了吧!
如果你問此人什么是“普世價值”和“自由精神”,他很可能說個三天三夜不帶停的,但如果你問他如何實現,保管他馬上閉嘴。以他的理解,至少那些“民主國家”沒有一個是有所謂的“普世價值”和“自由精神”的。
這個問題對公知來說超綱了。
某種程度上,公知是有精神障礙的。中國明明好好的,但公知總覺得中國“病了”,殊不知,有病的是公知。公知用病態的眼光審視中國,當然怎么看怎么不順眼了。
如,公知總說中國沒有所謂的“普世價值”,具體來說大概就是沒有所謂的“自由”和“民主”,但從圖片來看,聚會的諸位一個個滿臉富態,實在看不出來有多苦悶和壓抑。
這至少側面說明中國是多么的包容和自由了。
很可笑的是,發圖的人詳細列舉了“與會嘉賓”的職務,看來公知無論嘴上怎么說,身體還是很誠實的,還是知道要靠各種體制內職務來撐門面的,就連座次大概都是按照職務級別來排的,
這覺悟,估計“林教頭”和“宋押司”都要直呼內行了。只是,看看“林教頭”和“宋押司”所處的年代,再看看現在,那些喝著美酒、住著別墅、滿臉富態的公知不該臉紅嗎?
中國不是對公知不好,是對公知太好了。好到讓人嫉妒。
即便這樣,一群吃飯砸鍋的公知居然好意思自稱“中國知識分子的脊梁、風骨和良知”。真的很好奇,如此大言不慚,公知是如何做到臉不紅心不跳的?
臉紅不紅,心跳不跳不重要,對公知來說,重要的是必須要有這樣的心理暗示,要是自己都騙不了,怎么去騙別人呢?
說起來,這算是常規操作吧,沒什么稀奇的。汪精衛也是自稱“愛國者”,蔣介石同樣是以“革命者”自居的。
歷史是最忠實的記錄者。
不是你說自己是“愛國者”,你就是愛國者,不是你說自己是“革命者”,你就是革命者的。同樣,不是公知自吹自擂是“中國知識分子的脊梁、風骨和良知”,就真有脊梁、風骨和良知了。
遠的就不說了,就說這兩年的新冠疫情吧。有哪個公知為中國抗疫的努力和成就說過公道話?又有哪個公知為中國的清白公開反對過美國對中國的抹黑和栽贓?
一個都沒有!至少我一個都沒看到。
相反,有的是公知主動給西方國家遞刀子,有的是公知主動配合西方國家抹黑中國、栽贓中國。
吃里扒外說的就是公知!
現在,一群吃里扒外的公知居然也敢自稱“脊梁、風骨和良知”,還要臉不要了?
好吧,聚就聚吧,你們開心就好。只是奉勸公知別忘了“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的老話。
至少公知該在“盛宴”之余好好想想,都落魄到只能自己給自己臉上貼金的地步了,真的不覺得可笑、可憐、可恥嗎?
一大群退休公知的“盛宴”足以說明公知在中國是多么自由了,這讓我想起了我的老朋友@俠骨柔情的楊華 ,曾有公知公開威脅楊華,說絕對不會讓他安享退休生活,這種無聊的“狠話”的殺傷力約等于零,我只是想,如果同樣的話,我們送給圖片中的公知,是不是分分鐘就成“迫害”他們的“證據”了?
我寫文章比較早了,2015年寫《公知的黃昏》系列時,有公知曾說我“反社會”“反人類”還有反什么的(我忘了)的“三反分子”,與之相比,什么“極左”“愛國賊”“底層無產階級”簡直就是“和風細雨”了。我寫過那么多公知,我有說過哪怕一句類似的話嗎?
對比如此強烈,為什么公知還總認為他們是“受害者”呢?
如果有人“迫害”能“迫害”到公知拿百萬稿費、住千萬別墅,也請順便“迫害”“迫害”我吧,也省得大家總是為了捧場破費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