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就是政治。
資本,就是權力。
一個時代的共同價值觀不是靠學校教育塑造的,就是靠電影、電視劇、娛樂八卦、明星言行塑造的,是靠大眾傳媒塑造的,這是最高級的“洗腦”。
當娛樂和資本結合,當明星成為資本家,當他們一個個成為大眾偶像,當他們掌握了媒體、掌握了全方面的輿論優勢,就連官網官媒為了流量和利益也不得不推送他們的消息,把他們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時……他們就開始嘗試“變天”了。
你以為流量只是流量?你以為明星只是明星?你以為資本只是資本?當一個明星的屁話有著千萬的曝光,而你一個普通人卻發不出聲音的時候;當資本掌握了你的衣食住行,而你卻沒有辦法做出選擇的時候,你才會懂“權力”真正的含義。
人家已經獲得了真正的“權力”,為什么不能嘗試“換把交椅”?當他們已經擁有財富、資本、名望和社會地位的時候,他們就會有“更高的追求”。
更何況,他們很多背后都是境外資本,本來就是帶著任務來的。
20年來,在資本的把持下,我們看到的不是文藝界的百花齊放,而是娛樂圈的千篇一律流水線復制粗制濫造、思想低劣、內容反動、大搞歷史虛無主義、只追求軟色情感官刺激的爛片爛劇,還有那無數一個模子刻出來的,無才無德、吸毒嫖娼、圈錢睡粉的流量明星、青少年偶像。
“國外的月亮就是圓,窮人就是不努力,富人都是白手起家,老子英雄兒好漢,996是福報,明星睡粉是福利,有錢代孕怎么了?
”這些思想都是怎么來的?
要改變一代人,不需要說教,只需要給他們看電影、看電視劇、看娛樂綜藝、看八卦媒體、看軟色情、追流量明星就夠了。
“盡量用物質來引誘和敗壞他們的青年,鼓勵他們藐視、鄙視、進一步公開反對他們原來所受的思想教育。替他們制造對色情奔放的興趣和機會,進而鼓勵他們進行性的濫交。讓他們不以膚淺、虛榮為羞恥。一定要毀掉他們強調過的刻苦耐勞精神。”
“一定要盡一切可能,做好傳播工作,包括電影、書籍、電視、無線電波……和新式的宗教傳播。只要他們向往我們的衣、食、住、行、娛樂和教育的方式,就是成功的一半。”
“一定要把他們青年的注意力,從以政府為中心的傳統引開來。讓他們的頭腦集中于:體育表演、色情書籍、享樂、游戲、犯罪性的電影,以及宗教迷信。”
說教只會引起抵觸和反感,而負責說教的那幫人,說不定早就是反賊和內奸,他們把自己都不信的東西,陰陽怪氣再演繹一邊,只會造成更大的抵觸和反感……年輕人會加速奔向那些“奶頭樂”,他們就是帶路人和引導者。
我們天天喊著“把權力關進籠子”,這才是真正的“把權力關進籠子”,最有力量的權力不是那種看得見的權力,而是這種看不見的隱形權力,它能左右社會的思想、輿論和價值觀。
1958年,美蘇之間有個“交換大學生”計劃,艾森豪威爾稱曾給蘇聯領導人寫信,希望先邀請數千個蘇聯學生到美國來,所有費用都由美國負責。
后來,艾森豪威爾稱“這批新人有朝一日會掌權,我們要努力爭取這一代人”。這代人里有葉利欽、戈爾巴喬夫和雅科夫列夫。
亞歷山大·雅科夫列夫是戈爾巴喬夫時期的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蘇共中央宣傳部部長,主管改革時期的蘇聯意識形態。
雅科夫列夫是個標準的“紅二代”,但他是個成長于“蘇共二十大”時期信仰崩塌的“紅二代”,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進修學習的經歷,使他對西方的人權、民主、自由充滿了興趣。
蘇聯前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在1992年回憶錄指出:“在克格勃檔案中至今保留著50年代雅科夫列夫、卡盧金留學時代與中央情報局基干人員的合影,但克格勃當時并沒有弄清中央情報局是否招募了他們,還是只限于一般性接觸”。
從1968年起,雅科夫列夫就成為蘇共中央宣傳部代理部長,因為他潛在的反共反蘇親西方立場,使他成為了戈爾巴喬夫的“親密戰友”。
1985年12月底,雅科夫列夫給戈爾巴喬夫呈送了一份長篇變革方案。在這封題為“政治發展的無上命令”的長信中,雅科夫列夫認為:一切日后改革的目標是人。而要實現這個目標,必須進行徹底的政治改革。政治改革的方式就是要擺脫蘇聯共產黨的權力壟斷。
雅科夫列夫當上宣傳部長后,進行了蘇聯媒體大換血,把大部分親蘇人士換掉了,換上了大批反蘇親西方人士。《星火》雜志成了親西方喉舌,大搞歷史虛無主義,抹黑社會主義革命,鼓吹私有化,鼓吹自由主義。
他在蘇聯主要媒體上大量安插所謂“自由派”知識分子,這些人在各類媒體上大肆貶低蘇聯成就,聚焦蘇聯歷史的陰暗面和污點,惡毒攻擊,導致社會意識形態混亂,人心離散。他們開始造謠污蔑蘇聯歷史上的人民英雄,抹黑列寧、斯大林等建國領袖。
1988年,一個普通蘇聯教師妮娜.安德烈耶娃在媒體上撰文《我不能放棄原則》抨擊蘇聯全盤否定歷史詆毀斯大林的環境,結果戈爾巴喬夫、雅科夫列夫帶頭撰文抨擊妮娜,稱她為“保守派”、“反改革分子”……“自由派”掌控輿論之后,普通民眾有“言論自由”嗎?
從思想上、政治上摧毀蘇聯的,就是雅科夫列夫這種人。
我們國家有沒有這樣的“兩面人?
想一想,就在幾年前,質疑趙軍旗的帖子為什么會被全網封殺?而為她洗白的文字卻層出不窮?還記得A站的“長刀之夜”嗎?
30年過去了,“和平演變”的戰略從未改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