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政權歸屬問題在“阿塔”十幾天勢如破竹的攻勢下,基本上已塵埃落定。接下來阿富汗政權面臨的最重要問題是如何維持社會秩序以及如何清除恐怖主義分子?
不過,國際媒體上目前關于阿富汗鋪天蓋地的信息已變成了“蜂擁逃離喀布爾的人群”和“可怕的阿塔政權”,如果說這是為了轉移美國在阿富汗慘敗結局的視線,倒也不失是一個辦法。
但這種“極度悲情”述說背后的目的或許并非那么簡單。這兩天有人在迫不及待地在網上散播“中國應當接納阿富汗難民”的一套鬼話。
這些人或許真是有“圣母”情結,或許根本不是在中國大陸發帖。
今天,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主持例行記者會時,很及時地回答了這個問題。
有記者提問,是否愿意接受阿富汗難民?
華春瑩表示,我們認為,當前阿富汗局勢的當務之急是國際社會應該一道幫助阿富汗的有關派別進行對話和溝通,促使阿富汗不再發生新的內戰或人道主義的災難,最大限度地避免無謂的傷亡和產生大規模的難民,這是解決阿富汗難民問題的根本之道。
所以,各方最重要的是要趕緊去支持鼓勵阿富汗的各個派別各個民族加強團結,通過對話和協商找到一條阿富汗人民能夠接受且符合他們利益和國情的,一個開放包容的政治框架,能夠盡快實現政治平穩過渡。停止戰爭,讓人民能夠穩定下來。
華姐對于難民問題的回答,既是說給世界聽的,也是說給網上某些人聽的。要解決阿富汗難民問題,關鍵是從根源入手--即避免爆發新的內戰或人為制造人道主義災難(西方的制裁),這才是解決難民問題的鑰匙。
而西方在難民問題上,一直采取“駝鳥政策”,不敢面對伊拉克、敘利亞、利比亞等國產生大量難民的根本問題(美國為一己之私發動的戰爭),而是刻意迎合一些“白左”口味去接收難民。
這既無法解決戰亂國家的民眾逃離問題,也給西方社會帶了苦不堪言的困境和包袱。
那些在網上鼓吹中國接收阿富汗難民的人,難道看不到西方的“難民困境”嗎?明明知道這副藥是有毒的,卻還要勸中國也來喝一口,這是“圣母”還是“魔鬼”?
在阿富汗難民問題上,現在出來打臉這些鍵盤“圣母”的恰恰是歐洲。
8月上旬,阿富汗局勢已急轉直下,阿塔武裝連續拿下重要省會城市,距首都喀布爾越來越近,
8月初,德國、荷蘭、丹麥、比利時、希臘、奧地利六國共同致函歐盟,表示一致支持執行遣返在歐盟境內的阿富汗難民的政策,它們認為如果停止遣返阿富汗難民,那么,將會鼓勵更多的阿富汗人前往歐洲。
以德國為首的六國態度可能出乎許多人的意料,德國不是一向帶頭接納難民嗎?默克爾甚至說過“德國接收難民數量沒有上限”,怎么突然就變臉了?
其實,對于之前難民涌入的滋味,德國是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
當阿富汗局勢驟變時,德國等歐盟國家判斷大規模內戰即將爆發,而阿富汗有3000多萬人口,哪怕是1%抵達歐洲,那也是30多萬人。所以,歐洲害怕了。
到了8月13日,阿塔拿下重鎮加茲尼,距喀布爾僅僅不到100公里時,德國態度又變了。這時,西方已經知道加尼政權正在崩潰,別說大規模內戰,政府軍就連交火的勇氣都沒有。
德國和荷蘭改口稱,暫時不遣返阿富汗難民,德國內政部長澤霍費爾下令,暫停驅逐阿富汗難民。
它們是將難民當成政治游戲的一部分。因為這時阿富汗已不可能有大規模內戰爆發,哪些人會逃到國外當難民,數量大概是多少?德荷心里是清楚的。
聯名信說的可是“支持遣返”,這下希臘等國不干了,說好的共同遣返呢?
墨跡未干,你們卻又想扮好人了?希臘移民部長米塔拉希表示,無力承認阿富汗非法移民。并建議歐盟找到統一的立場,向阿富汗人發出正確的信息--別過來。
希臘的意思就是,歐洲國家誰愛接誰接,希臘一個難民也不要,反正沒有統一的立場,德國出爾反爾不是逗我玩嗎?
奧地利內政部部長內哈默爾18日則在記者會上表示,奧地利不打算停止驅逐國內的阿富汗非法移民,必須讓大部分難民留在該國所處地區(首個到達國家)。
比利時也不想改口,堅持驅逐政策,丹麥含含糊糊。
在難民問題上再次暴露了歐盟的分裂。德國為了化解改口后的尷尬,8月18日,默克爾表示,應當首先研究如何在阿富汗鄰國安置阿富汗難民?然后,再談歐洲國家接收難民的問題。
默克爾是刀切豆腐兩面光,這些話既符合奧地利提出的難民留在該國所處地區(首個到達國家)的立場,又顯示了德國愿意接收難民的態度。
說白了就是把阿富汗難民包袱甩給阿富汗的鄰國,包括難民飛機第一個抵達國--卡塔爾。
因此,今天網絡熱搜“阿富汗人擠滿卡塔爾難民營”就并不為奇了,所謂難民營,就是美軍的“烏代德空軍基地”里的一幢建筑。美軍運輸機飛到卡塔爾之后,就將他們扔在這里不管。而這些人希望前往美國,否則,根據卡塔爾的政策,他們很可能被遣返回國。
另外,這些滯留在卡塔爾的“難民”,絕大多數都是美國的“合作者”。
CNN在8月15日稱,拜登政府正在努力與卡塔爾協商,以臨時安置數千名曾與美軍合作過的阿富汗公民。換句話說,就是美國付錢給卡塔爾收留這些難民,但美國一個也不想要。
再說阿富汗鄰國對難民的態度,德國這個如意算盤有用嗎?
哈薩克斯坦外交部發言人斯馬迪亞羅夫昨天表示,目前本國不打算討論接收阿富汗難民的問題。
烏茲別克斯坦的態度是可以幫助阿富汗人通過納沃伊市機場轉移到第三國,但不允許留下,首批50名阿富汗難民將在近期經烏茲別克斯坦前往波蘭。
哈烏兩國基本上代表了中亞五國對阿富汗難民的態度。
巴基斯坦不想收,這些難民也不想去,因為巴基斯坦是阿塔的主要支持者。
剩下就是印度,之前已有一些難民(都挺有錢的)通過私人飛機或國際航班抵達印度,但印度也不想發出歡迎更多難民到來的信號。
在“五眼聯盟”之中,只有加拿大移民部部長門迪奇諾表示,該國準備接收超2萬名阿富汗弱勢群體。但說是一套,做是另一套,奧巴馬2105年不是宣布接收10000名敘利亞難民來美國嗎?結果美國國會反對,“民主程序”通不過,完美!
新西蘭昨天宣布撥款200萬美元用于對阿富汗人道主義援助。
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8月17日表示,澳政府無法按原計劃接收盡可能多的阿富汗人。
英國只出一張嘴,說民調顯示過半英國人愿意接收阿富汗難民,但英國內閣沒有任何具體措施。
美國方面,拜登下令政府撥款5億美元用于援助阿富汗難民。
五角大樓發言人之前表示,美國三個軍事基地(位于弗吉尼亞州、德克薩斯州和威斯康星州)準備接收2.2萬名阿富汗公民。連美國媒體也覺得奇怪,為什么不是移民局宣布接收,而是國防部?
美國接收2.2萬名阿富汗公民是不可能的,拜登那5億美元能不能兌現也是個問題。
在阿富汗難民問題上,美國本身就是作惡者,它應當負主要責任,而且地域遼闊,又是人權燈塔,但你見美國接收過多少難民?
中國跟美國最本質差別是:我們是建設者,不是破壞者。
大國要做的是,真真切切為阿富汗結束動蕩造,創造社會穩定的條件,不要去拉一派打一派,繼續挑起內戰。
西方有的組織正在不斷制作悲情文宣,用婦子和孩子來刺激人心最柔軟的部分。但對于“人權NGO”來說這是一門生意,每一個難民背后都有一筆錢,或撥款,或捐款。
像歐洲的"海洋觀察"(從海上接收難民)就是一個來自德國的NGO,與德國另一家NGO“海洋人權”(HRS)關系密切。它的領導人是德國女議員瓦根內希特(社會民主黨領袖拉方丹的情人,后來扶正為妻子)。真正金主是美國的“克林頓基金會”。
而陸上通道則由索羅斯基金會扶持的“歐盟邊境線”(Borderline.eu)這樣的NGO負責。
各色各樣的難民NOG形成了一張非法移民大網,它們影響著西方輿論,左右了西方政客選情。
同樣,那些散播“中國應當接納阿富汗難民”論調的人,真的是在“行善”嗎?敲敲鍵盤不費吹灰之力,但中國憑什么要替美國買單?他們是在為誰的利益說話?在中國炒作阿富汗難民話題,制造輿論,無非是想尋找機會撕開口子。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冤有頭,債有主,不去批判美國的禍害全球,反而勸起中國接收阿富汗難民,別有用心地地玩弄道德和網友同情心,這只能使道德變成一種綁架,使同情心變得越來越廉價,那不叫行善,那叫作惡。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