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歐洲連日暴雨,在很多國家造成了洪澇災害。
德國西部的洪水已造成至少81人死亡,有近1300人目前被認定為“失蹤”,數千人被緊急疏散。德國媒體稱這是“百年一遇”的大洪水。
15日,德國多地出現山體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災害。萊茵河、摩澤河的水位持續上升,多地的公路、航運中斷,鐵路大范圍晚點或取消。德國電力部門統計,超過16萬人目前處于斷電狀態,很多地區通訊中斷,甚至急救電話也無法撥通。
西部萊法州內政部長萊文茨16日對媒體說,洪水剛來時,很多人去地下室排水,結果一些人就淹死在自家的地下室里,也有消防員在營救被困人員時喪生。由于擔心洪水可能蔓延,大壩可能倒塌,成千上萬民眾從家中撤離后,在體育館等臨時避難所或親戚家里過夜。
曾有人問:“如果被帶到一個陌生的國度,如何分辨它是否發達?”
龍應臺說:“最好來一場傾盆大雨,足足下它3個小時。如果你撐著傘溜達了一陣,發覺褲腳雖濕卻不骯臟,交通雖慢卻不堵塞,街道雖滑卻不積水,這大概就是個先進國家;如果發現積水盈足,店家的茶壺頭梳漂到街心來,小孩在十字路口用鍋子撈魚,這大概就是個發展中國家。”
按照龍應臺的標準,德國應當是個“發展中國家”。
災難是可怕的,民眾是無辜的,但此時此刻,我沒有辦法不想起當年中國公知們稱頌的“德國下水道”故事。
我們從小就聽說過兩大神話,一個是日本的小學生,另一個就是德國的下水道,在那些記憶中,德國和日本一樣,嚴謹、認真、一絲不茍,工匠精神,德國制造更是科學、堅固、耐用的代名詞。
他們說:“在中國,最不懼暴雨的城市,不是首都北京,也不是國際大都市上海,而是青島。早在100多年前,德國人就為這個沿海小漁村,設計了足夠使用百年的現代排水系統,其中雨污分流模式,即使到今天,還有很多中國城市未能做到。”
這個段子越傳越神,以至于有了“下水道里德國工程師的油布包”。
王石大師言之鑿鑿說:“德國人當年在青島,沒有修別墅,沒有搞噴泉,把下水道修了。100年后,全中國人都看見了一個從來不淹水的青島!下水道用了百余年,一些接口零件需更換,當年建下水道的德國公司已不存在。經同德國聯系,青島發現存放備件的小倉庫,油布包裝好的備用件,依舊光亮如新....."
2010年6月2日,南都周刊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目是《青島古力:一百年前的遠見,無法復制的德國經驗》。把德國殖民者的功績吹到了天上,甚至造謠說,青島老城區下雨干干凈凈,新城區下雨淹水,中國的下水道就是不如德國的下水道。
但這是個徹頭徹尾的謊言,德國占領青島期間建的地下雨水管道大概有80公里左右,但隨著城市的發展,原有的排水系統已經不適用因此進行了大量改造,目前“德國造”排水系統已不到3公里。而青島市市區的排水系統總長將近3000公里,“德國造”排水系統所占比例不到1/1000。
此外,“油紙包”的說法純屬子虛烏有,當年的下水道一般是陶的、瓷的或水泥的,根本不存在什么光亮如新的金屬零件,德國人的設備到了今天,早就所剩無幾,哪里還有什么“神奇的排水系統”?
這就好比南京的梧桐樹一樣,明明大部分都是解放后栽種的,偏偏有人要吹成“蔣介石和宋美齡”的愛情,實際上南京的梧桐樹只有2%是民國時候的......
德國是個洪澇災害多發的國家,2002年德國薩克森州內澇,城市如同澤國,100多人死傷;2013年南德雨季城市內澇,造成重大損失;2018年德國柏林內澇,首都大馬路上都能開船......德國人真有那么神奇的下水道,為什么自己首都的內澇都無法解決?
洪水這種事情,屬于天災,能夠減少損失到什么程度,一靠平時的基礎建設,二靠災時的搶險救災動員能力。
我們沒有必要嘲笑德國,但是當年的那些地攤文學自然是要被不斷挖出來“鞭尸”的,誰讓他們昧著良心編段子說瞎話呢?
德國的嚴謹、美國的人權、日本的工匠,終究會成為這個時代的笑話,這不怪德國、美國和日本,得怪那些講著中文的精神美國人、精神德國人、精神日本人。
帝國主義發達國家百年前的強大和先進是要承認的,但畢竟百年過去了,我們在發展,它們在停滯,甚至在某些層面上倒退了;舉個例子,當年德國、美國的舉國動員能力,遠勝于大清;但今天,它們的動員能力,是中國的零頭,人民組織動員不起來,真實生產力其實是倒退的,再有“工匠”精神,也無法創造百年前的奇跡。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不要總是跪在地上仰視人家。有些人不是做了桃花源中人,而是做了山頂洞人,總是擺脫不了低人一等的“殖民地奴才思維”,把洋大人吹到了天上,仿佛做走狗、做買辦的自己就能與有榮焉。
在2021年,論基礎設施,論基建能力,論生產力,論組織動員,搶險救災?那真的沒有必要謙虛。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