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文案事件,有網友解讀出“扎心”;有網友解讀出“喪文化”、“負能量”;有網友解讀出走心的文案需要技巧;有網友解讀出支付寶被“豬隊友”害了,十六家基金公司成為“池魚”……
我看到兩個大字:營銷
第一步:“定制”的微信朋友圈
滿屏文章里都提到“朋友圈里……”。可是到現在,我也不知道,這個文案最初是從哪個朋友圈里熱議并傳播開的。
所以,我大膽地猜想,這是某個或者某些定制的“朋友圈”,特意挑選出來的,支付一點兒推廣費;或者干脆使用自己經營的朋友圈,專用于發布、炒作各種信息。這次的文案也一樣操作:先制作出文案,然后投放到定制朋友圈里。
這一步有什么用呢?擴散信息,不可或缺。
現在,微信朋友圈擴散信息的速度相當快,起碼比發布廣告(不論在何種載體上投放)速度快上許多。
而且,在散布信息的同時,也一并傳播預設的指向性的意見。
第二步:“標配”的網文
網上這么多文章當中,我猜,肯定有為數不少的文章作者就是之前微信朋友圈的作者,或者是同事、合作伙伴之類。
但演員也有修養,推廣也有技巧。把寫文章推廣放在第二步,顯得更自然,更真實,更客觀。不那么刻意和突兀,好像真的有很多第三方在評論這個文案似的。
這些文章大致分為三種類型:
一種是“刻意重復型”。這部分文章最多,除了標題略有創意(gai dong)之外,在內容上完全沒有“誠意”,通篇都是事件回顧,重點在于非要把文案完整地“回放”一遍,最后以一句“你怎么看呢/認為呢?”結束。
不知是有心還是無意,反正效果是有的:網友們一遍一遍地“被復習”文案,文案本身越來越熱,流傳范圍越來越廣。
這種文章,圖片很豐富——都是復制粘貼的;沒有一句評論——是最省時省力的。借用網友對文案的評價:這種文章,拼圖合格,營養為零,誠意為負。
第二種是“扎堆批判型”。這部分文章,標題都很接近,一定包含有“扎心”二字。文章內容最好采用第一人稱,講述親身“扎心”經歷,或者來個網友“扎心”留言大集合。
效果是有的。“火力”集中,目標更容易被“攻克”。網友們反復地看到“扎心”二字,最終很可能一看到“扎心”這二字就聯想到這次特定的文案。
“扎心”的標簽,從一開始就被貼上了,“始作俑者”不知是誰。看過之后,覺得還真有點被“扎”。畢竟,文案也呈現出一些社會現狀。
但,在我看來,真沒那么“扎”。扎“心”是次要的,扎“眼”才是正事兒。
只不過,從來只看見文章寫“扎心”,不見有文章寫“扎眼”。
第三種是“反雞湯營銷型”。有網友直指文案代表了“喪文化”。對于“喪文化”,人民網等媒體早已專門撰文嚴重批評過了,反對喪文化是人民群眾的主流意見。反過來,認為“喪文化”包含正能量的意見,就顯得特立獨行,能夠脫穎而出。
這次的文案事件,又成為一個契機,更多文章給“喪文化”正名,當然有不少文章是舊文,這次又翻找出來繼續用。
效果還是有的。只要反雞湯的文章能抓住眼球,那么讀者就會從“喪文化”聯想到最新最熱的文案。
實際上,在逐“喪”的過程中,你又被商家消費了一次。
所以,別再無目的地追逐“喪”元素了,那只是精神垃圾;別把身陷“喪”當做時尚,那只是頹廢;別選擇“喪”當做宣泄的途徑,那只是一條死路;別認為“喪”只是自嘲,那只是可笑;別認為“喪”還有“文化”可言,那只不過是營銷利器。
第三步:“恰當”的“道歉”
“恰當”主要在兩點:時間,措辭。
時間點要恰當。太早,顯出策劃的痕跡;太晚,會產生“不真誠”的負面影響。所以要不早不晚,才能既顯得真誠,又能“挽回”一些形象。
措辭要恰當。要放之四海而皆準,要最含糊其辭,要最無關痛癢,要顧左右而言他。
至于“道歉”,加上引號,是表示我從字里行間沒有看出絲毫道歉的味道。
什么叫做“選擇了最不恰當的”?我倒想問一句:為什么會做出最不恰當的選擇?選擇的動機是什么?理由又是什么?
什么叫做“沒有傳播負能量”?我想問一句:如果是正能量,為什么招來廣泛的反感意見?
就在網友明確指責文案價值觀齷蹉不堪之后——好吧,如果這是文案的致命傷,我想,在道歉的時候,應該重點回應一下吧——但是,道歉公告就輕描淡寫地過去了。
說明什么?只能說明這道歉也沒有什么誠意,只不過是策劃的程序中的一環罷了。
相比,支付寶的公告的措辭,確實更有水平(han hu):
有文章稱:這闡釋了支付寶的價值理念。
對不起,我確實沒看懂這句話在說什么,我更沒看出什么價值。
請問:認真生活是什么樣的生活?每個認真生活的人,值得被什么認真對待?被誰認真對待?
我不知道答案。說這些話的,一定也回答不了我的疑問。不,說這些話的,并不考慮這些。
第四步:“罕見”的“批評”
事后突然來了一個“痛心”的批評:“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對這一事件高度關注,對該事件給行業造成的負面影響感到遺憾和痛心。”
有網友問: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是個什么機構?真會蹭熱點!
不上網搜一下,我也不知道有這個協會的存在。難怪網友質疑該協會此舉是為了刷存在感。
是啊,有牌照的私募基金也不是數不過來。為數不少的私募出了問題,跑路了,沒見該協會出來發聲。出來發聲了幾次(也是搜索后才知道),也是在跑路了、錢沒了、司法機關處理了之后。給自己整出一個“馬后炮”的形象,難怪網友不待見。
但是,正所謂“物以稀為貴”,平時少見,關鍵時候更能引起關注。
解讀了四步,來看看效果:
“醉翁之意不在酒”,看出來了嗎?
基金、理財這些概念又火了;
支付寶、螞蟻財富又賺足眼球了;
十六家基金公司又被重點關注了……
其實,道歉公告里的一句話可能是最接近實際的:“鼓勵年輕人關注理財”(天吶,竟然用“鼓勵”這么含蓄的詞,實際上是赤裸裸地qi pian)。現在效果有了,確實再一次引發網友們對理財的關注。
螞蟻財富,讓網友們不得不聯想到螞蟻聚寶、螞蟻金服,于是上網一陣熱搜。效果有了,不僅搞清楚了幾只螞蟻的前世今生,而且進一步熟悉了老大哥zhi fu bao。
文案本身就明顯地列出了基金公司的名稱,道歉里面再點出來一次,網文再重復不計其數次,就連證監會發征詢函這樣的新聞也“順帶”“推銷”了這些公司……效果有了,相信準備投資基金的人一定會首先、重點考慮這些基金。
回頭去看看“道歉公告”,哪里是在道歉,分明是在做廣告。
真是步步為“營”啊,“營銷”的“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