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防中國青少年意識形態出現極端主義思潮
——“侯聚森被圍毆”網絡輿情研判報告
7月22日下午,“@侯聚森-側衛36”在校門口被一群不明身份的青少年持械圍毆,身上多處受傷住院。24小時內,該輿情持續火熱,引發主流媒體、社會媒體、境外媒體、輿情智庫,以及各方網民熱議,輿論場上觀點各異、眾說紛紜。
微博上,“@共青團中央”和“@山東共青團”是第一時間關注跟進該輿情的重要賬號,使用的話題#網絡愛國青年校門口被群毆#已經登上熱門排行榜,閱讀量超180萬次,跟評6000余條。深度圍觀該輿情事件,有幾個敏感點需要特別重視:
1.該輿情是由線上立場爭議(愛國與媚日)演變成線下的有組織暴力行動;
2.當事雙方皆是青少年,意味著意識形態斗爭的低齡化、低門檻化日益嚴重;
3.隨著貼吧信息“防衛省已經在我賬戶上打了400美元”等一系列網絡信息被曝光,該事件的毆打方疑似與境外組織有聯系;
4.該網絡輿情的大規模爆發,預示著虛擬社會的“網絡人肉搜索”,已經向現實社會的“暴力恐嚇犯罪”蔓延;
5.新形勢下,某些群體利用特殊文字符號、圖片視頻等形式傳播反華反民族等極端主義思潮,已經成為亟須重視的課題,進一步加強輿論場平臺的自我約束和管控迫在眉睫。
根據該輿情發酵態勢,研究輿論場主流群體的各方聲音,目前網絡輿情總體表現如下:
一.媒體介入,總體以報道事件本身為主。人民日報客戶端、中華網、新民網等官方媒體,新浪、搜狐、百度、凱迪、天涯等門戶網站等100余家國內主要媒體紛紛跟進該事件,絕大多數圍繞事件本身作報道,未表現出明顯的傾向性意見。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晚報”官方微博立場堅定、態度堅決。自媒體賬號“@老榕”把事件責任推向被毆打方,稱侯某主動“約架”,“愛國”不是網上下暴力的擋箭牌。“@北京晚報”根據警方權威信息,當面駁斥“@老榕”:“沒看見‘主動’兩個字,是不是你自己加的啊?跟你觀點不同的人約你見面就能合理合法的揍你一頓嗎?”總體上,鳳凰網評論以聲援“愛國者小候”為主,網易、頭條新聞、澎湃新聞評論則出現大量嘲諷“愛國即五毛”的言論。此外,社會正能量網站是本次輿情跟進的主力軍,觀察者網、正聲網、紫網在線、獨家網、西征網等20余家網站分別刊文、發博,表達鮮明的觀點態度,嚴厲批判媚日種族主義思潮。察網刊登長篇文章《侯聚森事件:暴力團伙背景被察網讀者查出和納吧關系密切與老榕有互動》,深度披露該事件的來龍去脈,揭露境外勢力、網上公知、納兔吧團隊(疑似毆打方)的背后關系網。
二.負能量洗地,總體以企圖反轉輿論為主。圍觀網絡整體表現,可以發現“@假行僧老鞏”、“@老榕”、“@榮劍2001”、“@報人老羅”、“@麒哥歸來”等一批自媒體賬號一直揪住“約架”一詞,為毆打方洗地,企圖反轉輿論,將該輿情“辯解”為只是一次普通的約架行為,是普通的治安事件,與極端主義、網絡戾氣無關。當下,被網民稱之為公知的這一類自媒體賬號使用的“洗地”陷阱主要包括:
(1)約架只是年輕人“鬧著玩”;
(2)被毆打方不是愛國青年;
(3)這只是普通的治安案件。
借以上三點攻擊“@共青團中央”發聲,以團中央發言不謹慎作為輿論逼迫的主要武器。實際上,這是在刻意掩蓋一個重要的既定事實:因愛國言論導致網絡暴力人肉搜索,再演變成現實暴力!此外,毆打方網絡言論“不卸胳膊,對不起投資者”、“你們意味這就結束了?其實好玩的才肛肛開始”,這類威脅恐嚇言論本身就是帶有極端主義思想的違法過激行為。另一種輿論逼迫武器,是以被毆打方曾參加過網宣員培訓,借機攻擊小候是官方“五毛”誘導輿論。例如“@鋼鐵俠”嘲諷“共青團中央讓一名高中生,一個面臨高考的孩子成為自干五,成為所謂的愛國青年,這就是你們所倡導的正能量?”
三.官方跟進,總體以表明堅定態度為主。在該輿情事件中,“@共青團中央”等團線官方微博第一時間發聲,表明堅定態度支持“愛國”正義方,“侯聚森,你不孤單,我們都在你的身旁!”成為團線網上主流聲音。正因為官方的勇敢“亮劍”,“@共青團中央”成為一些網絡賬號圍攻的眾矢之的,一些網絡噴子使用“婊子”、“尸體”、“殺你”、“共狗”等臟話侮辱“@共青團中央”,措辭非常激烈、惡俗,手段卑劣、下流。作為涉事地管理部門,“@文登警方在線”在官博公告中用了“相約”和“肢體沖突”這樣的字眼,成為了網絡爭議的焦點。事實上,這未必是有意包庇犯罪嫌疑人或者試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只是可能尚未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昨日晚,“@文登警方在線”再發消息,四名涉案人員已經被抓獲。由此可見,山東警方正在通過案件調查,積極跟進該事件。此外,“@紫光閣”、“@思想火炬”、“@大眾網”等20余家官方機構的新媒體賬號也發布聲音,堅定支持愛國正義方。
四.網民團結,總體以反對暴力戾氣為主。從中國互聯網輿論斗爭發展的長遠形勢來看,發生“線下暴力”實際上是必然現象,只是時間早晚問題。被網民稱之為公知、營銷號、推墻黨、鑿船黨的等一些群體依靠境外勢力、NGO等組織,擁有大量的幕后資本支持,通過金錢一直在做很多“事情”,而廣大網民,包括自干五一直以來都是無組織、無管理、無保障的網絡群體,僅僅依靠堅守愛國底線作為信念支撐,自發、自主、自愿地維護著祖國的利益,并與反華反民族勢力開展持續的輿論斗爭。不夸張的說,愛國被掛路燈、愛國就得挨打,是個必然趨勢,單打獨斗的網民面對資金充沛的推墻勢力有組織攻擊,處于絕對的弱勢地位。面對如此惡劣的輿論環境,在該輿情事件中,各方有影響力的網友自媒體賬號發表大量文章見解,“@種花家的小小兔”發表《關于侯聚森被打這件事大概的前因后果》,“@孤煙暮蟬”發表《逆向種族主義,我們要對你們說不》,“@張憶安-龍戰于野”發表《網絡不該成為混亂之源》,“@千鈞客”發表《愛國青年侯聚森被毆打彰顯網絡反動力量暴力化》,“@地瓜熊老六”發表《愛國為什么這么難》,一系列網評長文強有力的駁斥網上戾氣、網下暴力。此外,以揭露真相、反對暴力、警惕不良思潮的觀點意見,通過網民的大量轉發擴散,亦成為了輿論場的重要聲音,例如“@吳德祖”:“愛國青年被毆打,憤怒!關注!譴責!”,“@健康媒體王炎”:“候聚森被毆案,適用新頒布的《國家安全法》”,“@書香滿心”:“謹防網上推墻向線下暴動轉化”,“@如皋老貓”:“意識形態斗爭向網下推進”等等。“@平民王小石”、“@梅新育”、“@點子正”、“@椒江葉sir”等100余網友的聲音也占據了一定網絡主動。其中,也有一些“理中客”思路在自網絡中傳播蔓延,以“不站隊”名義表達不同意見,這種“理性”實際上被認為是一種理性錯位的跑偏思維。
五.境外冷淡,總體以圍觀輿情發展為主。在中國多次重大公共突發事件和網上輿情事件中,頻頻發布反對和質疑聲音的不少境外媒體,此次表現出中和、平緩的態度,新聞稿僅僅闡述了事件本身,無明顯的傾向性觀點,猜測該輿情主要與媚日勢力有關,第三方境外勢力以圍觀輿情后續發展為主。
通過該輿情事件,可以明顯看到一種有趨勢的跡象,有一種勢力正在煽動網絡民眾,尤其是青年網民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傳播愛國觀念的網友進行定點攻擊并意圖清洗。網絡觀察表明,很多網上敢于發布愛國言論的自媒體賬號在網上與現實中都遭遇過這樣的圍攻。
總的來說,該輿情會進一步促使愛國網友聯合成更加團結的自衛反擊組織,同時,對于“謹防中國青少年意識形態出現極端主義思潮”這一嚴重網絡社會問題,將成為輿情觀察者長期研究的核心課題。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