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23期《求是》雜志圍繞“依法治國”這一主題,刊登了系列理論文章,其中,喻中同志的《為什么不能走西方憲政之路》一文,專門就憲政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汪亭友同志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核心要義》一文也對當前一些敵對勢力企圖以“法治”為武器、以“憲政”為目標,企圖否定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卑劣行徑進行了批判。這一系列理論文章經(jīng)求是網(wǎng)推廣后,均得到良好網(wǎng)絡輿論反響,也對近期的“憲政”之爭予以正面回應。
這次“憲政”之爭,有的同志認為是源于《紅旗文稿》2013年5月25日刊發(fā)的人民大學楊曉青寫的《憲政理念屬于資本主義而非社會主義》一文;有的同志說是源于2013年《南方周末》的新年獻詞;也有同志認為這是自2012年底起的一系列事件,把“憲政”變成了網(wǎng)絡熱詞。
這次爭論有兩個特點:一是概念模糊,憲政否定派、自由憲政派以及社會主義憲政派等派別對概念的分析不夠透徹;二是“火藥味”太濃,爭論過程中充滿了人身攻擊、人肉搜索和謾罵。總體而言,這場所謂的爭論不像正常的學術探討,而更像一次網(wǎng)絡對罵。
其實,無論討論什么范疇的學術問題,首先應該把概念說清楚,明確概念的內(nèi)涵和外延。什么是“憲政”、什么是“西方憲政”、什么是“社會主義憲政”、什么是“憲政夢”都可探討,但在文章中應該開明宗義指出:“我這里所說的憲政是……”如果沒有這樣的文章總基調,爭論也就永遠沒有結果,討論也會變得毫無價值。我們不妨梳理一下近年來“憲政”之爭背后較為混亂的邏輯概念。
2013年6月5日,寒竹在《觀察者網(wǎng)》上說:“通過對爭論各方的觀察,覺得憲政這個概念引起的爭論跟這個概念缺乏嚴格的定義有關。事實上,爭論的每一方盡管都是圍繞著憲政這個概念而展開,但各方對憲政這個概念的界定有很大的不同。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由于概念上的含混才引起了眾多的爭論。”《觀察者網(wǎng)》在同一天發(fā)表余亮的文章,認為“不僅是各路學者,還有性學專家、半吊子軍事專家、藝術家也紛紛加入憲政討論大潮”,“有趣的是,很多大V參與這個論題時,都會主動先說:我也不清楚什么是憲政。”“所以,你搞不清楚各色人等借著‘憲政’這個詞到底在說什么。”就是《南方周末》那個所謂的新年獻詞也只是提及了“一個自由、民主、富強的憲政中國”這樣非常模糊的概念。2103年6月26日,舒貝在《求是網(wǎng)》上說“憲政這個概念的不清晰,是造成這場紛爭的主要原因,不同立場的言論各執(zhí)己見,誰都無法說服誰,甚至大家都無法心平氣和去講道理,因為每個人口中的‘憲政’甚至都不是同一事物。在這樣的背景下,再多的辯論和討論都是沒有意義的。”
這次“憲政”之爭,除概念不清外就是火藥味甚濃。討論學術問題要擺事實,講道理,把“理”講清楚,才能以理服人。但這次所謂的“憲政”之爭,有些人上來就“打棍子”、“扣帽子”,甚至搞人身攻擊。《紅旗文稿》發(fā)表楊曉青的文章后,有些人不是就文章本身的觀點進行討論,而是發(fā)動人肉搜索,展開大規(guī)模的謾罵、造謠等攻擊行為,甚至電話打到人家家里進行恐嚇,等等。而《南方周末》的那篇所謂的新年獻詞,在網(wǎng)絡上一經(jīng)刊發(fā),許多人大概看都沒看就發(fā)出一片叫好聲。
綜合以上兩點來看,這次“憲政”之爭的實質,就是一些敵對勢力,采用偷換概念這一慣用手法,打著“憲政”的幌子,兜售西方的價值觀,不是什么概念清晰不清晰的問題。他們不是去討論“憲政”問題,而是用西方憲政中的三權分立、司法獨立,多黨輪流執(zhí)政和軍隊國家化等,從根本上否定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因為一旦我們采用了“憲政”或“社會主義憲政”的國家表達,把“憲政”當作指導性的基本政治概念,國內(nèi)自由主義主導的憲政思潮會更加泛濫,境內(nèi)外敵對勢力就有了對這一新提法做出肆意解讀的空間,一步一步地來逼迫我們用自由主義的憲政理論主導所謂的“社會主義憲政”。
我們也可以看出,當“憲政”一詞被隨意地作為某些命題的縮寫版對待時,就會很容易陷入概念含混的是非爭議中。這種混淆概念的做法,被境內(nèi)外一些自由主義知識分子嫻熟地利用和聲張起來,借用“憲政”這一最有可能改變中國政治體制的突破口和否定四項基本原則的政治“王牌”,極力宣揚“憲政”的超階級性和普世價值性。有計劃、有預謀,打著學術探討的旗號,使用偷換概念的伎倆,擾亂人們的視線,掩蓋其實質。其背后骯臟的政治目的,就是要在中國取消共產(chǎn)黨的領導,顛覆社會主義政權。如果我們一味地跟著他們的節(jié)奏走,結果就是越討論事情就會變得越混亂!
當然,我們的許多同志已也看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馬鐘成同志在2013年8月5日《人民日報海外版》發(fā)文說“憲政”本質上是一種輿論武器;鄭里同志在2013年8月20日的《海疆在線》發(fā)文說“憲政”理論是對中國改革的干擾和誤導;2013年8月19日,高翔同志也《海疆在線》上發(fā)文說憲政潮是對十八大精神的挑釁,等等。他們都指出,敵對勢力借用“憲政”否定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實質,可惜的是沒有指出其使用的手法,仍然讓人感覺到好像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從而遮掩了人們對“憲政”之爭實質的認識。
以復雜和模糊的概念對一些政治問題進行學術理論包裝后再行推銷,是一些勢力進行意識形態(tài)滲透的基本手段。不光“憲政”爭論如此,關于“普世價值”,“民主”、“自由”等熱點話題的爭論也較為類似。面對意識形態(tài)日益激烈的斗爭形勢,我們一定要擦亮眼睛,真正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去對待這些問題,分清哪些是正常的學術討論,哪些是敵對勢力蓄意向我們發(fā)起的進攻。要把黨和人民90多年奮斗、創(chuàng)造、積累起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發(fā)展。把學術研究層面的爭鳴和意識形態(tài)的分歧,結合我國獨特的歷史淵源和現(xiàn)實境況,進行深入的辨析和澄清。在這個問題上,我們的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頭腦一定要保持足夠的清醒。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