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逝者致哀……
本計劃寫一篇2014年的輿情分析總結報告,不想寫了大半,上海噩耗傳來。于是2014年的輿情分析總結報告索性刪了,開始觀察上海事件。文藝青年是研究輿論的,出于對逝者的尊重,認認真真寫一篇輿情分析報告,用以祭奠逝者。再次向逝者致哀……
擺事實,講道理。
事實一:突發事件發生。
事實二:各路媒體(包括自媒體)蜂擁而上,角度五花八門,內容亂七八糟。有靠譜的,有不靠譜的。謠言四起,眼花繚亂。
事實三:針對上海和外地人的地圖炮相互開轟,并有人在線下開始操作。
事實四:上海官方忙著處理各種事務,然而他們的聲音夾雜在各種聲音之中,被海量信息淹沒。并且無論官方此時用什么處理方式,無論什么內容,都在被質問,錯的被質問,對的也被質問。
事實五:吃人血饅頭的依舊吃著人血饅頭,不尊重逝者的依舊不尊重逝者,尤其是南方系無良媒體和記者,使得逝者學校不得不為此事明確發聲要求尊重!講到這里要插一句評論:
誰無親人?無良媒體和無良記者有沒有人性?
這不是文藝青年揮舞道德大棒打誰的問題,對生命的敬畏是起碼的人性,為了廣告費、為了點擊率、為了吸引眼球,就可以什么都不管不顧嗎?這已超出了新聞報道和輿論的基本需要,而是赤裸裸的對逝者尊嚴的踐踏!
天佑以及和天佑一樣的人現在都在哪?
為什么如天佑這種多次發布煽動仇恨言論的人屢禁不止?
現在迫切需要立法,為新聞報道和輿論內容進行一個起碼的規范,迫切需要劃出一條不可逾越的底線!
事實七:各種技術指導帖出來,轉發諸多,閱讀與討論太少。
事實八:借事件斂財的事情已經開始有苗頭了,但尚未成大規模氣候。
事實九:拿國外無事故來與國內比較妖魔化國民素質低的內容出現,為此不得不有網友再列出國外有事故以及處理情況與國內比較,證明突發事件之所以是突發事件的原因與國民素質無直接必然聯系。
事實十:新媒體從業者在利用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特性區別,發起了專門針對傳統媒體的絞殺戰——這是如同各個行業的新手以挑戰權威,來確定自身地位一樣的行為。
-----------分割線-----------
此次事件的疑點如下:
疑點1:對于上海這座城市而言,這樣的人流量并不是節日當天才會有的。即便是平時,即便是不在當時,相信上海也會有其他的時段,有這樣的場面。作為一座國際化的大都市,巨大的人流量是很正常的。通過事情發生時和事后的處理來看,上海官方也是有著完備的應急機制和預案的。
元旦,既不是圣誕節,也不是春節,更不是情人節,國慶節,習總剛剛為全國人民點贊之后,第二天的報紙頭條必然可以確定是頭版頭條的時候,各個報紙版面已經可以確定,印刷幾乎完成的情況下——大家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媒體從業者,你已經忙碌了一年,完成了一年的工作,在國家領導人發表了新年演講之后,你會怎么去排版編輯你的新年第一天的報紙內容?新年新氣象,一篇鼓舞人心的講話,一篇來自官方的感謝,一切順理成章——偏偏這件事就發生在了本身就是輿論焦點、國家最重要城市之一的上海。如果說這是疑點,那么證據是不充分的。為了避免有立場嫌疑,文藝青年決定引用文藝青年批評多次的媒體“澎湃”的報道,以及被稱之為五毛的環球時報的報道截圖下來大家自己看:
文字如右:“澎湃新聞【警方調查撒代金券和現場持刀傳言】上海警方消息:踩踏事件具體位置在外灘陳毅廣場南側匝道。監控發現,昨晚23時30分許,該區域情況異常,人員滯留。警方先后增派500名警力參與救援。對于傳言有人從高處撒代金券引發踩踏和有人現場持刀,警方表示仍在調查,一有消息將及時發布。#上海外灘踩踏事故#
1月1日 16:10 來自 微博 weibo.com”
如果屬實,那么大家可以考慮一下,誰會這樣做?如果不屬實,大家又可以考慮一下,誰會這樣做?按照誰獲利誰推動原則來倒著推——畢竟很少有人會去做什么損人不利己的無用功。
專家說上海應急預案和機制不完善,上海官方麻痹大意,本身就是在開玩笑。非典之后,國家建立了應急體系,說一些小地方的政府麻痹大意,沒意見過世面,還有那么點兒道理,說上海沒有意識?簡直就是開玩笑!上海官方的官員因此事件被追責是可以肯定的,這屬于安全事故,毋庸置疑必須處理。但是,借此事將矛頭擴大到整個上海官方的應急體系,實在沒有道理。
疑點2:一座城市的承載量畢竟是有限度的。但是在這種突發事件發生的時候,拿外地人來說事兒,無論是出于什么原因和目的,都是錯的。這一點毋庸置疑。在微博上開地圖炮的人很多,尤其是在突發事件時,各種地圖炮都會出來。只是:突發事件發生和善后處理時,但凡有點兒常識的人都知道,這是一個需要團結的時間段,任何人為割裂、撕裂各個群體、各個階層的行為,在這個時間段上都是錯的。突發事件那么多次了,為什么每次都偏偏是在有突發事件的時候,這種地圖炮才會顯得如此賣力氣?很多時候,文藝青年認為地圖炮一直存在,而且絕非無人關注——但突發事件時,真正理性并且有一點兒判斷能力的人,都不會發出這種刺耳的聲音??墒瞧桶l生了。例如:
如果是需要開地圖炮來表達觀點,那么理論上來說,任何時候都可以,除了突發事件的時候不行。這是起碼的人倫道德底線。前半段合理的表述,后半截將矛頭指向對準了外地人,兩者的結合是存疑的——因為即便是在西部人少的地區,如果處理不當,也是會發生這類事件的,這類事件的發生,與哪里的人無關,與事件發生時當時的人流量有關。這個時候開地圖炮割裂不同群體、割裂不同階層,到底是對誰有利?還是那句話,誰有利,誰推動。
最最奇怪的是這個事情:
真的會有人去在這個時候去和警察發生沖突?!警察在這種時候正在忙著調查疑點,搞清楚真相,誰會在警察忙的焦頭爛額的時候給警察找事?如果這個信息屬實,那么這些人不應該驅散,應該抓起來問問他們是怎么想的,是誰讓他們這么做的。
疑點3:誰會去沖擊醫院?
想回答這個問題非常簡單,換位思考一下:你的親人正在醫院救治,你在醫院外面等候。你心里很著急,但是此時你是會去沖擊醫院,破壞醫療秩序,讓救治無法正常進行,還是會在外面等著醫生們通報消息?因為稍有常識的人都會明白:搶救,治療,這些都是很專業的醫療技術,你就是在邊上看著醫生搶救,又能做什么?除了添亂什么都做不了,反而會影響救治。因此,最正常的表現往往是焦急的等在外面——完全沒有必要去沖擊醫院,甚至和警察、保安發生沖突。那么是誰在沖擊醫院呢?
疑點4:這件事情計劃生育也要躺槍嗎?
事件發生,和計劃生育到底有什么關系?這種事情計劃生育也要躺槍嗎?除了中國大陸,其他沒有實施計劃生育政策的國家就沒有這樣的事情嗎?看似在支持計劃生育的言論,實際上是在黑計劃生育——黑計劃生育,是在黑基本國策,黑基本國策是在黑什么,就不用文藝青年解讀了吧?
這四個是此次事件的疑點,這四個疑點和上面的一系列事實,背后分別點出了2014年乃至以前輿論的各種焦點和特點:1、刻意制造不同群體沖突,包括警民、醫患、外地人與本地人等等,2、否定基本國策實際上是在打擊中共的公信力,政府公信力,3、重大時間節點的事件炒作,4、借突發事件、群體事件弱化抹黑及輿論攻擊中國國民素質,打擊國民自信心以及破壞國家形象,5、輿論在各種事件中的利益關系。
------分割線--------
事實擺完了,疑點也擺完了,下面開始講道理。
每一次的突發事件、群體事件,對于輿論圈從業者而言,是一些人的痛苦,是另一些人的狂歡節。無論立場、觀點,所有輿論機器都在大馬力開動著。對于因此感到痛苦的人而言,必須犧牲與家人團聚的時間來做些什么,說淺薄一些,這是工作性質,說沉重些,這是職責所在,為逝者還原一個真相,是良心。而對于因此開始狂歡的人而言,這一切都是生意,意味著點擊量、瀏覽量、閱讀量以及背后的廣告費、推廣費、中介費等等等等。
前一種人如解放日報。連夜修改版面,卻要面對“西蒙周們”的質問為什么是豆腐塊兒——卻根本看不見南方系連豆腐塊兒都沒有。報道的要挨罵,不報道的反而沒事兒。實際上,這是后一種人在對前一種人的圍剿。不信?不如隨便搜搜那個所謂官方背景的輿情機構人民輿情的各種總結和觀點——人民輿情說要統戰“意見領袖”,這些意見領袖就包括上面說到的天佑這樣的人——只是,賺錢無可厚非,把輿情輿論當生意也無可厚非,然而,你們卻因此批評不訂你們輿情產品的地方政府,人民網官博一遍一遍報道死亡人數,強化并傳播負面情緒,到頭來了還要統戰例如天佑這種王八蛋,文藝青年特別希望祝華新能出來說說:
你人民輿情統戰天佑這個王八蛋到底有什么意義?!
而自媒體的產生,使得輿論更加混亂。每個人都是報道者,每個人都是記錄者。從不同的角度,說不同的話。在這種大背景下,輿論工具實際上處于一個濫用狀態。個人情緒通過輿論工具被無限放大,各種各樣真實的信息被掩蓋,事實的真相無法讓所有人知道。更有甚者在利用輿論左右司法等等等等。
或許有網友不明白這些與上海事件有什么關系。文藝青年想告訴大家的是,作為業余輿情研究者,現在看見了另外一個事實:
事實十一:2015年開年的輿論氣氛已然被決定,各種各樣鼓舞人心的信息都無法被傳遞出來,無論官方民間,輿論場一片悲戚,看不見希望,也看不見未來。
預測一下:頭七估計還有人要找事。正常的祭奠是需要的,我們也需要一個可以哀悼逝者的條件、環境,然而,哀悼逝者,并不需要借逝者去鬧事,去擾亂輿論。
最后,還請各位網友理解。文藝青年是研究輿論的,并不是研究具體事實的。上海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文藝青年個人只選擇相信具有全面調查能力的官方消息,而不會相信任何謠言。作為一個業余輿情研究者,這篇看似冷血、看似無情的輿情分析,是站在事實之外,研究輿論情況的分析。做文藝青年可以做的,就是對逝者最好的哀悼。
因為分析清楚了,大家就會明白:我們需要的是關注而非炒作,更不是借此事來抹黑攻擊做生意。
逝者需要的是安寧。
向逝者致哀。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