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后主劉禪在位時,宦官黃皓深得劉禪寵信,但因諸葛亮一直對太監沒有好感,所以黃皓在宮中沒有太大的影響力;黃皓在宮內大玩權術,扶植親信,并曾經幾次想離間后主與諸葛亮的關系,但是后主對諸葛亮還是很器重的,加上阿斗本身就是個軟骨頭,所以他的陰謀沒能得逞。
蜀國建立之后,其內部的爭斗從來沒有停止過,各派勢力一直在爭權奪利,而諸葛亮極力維護內部團結,最重要的一項措施就是執法公平,讓大家都有言論自由。而暗中與魏有勾連的黃皓漸漸有了出頭的機會,極力發展自己的黨羽,不斷讒言蒙蔽阿斗,甚至在諸葛亮帶兵出征后,都能忽悠著阿半發旨將諸葛亮征戰半途中調回,理由居然是對諸葛亮心生懷念。同樣,后來在姜維伐魏時,黃皓又向后主進讒言,以至于后主急忙把姜維召回國。差點被姜維怒殺,卻偏偏又給阿斗攔下保住性命。再后來,鄧艾殺至蜀國,聞聽黃之惡名,將殺之,黃皓賄之,免于一死。但也有一說,黃皓終為司馬昭凌遲處死。
這段歷史,勾勒出一個活脫脫的玩權弄術之奸臣,狡詐而狂妄自大,居高位而暗通敵國。一千七百多年過去了,黃皓的身影一次又一次出現在中國各朝各代的歷史中,直至今日。
人民網副總編輯、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秘書長祝華新就是當代的黃皓。在25年前那場運動中,祝就扮演了一個反華勢力急先鋒這樣一個角色。當時祝華新在《人民日報》工作,因其積極配合王若望、方勵之等民運人士搞反共活動,受到鄧小平批判。而祝華新不思悔改,在學潮期間與馬立誠一起組織煽動《人民日報》內部員工參與動亂,高呼反共口號,一路贏得掌聲如雷。就是這樣一個反骨,在學潮后雖然被“留黨察看”,但一年后卻又奇跡般恢復黨員權利,祝華新的偽裝和應變能力不容小覷。當年黃皓被諸葛亮看出不端之品行,只惜過于小看于他,未能把這個小太監置于死地,終留下了一大禍患。
1989年后,祝華新便在人民日報扎下了根,從一開始的青年記者、有過污點的民運分子慢慢漂白身份,漸漸成了中央黨報的骨干成員。但輿情專家、網絡評論員的外表,卻從未掩飾過他向往西方普世價值的本質內心。在以后的日子里,祝新華不但寫下如《人民日報,叫一聲同志太沉重》系列報史札記、《網絡輿論倒逼中國改革》等明目張膽貶損中國國體政體、為網絡謠言美化的文章,還極力為右翼網民骨干搖旗吶喊,站陣助威,他曾不止一次地吹捧薛蠻子、李開復以及詆毀邱少云是烤肉的作業本等人,稱他們“智商優越”、“知識化、專業化程度很高”、“誠懇”、“具有道德反省和良知”。同時對諸如炎黃春秋這種赤裸裸的漢奸媒體盡顯贊美之詞,肉麻之至。同時對愛國網民統一蔑稱為草根網民,極力貶損“草根文人”連帶著貶損一些基層網管干部,“吃地溝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將下崗工人、左翼網友統統貶斥為文革余孽,并稱這些人“缺乏理性的思考”、“專業化程度極低”。
如果說當年的黃皓對阿斗獻媚,那只是一種生存和利益上的需要,而祝華新抑左揚右,極力反黨,則是對西方反華勢力的獻媚之舉。由此不難看出,祝華新的這個所謂人民網輿情監察室,只不過是用于他個人欺上瞞下煽動反黨的一個平臺,祝對上級領導不止一次地說過:“每次看網上的信息(負面)總覺得天要塌下來了,可是走進菜市場卻發現其實什么事都沒有發生”,他還補充說道:“大部分人民還是十分擁護黨和政府的,網絡民意并不能代表主流”。而事實上他公開鼓勵公知造謠,認為只有謠言才能倒逼真相。如此玩弄權術之人,與當年的黃皓何其像!
祝華新之所以不斷利用自己擔任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秘書長的工作崗位上的優勢進行反動宣傳,為反華反共勢力作后臺,極力推動反共言論傳播擴散,其目的就是為了反共賣國勢力能夠不斷地進入體制獲得政治資源,不斷地擴大政治權力,為最終推翻共產黨,實現資本主義憲政而奠定人事基礎。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