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遼寧日報》頭版公告并在4版整版刊發的一封公開信《老師,請不要這樣講中國》,通過對5座城市的20多所高校進行半個月的暗訪,披露了一些高校老師在課堂上給學生傳授知識時隨意抹黑現實,甚至丑化歷史的現象,引起網民廣泛熱烈的共鳴,但也遭到了北京大學賀衛方、云南大學郭建斌等人的輪番炮轟和圍攻,甚至被他們控訴試圖褫奪大學教師的批判權。
但凡上過大學的人都清楚,一些高校教師在講臺上口無遮攔、惡意抹黑中國的現象實不少見,《遼寧日報》不過是以官媒身份直視并揭開了一角,這是媒體對維護意識形態安全、保護年輕一代身心健康的責任擔當。賀衛方、郭建斌們輪番炮轟、聯手圍攻,究竟為哪般?
斷章取義、偷換概念是賀衛方、郭建斌們最拿手的本事。他們無視或曲解《遼寧日報》文章點出的高校意識形態領域存在的客觀問題,無視《遼寧日報》文章呼吁一些游走在職業倫理邊緣的教師不要隨意抹黑中國,而是打著“為高校教師學生正名”的旗號,讓聽眾們不知不覺地落入他們的話語圈套,并且讓你忘記他們邏輯的出發點。于是,《遼寧日報》正義的呼喚和善意的提醒,在賀、郭的邏輯變換下變成了“妖魔化中國”,變成了試圖褫奪大學教師的批判權,而那些利用課堂抹黑現實、丑化歷史的言行,卻轉身變成了“高大上”的批判。
我們不妨來探究下什么是批判。批判是基于錯誤事實有擔當的判斷和批評,是發展進步的動力,任何國家和社會都需要批判。但批判與抹黑往往只有一步之遙,我們要分辨是真情實意還是心懷鬼胎,要區別是實事求是還是造謠污蔑。現在一些學者,見問題就夸大抹黑,見歷史就歪曲丑化,最終將責任歸結于現行政治體制,還謂之曰“問題導向”,顯然暗藏禍心。特別是在高校的講臺上,面對的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成熟穩定的青年學子,教師們更應懷有立人樹人之心,而非用自己的情緒和企圖誤導眾生、毀人不倦,把這些年輕人往溝里帶。
從另一個角度講,即使按照賀、郭的邏輯延續下去,國家需要批判、需要監督,高校是否就應該成為無需監督的“自由高地”?在一些高校講臺出現問題的時候,媒體監督高校何錯之有?賀、郭們認為《遼寧日報》試圖褫奪大學教師的批判權,那么他們又何嘗不是在剝奪媒體的監督權?賀、郭們極力阻擊媒體輿論監督和善意提醒,就如“勸解”一位病人,你所得的病是神圣的,不要去醫治。他們的邏輯出發點,就是希望高校中抹黑現實、歪曲歷史的現象繼續下去,讓高校中一些病毒擴散開來。
我們還注意到一個問題,賀衛方們一直在呼吁取消學生政治課,但他們又積極充當西方政治的傳教士,通過各種路徑、抓住一切機會向民眾灌輸西方的政治思想。我們不能不懷疑,賀教授們終日所忙的,就是為中國早日全盤西化、改旗易幟。從這個角度看,賀、郭們極力污蔑并炮轟《遼寧日報》,不過是在把戲被戳穿后,不敢承認又惱怒成羞的掙扎。其實,他們活得很累。
一個社會,最危險的事是失去是非標準和價值判斷,而高校的今天就是社會的明天。當我們一些高校教學導向的的確確出現了問題,還有媒體能夠主動擔當、敢于亮劍破題的時候,我們特別是那些青年學子們應該感到慶幸,因為我們還有改過的機會。
面對賀衛方、郭建斌們毫無道理、各懷鬼胎的圍攻,為《遼寧日報》助威,就是捍衛我們自己。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