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打頭陣 各大媒體瘋轉
據東方衛視20日晚報道,記者臥底兩個多月發現,麥當勞和肯德基等洋快餐店將過期半個月、一個月、七個月乃至過期一年的霉肉、臭肉當做原料,加入自己的麥樂雞、牛排、漢堡當中,提供給中國廣大消費者。在調查過程中,當記者提出質疑后,其工作人員甚至侃言:“過期也吃不死人”。
中國一家大型門戶網站發起的一項網上調查顯示,截至周一傍晚,1.27萬名投票網民中有74.7%認為麥當勞與百勝對福喜的違規行為知情,11.7%認為不知情。此外,68.5%網民表明今后不會再到麥當勞、肯德基和必勝客就餐。
同時,一場洗地大戲悄然上演。
中新社于21日下午發了一篇《北京麥當勞肯德基店 用餐高峰期人流并未減少》的報道,稱:
“7月21日中午用餐高峰時段,記者在北京甘家口大廈附近的麥當勞和肯德基餐廳發現,兩家餐廳的點餐臺前依然排著隊,前來用餐的顧客絡繹不絕,空位所剩無幾。麥當勞餐廳中,因涉及過期原料在上海被下架的麥樂雞赫然在售。”
“在記者隨機走訪的北京多家肯德基、麥當勞門店,中午用餐高峰期,均未出現明顯的人流減少,生意并沒有受到大影響。”
“這家麥當勞餐廳的店員向記者表示,該家餐廳并未使用過期問題原料,因此不影響銷售。”
該篇新聞報道并沒有配圖,有網友質疑其可靠性。話說回來,即便21日中午麥當勞店依舊人滿為患,那又能說明什么問題呢?麥當勞、肯德基丑聞是20日晚上曝出來的,21日中午大多數人未必知曉。記者既然想要調查企業“丑聞”與“生意”的相關性,顯然應該詢問當場所有就餐者,有多大比例的人是知道丑聞后仍舊堅持來就餐的。如果記者不做這項工作,則至少要等到兩三天后,等新聞發酵、大多數人都知曉了之后,再做調查。否則在場大多數就餐者可能均是不知情者。
如此看來,該篇新聞的策劃本身就涉嫌嚴重偏袒洋快餐跨國企業。而記者并不報道在場就餐者是否知情這一條必要前提,這樣做要么是故意為之,要么就是缺乏基本的調查素質。
隨后,更令人吃驚的一幕發生了,各大媒體網站紛紛轉載了中新社的該篇十分不嚴謹、偏向性嚴重的報道,并在各媒體自己的微博上以“北京麥當勞生意火爆 顧客稱風口浪尖反而更安全”的醒目標題予以推出。由于中新社沒有配圖,造成新聞傳播上的尷尬,財經網想出奇招,配了一張麥當勞門前人頭攢動的圖片,不過該圖片中人們均穿著厚厚的衣服,可見不是夏天拍攝。這個漏洞隨后被網友抓住并憤怒地指出:“該博所配圖片上的人們竟在三伏天穿著冬季厚外套。尼瑪,難道麥當勞、肯德基把店都開到北極去了?”
各大新聞媒體微博:
網友怒批財經網:
21世紀網、財新網、南都報齊上馬:罪在中國
21世紀網:肯德基變壞是“本土化”、中國化了。
該微博一出,遭到網友一邊倒的痛斥。在評論微博里,最熱門的評論來自網友@回眸百笑聲:“洗地也不要這么明顯吧!好比別人的素質底下,就降低了自己的道德標準。再說這和員工時中國人有關系嗎,難道這個公司是員工在決策,員工決定進貨渠道?這句話可以這樣理解嗎,和豬生活久了,自己也變成豬了!無恥媒體!”
網友@清風斯然稱:“這些SB以為我們這些看客沒腦沒眼,以為我們仍在上世紀,也不想想中國人年出境早已超億人,還以為我們不知道國外月亮一樣是月亮!哈哈”
@iredwood則十分憤怒地說:“艸!去年歐洲馬肉丑聞是誰干的?不黑中國你媽能懷孕啊”
@人形自走玻攝子則用21世紀網的話來反嗆21世紀網:“我去年買了個表!!!!那你21世紀在這垃圾桶里待了這么久,看來早就爛透了是么?”
@Capt周表示無語:我無語了,得多不要臉才能說出這話來?
@超級潛水兵也質疑本土化觀點:你狗日的,他媽到了東莞,是不是也變妓女了
@無敵餅干姐稱:賤!博主在這個本土化里,你是爛的還是不爛的?去年歐洲的馬肉事件,是爛的還是不爛的?
以下為更多網友留言截圖:
財新網:“中國人的管理方式”
財新網則做了一篇《上海福喜遭查封 北京肯德基麥當勞波瀾不驚》的新聞報道,該報道稱:
“在其中國區供應商使用過期原料被曝光后,全球最富盛名的快餐品牌麥當勞和肯德基看起來并未因此受到太大影響。”
“店內仍賓客盈門,消費者對于此次曝光的上海福喜食品丑聞反映麻木。”
文章前半部分著重報道麥當勞、肯德基等“全球最負盛名”的企業“保持正常銷售”、“并未受到影響”,后半部分報道福喜公司的食品安全問題,刻意將福喜的食品安全問題與麥當勞、肯德基等跨國公司進行切割,同時,在報道的最后突然借用一個員工的話稱“并沒有覺得外資公司和別的廠有什么不一樣,同樣是中國人的生產管理方式”,公然為外資開脫責任,反將屎盆子扣到“中國人”頭上。
南方都市報:“裹挾了民族主義情結” 責任在中國的市場環境
而南方都市報則寫了一篇社評《洋快餐出問題 黑名單要發威》,并自己在微博上推廣,將自己最核心的觀點表露出來:
肯德基這類信譽相對較好的外企,其品牌形象無法完成品質保障。當然,應確認,批評者對外企的批評是否裹挾了民族主義情結?今天面對這樣一起受到一定誤讀的食品安全事故,執法者仍然難免要經受拷問:他們做了什么,其工作產生了何種效果,為何一再成為馬后炮?
網友撰文《南都發表社論為過期肉外企洗地——中國人民又要反思啊!》批評南都社評(附后)稱
【南都說:“輿論反饋中,‘洋快餐也存在安全問題’這樣的表述非常典型”。只此一句,便把屎盆子也順帶扣到與“洋快餐”相對的“中餐”頭上了。南都,不愧是高級黑,不管什么時候都可以惡心惡心中國,而且還裹挾著“非常典型”的“輿論”。
“較之發生在國內企業身上的食品安全事故 ,外企一旦爆出此類問題,輿論的反應一般更為激烈和敏感”的原因,南都說了兩種,其一是“食品安全問題并非‘中國特色’,外企甚至知名外企也概莫能外”,“在潛意識中,人們會認為外企更值得信賴”,所以“事發后外企所受到的批評往往更甚”。
其二是“則將外企的遭遇歸因于國內的市場環境,認為歸根結底是監管層出了問題。輿論過于聚焦外企這一背景,并對其展開聲討,意味著無視問題的關鍵。”
南都說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心態”。
可是,南都是哪一種“心態”呢?
南都說“批評外企或者中國市場環境,都有一定的依據”,貌似很公允的樣子吧。然而,話鋒一轉,“信譽相對較好的外企,其品牌形象無法完成品質保障,自身的生產管理尚存強化空間。”這地洗的,什么叫“其品牌形象無法完成品質保障”?
批評兩句就成了“對外企的批評是否裹挾了民族主義情結,其背后是否暗含對外企的成見”。
寫到這里,南都舔菊就公開化了,不再像前面一樣遮遮掩掩了,也不再說什么“食品安全問題并非‘中國特色’,外企甚至知名外企也概莫能外”了。
廣大人民群眾面對一個給自己吃“過期肉”的外企,批評他們兩句,你南都就能聽出“裹挾了民族主義情結”和“暗含對外企的成見”?
南都說“拋開外企這層背景,討論中國市場環境之所以顯得理性”、“ 它(外企)必然處在中國的市場環境之下,企業很難完成所有環節的安全監管工作”、“在討論食品安全這一宏大命題時,若將責任完全拋給一家企業,無疑會顯得簡單化”。
得了,南都的社論寫到這里,已經完全把它外企爹護駕到大白宮洗得干干凈凈的置身事外了。
各位看官,你們可能見過搖尾巴的哈巴狗,但是絕對沒見過比搖尾巴的那個啥還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南都吧?
一家給中國人吃“過期肉”的外企,國人說它(外企)兩句不厚道,就被南都罵成“裹挾了民族主義情結”和“暗含對外企的成見”的狹隘民族主義分子。
罵了群眾,南都還不過癮,繼續辯稱“處在中國的市場環境之下,企業很難完成所有環節的安全監管工作”、“在討論食品安全這一宏大命題時,若將責任完全拋給一家企業,無疑會顯得簡單化”。
列位看官,你們瞧見沒有。
因為南都的外企爹在中國,名正言順的就“很難完成所有環節的安全監管工作”,所以“將責任完全拋給”南都他爹,那就是中國以及中國老百姓錯了,這才是南都開篇時所說的“問題的關鍵”。中國要反思啊!
吃了南都外企爹的過期肉,非但不能說,而且還必須要好好的吃,吃完后還要好好的贊美一番,要不然?要不然外企就會放南都來咬你!中國人民要反思啊!
南都說“肯德基、麥當勞等外企被置于輿論風口浪尖”“并明確表示了歡迎媒體監督和監管執法的姿態”。緊接著,話鋒一轉,“當然,監管者接下來需要通過切實工作維護民眾的切身利益”。看官,你看,外企出問題了,落腳點卻變成了是“監管者”“需要通過切實工作維護民眾的切身利益”。
再到最后,列官請看,南都的外企爹便沒一點事了。反倒是“關心食品安全工作的人們,則不妨基于此個案,回顧過去的教訓與啟發”了!
什么叫“回顧過去的教訓與啟發”?那不就是反思嘛!
搞了一大圈,南都把它的外企爹洗干凈了,中國人民卻要反思了!
中國人民假如不好好反思的話,南都可是要提著非常典型的輿論之劍來砍人的哦!】
在南都該微博后面的微博網友評論:
jflying:明明一副漢奸奴才相,還想婊子立牌坊,把自己放在一個衛道者的位置,NMD,還啟蒙?!滾犢子吧,找你主子領骨頭去吧! (今天 11:33)
天道酬勤_冀:地震,中國要反思;恐怖襲擊,中國要反思;馬航不見了,也要咱反思;連麥當勞肯德基用過期食品了,還要咱反思——反思你麻痹。 你媽真該反思怎么生下你這種,為點美金就敢坑同胞的雜碎。//
連隊消失在天際1:想想當年動車事故時,南方系媒體上竄下跳的樣子,真特么想一巴掌扇死這幫不要臉的狗雜種!
左淵_:南都泥碼壁,外企有影響國人食品安全的問題了就批評不得了?外企是你爹?
西北漁人:國企出事是公有制的錯;私企出事時體制的錯;個人出事是社會的錯;外企出事是民族的錯!//
冰寒點博:這種“立場”當真是要完全站在外企的立場評論?要完全站在普通民眾的對立面來評論?難道不能就事論事對食品安全責任方、受害方的公正、客觀立場看問題?反省吧!水平問題還是價值觀問題
再來看看一眾公知的表現:
先來曬曬這個“著名經濟學家”
網友的回敬:
再來掛幾個公知:
附:南方都市報社評:洋快餐出問題,黑名單要發威
上海福喜公司食品安全事件近來備受關注。和以往諸多類似案例一樣,事件經歷了媒體曝光,監管部門跟進執法,以及相關企業回應等環節。迄今為止,事件之所以受到如此之大的關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問題企業是麥當勞、肯德基等知名外企的供應商。輿論反饋中,“洋快餐也存在安全問題”這樣的表述非常典型。
較之發生在國內企業身上的食品安全事故,外企一旦爆出此類問題,輿論的反應一般更為激烈和敏感。對此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心態,一種認為,食品安全問題并非“中國特色”,外企甚至知名外企也概莫能外。這種心態很普遍,在潛意識中,人們會認為外企更值得信賴,這也導致事發后外企所受到的批評往往更甚。另一種則將外企的遭遇歸因于國內的市場環境,認為歸根結底是監管層出了問題。輿論過于聚焦外企這一背景,并對其展開聲討,意味著無視問題的關鍵。
批評外企或者中國市場環境,都有一定的依據。前者提示我們,信譽相對較好的外企,其品牌形象無法完成品質保障,自身的生產管理尚存強化空間。唯一值得審視的是,批評者應確認,他們對外企的批評是否裹挾了民族主義情結,其背后是否暗含對外企的成見。與之相對,拋開外企這層背景,討論中國市場環境之所以顯得理性,就在于它看到了這一事實,即外企雖普遍有獨特的生產機制和文化,尤其在選擇供應商方面要求相對嚴格,但它必然處在中國的市場環境之下,企業很難完成所有環節的安全監管工作。在討論食品安全這一宏大命題時,若將責任完全拋給一家企業,無疑會顯得簡單化。
無論如何,這樣一個食品安全事故,在媒體、企業、執法者等多方的角力下,其影響力可謂不小??系禄Ⅺ湲攧诘韧馄蟊恢糜谳浾擄L口浪尖,這也迫使這些公司隨即作出回應,并明確表示了歡迎媒體監督和監管執法的姿態。從事件本身的應對看,企業無疑責無旁貸,當然,監管者接下來需要通過切實工作維護民眾的切身利益。而關心食品安全工作的人們,則不妨基于此個案,回顧過去的教訓與啟發。
此次事件最關鍵的曝光階段由媒體完成,上海電視新聞記者臥底多月,調查上海福喜食品公司。記者去到企業生產現場,發現并記錄了讓人觸目驚心的問題細節。回頭看,媒體暗訪調查其實是食品安全事故曝光的一貫路徑。在大眾傳媒日漸發達的今天,不少媒體仍然堅持本分,扮演好社會監督角色,這無疑有利于實現公共利益。只是,扒糞者的艱辛與不易也顯而易見,記者可以憑借一己之力曝光地溝油,但若視社會監督為維護食品安全的主要武器,則恐怕難擔重任。更應探討的是食品監管這一老問題,今天面對這樣一起受到一定誤讀的食品安全事故,執法者仍然難免要經受拷問:他們做了什么,其工作產生了何種效果,為何一再成為馬后炮?
事件曝光后,強調執法監管的聲音就在輿論場縈繞。這些看似老套的主張在重復多次后已經顯得無力,作為批評者確也應貢獻新的智慧。換位思考的話,從一個事件的確不宜否定監管者的工作,更值得討論的應該是監管機制的問題。近年來關于食品安全的諫言中,頗為響亮的一個是食品藥品黑名單管理制度,目前各地已普遍執行,今后通過建立統一的食品安全信息系統和食品安全違法行為的數據庫,并及時向社會公布,有望能強化市場監管。執法的核心是懲戒,在食品安全形勢不盡如人意的情況下,不妨在機制上創新,這于憂心忡忡的民眾而言,多少也是一種安慰。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