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互聯網已經成為意識形態交鋒的主戰場。在互聯網這個虛擬空間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話語空間、社會基礎以及我國意識形態的傳播方式、防控能力都面臨著真實而強大的挑戰。因此,應高度關注互聯網上的意識形態交鋒。
為依法嚴厲打擊利用互聯網制作傳播淫穢色情信息行為,國家有關部門決定自2014年4月中旬至11月,在全國范圍內統一開展打擊網上淫穢色情信息“掃黃打非·凈網2014”專項行動。
然而這并不意味著對互聯網的管理僅僅停留在這個層面,相反,互聯網領域的意識形態交鋒也許更需要引起人們的關注,更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物力迎接國際挑戰。
美國前國務卿奧爾布賴特曾說:“我們要利用互聯網把美國的價值觀送到中國去。”作為西方意識形態的載體,互聯網被賦予了“扳倒中國”的重要功能。自互聯網在中國發展以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一直通過互聯網向中國滲透,傳輸西方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影響網民的思想和行為。他們在網上對我國進行負面報道,對我國政府工作中的不足夸大其詞、橫加指責,堅持從西方價值觀角度來解讀我國政策;抓住“臺獨”、“港獨”、“藏獨”和“疆獨”等問題,干涉我國內政;散布謠言,捏造事實,直接攻擊我國的政治制度和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理念;還以多種形式如網絡游戲、影視、論壇、課程等吸引中國網民,其目的是在中國網民中培植個人主義、道德虛無主義、自由主義、無政府主義等,弱化網民的國家認同和政治認同。互聯網在美國手中正發揮著暴力、金錢無法實現的負面作用。
伴隨西方意識形態的滲透,各種社會思潮在互聯網上蔓延激蕩。近些年來,憑借互聯網信息傳播的快速、即時、交互、隱蔽等特點,各種社會思潮不斷“攻城略地”,日益突破知識精英的圈子向大眾擴展。無論是在網站的論壇、專欄,還是在個人的博客、微博中,都可以看到新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西式憲政論、“普世價值”說、“公民社會”論、“儒化中國”論、否定改革論等思潮,以及或公開直白、或隱晦委婉、或條分縷析、或惡搞嘲弄的表達,也能看到受不同思潮影響的網民熱烈討論和肆意宣泄。不同的社會思潮雖然在價值取向、實踐取向和問題取向上不盡相同,但都在“中國向何處去”這個根本問題上,提出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相背離的方案。特別是那些遵循西方價值觀念,以西方社會發展道路為圭臬、以西化中國為目標的思潮,往往配合、響應西方國家對中國的指責,否定當代中國的社會制度和政黨制度,歪曲黨史國史,其言論無所顧忌。一些以批判、否定現實著稱的意見領袖擁有大批“粉絲”。各種社會思潮在互聯網上傳播,彼此交流交鋒,形成共振,必然在網絡空間中產生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排擠效應”,突出表現為誰發表支持黨和政府的言論,駁斥那些攻擊、污蔑黨和政府的言論,誰就會受到圍攻。
可以說,互聯網已經成為意識形態交鋒的主戰場。在互聯網這個虛擬空間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話語空間、社會基礎以及我國意識形態的傳播方式、防控能力都面臨著真實而強大的挑戰。因此,應高度關注互聯網上的意識形態交鋒。
然而,我們對于互聯網中意識形態領域的挑戰還存在一些認識誤區,有的觀點認為互聯網是中性的,沒有意識形態性;有的觀點認為對于網絡上的信息不該管控,對于網絡上各種言論不應限制,否則就是壓制言論自由。
的確,計算機、網線和信息技術等沒有情感,也沒有價值觀,不姓“資”也不姓“社”,但互聯網起源于美國,美國自然享有控制網絡的先行之便,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軟件公司、最大的接入系統供應商和主要的網絡安全公司,擁有約3000個世界大型數據庫中的70%和全球13臺頂級域名服務器中的10臺,還掌握著互聯網核心技術和標準 (制式)的制定權。一旦美國把互聯網作為顛覆他國政權的重要手段,互聯網就不可能是中性的。此外,互聯網上的信息總是處于一定社會關系中的具有現實利益要求和價值觀念的人或機構發布的,必然有所指向。特別是關于政治、經濟與社會領域的信息,或顯或隱地夾帶著特定的利益要求,具有意識形態屬性。這就恰如美國學者J.希利斯·米勒的判斷:“媒介就是意識形態。”
在一個國家的網絡空間里,與社會主流價值觀和意識形態相悖的言論和信息,無疑會對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產生負能量。因此嚴密防范和抑制網上攻擊和外來因素的滲透,對異見進行批駁和抵制,甚至采用技術手段處理,是應然之舉。事實上,世界上很多國家都非常重視對互聯網的監管,網絡空間從來就沒有絕對的自由。如美國根據《愛國者法案》實行極為嚴格的網絡審查制度和互聯網監控措施。從2010年6月起,美國開始執行“社交網絡/媒體能力”項目,對網上公共論壇、博客和留言板等進行監控;德國政府對待“破壞國家民主秩序”的網絡言論從不手軟,有多部法律直接適用于網絡謠言管制。各聯邦州政府也可對涉及本地科教文衛領域網站上的不良言論下令關閉;新加坡禁止在互聯網上討論宗教、種族等有可能影響社會穩定的敏感問題。中國對互聯網堅持依法管理,控制那些不利于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言論,這并不是壓制言論自由,而是符合世界通行做法的。
每每講到意識形態問題,人們習慣性地歸屬于宣傳部門。面對互聯網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挑戰,宣傳部門自然責無旁貸,需要做足功夫,在網上開辟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傳播陣地,豐富宣傳形式和手法,對各種錯誤思潮及其觀點進行批判,起到溯本清源、撥亂反正的作用。但僅有這些是不夠的。互聯網是以高科技為基礎的,管控互聯網是個技術活兒。要在互聯網的管理上擺脫受制于人的境地,中國需要獨立自主地開發和運用互聯網新技術新手段;更重要的是,當代中國正在走向法治社會,管控網絡、維護意識形態安全不能僅靠行政力量的推動,而要以健全的法制作保障和規范,依法治網。此外,管理機制的創新、網站的自律,也是應對意識形態挑戰的要求。因此,必須將互聯網意識形態挑戰的問題上升到國家安全的高度,把宣傳教育、技術、法律、管理等多個方面力量整合起來,形成保障意識形態安全的合力。
(作者系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