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編制官員: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戴景瑞。
謠言主辦平臺:人民日報人民網、農業部、科協、農學會。
謠言散布時間:2013-07-03。
謠言散布標題:中科院院士談轉基因安全。
事由:就轉基因食品作物可能導致癌癥,法國等國家的學者已有科研報告說明。就此,為轉基因商業利益,人民網伙同一些農業官員編制散布謠言、 多次說該報告被歐盟否決。譬如,這次,他們造謠說:
農官教授戴景瑞:轉基因大豆致癌的事情是沒有科學根據的,因為有一個法國的專家,叫塞拉利尼,宣傳吃了這種大豆后致癌。經過科學論證以后,認為他說的沒有根據。法國凱恩大學的一個教授,他也是綠色和平的一個成員,他長期以來反對轉基因食品的,他通過他的實驗發表的文章叫《食品與化學毒物學》雜志上發表了文章,老鼠吃了以后致癌。歐洲的食品安全局,還有歐盟委員會都非常關注這個事情,專門做了分析,證明它的實驗是不科學的,是缺乏科學根據的,……。這個事情是去年就發表了,我很關注這個事。發表文章這個人自己做了批評了,說我搞錯了,我以后再也不發轉基因了,是這么一個情況。有人看到他這個文章了,或者道聽途說了,就聽說大豆致癌。這根本沒有這么回事。 [14:20]
人民網主持人:所以科學求真的態度是一個非常嚴謹的,哪怕做了實驗,實驗存在偶然性的結果,也不能代表全部正確的結論。[14:27] (摘錄完)。
事實:歐盟根本就沒有說法國學者的科研報告“不科學”或“缺乏根據”,而是要求那法國學者就NK603轉基因玉米飼養老鼠的實驗而提供更多實驗數據;而法國學者則要求歐盟主管部門首先公布自己的轉基因食品檢驗數據。于是,他們之間發生了一場“舉證”游戲:誰該首先公布自己的數據?較量結果:在社會強烈要求下,歐盟主管部門不得而不首先“舉證”和公布了自己的數據。
接著,出現了一個“戲劇性”場面:俄國學界提出了挑戰性的建議:做一個至少歷時兩年的轉基因玉米NK603飼養老鼠的實驗,實驗過程全部公開(譬如現場直播)。而那正是法國學者的科研報告提出的核心問題:全球流行的所謂“規范”、即孟山都公司搞的90天飼養老鼠的實驗,是極不可靠的、根本不足以成為做結論的依據;譬如,90天之內看不到任何問題,而超過120天就可能出現問題、兩年則是問題很明顯了;因此,該類實驗歷時應在兩年以上、相關數據才能成為有意義的依據。
俄國學界的挑戰性建議得到歐美社會絕大多數人的贊同。他們有人說:法國學者搞的兩年飼養實驗、居然還沒有孟山都公司的90天實驗,數據來得更充分嗎?孟山都的“科學”搞笑搞得也太過分了吧。
數據“舉證”游戲的結果是:歐盟機構于2013-06-29頒布公告:撥款300萬歐元,資助一項使用NK603轉基因玉米飼養老鼠的實驗、實驗為期兩年(相關公告附后)。嘿嘿,那就 等于是完全承認并完全接受了法國學者實驗報告所提出的科學建議、且付諸實施了,乖乖!根本就沒有否定。
對照看,中國農業部門的轉基因食品安檢是照搬孟山都的90天實驗,張啟發的安檢實驗甚至只有七天,而最近農業部鼓吹的“試吃”則只有一頓,他們就得出了“安全”的結論,哈!那不是糊弄人和騙人、還能是什么行為? 按照那樣實驗而頒發的證書,不是騙人的、還能是什么東西呢?(注:按國家規定,未經審核批準、不得散播轉基因作物。因此,農業部鼓吹的“試吃”活動,是明知故犯的嚴重犯法行為。另論)。
簡單說,歐盟的項目建立,給人民日報媒體和那些農業官員狠扇了一大耳光,證明了他們的言行是對民眾搞欺騙撒謊。整風開始之際,喉舌媒體和國家機關官員居然敢于明目張膽地搞謠言散布和欺騙活動,嘿嘿,他們很是目中無人呢。但不知整風整不整那些為金錢利益而濫用職權對民眾搞欺騙的行為?
順便說,人民網的言論,說明他們總好以“科學代言人”的樣子教訓甚至謾罵民眾,可實際上他們是愚蠢無知的。譬如,他們說的“哪怕做了實驗,實驗存在偶然性的結果,也不能代表全部正確的結論”云云,就是個典型例子。具備中學統計學知識就該知道,就某事物現象的存在而言,不管做了幾億或幾兆次實驗都沒發現,而只要發現了一個例子,就證明了該事物現象的存在可能性。人民網那言行,說明的是他們根本還沒有合格的中學畢業、連公民常識水平都不具備; 他們把那種思維應用到國家管理實踐,他們那言行說明他們和他們的利益關系農業官員是根本不把人民健康安全放在眼里的、是毫無人性的。如此而已。
附件:歐盟機構關于資助為期兩年的、用NK603轉基因玉米飼養老鼠的實驗的公告。來源:歐盟官方網站,2013-06-29/2013-07-01。
該公告證明,歐盟官方完全承認并接受了法國學者關于轉基因玉米飼養老鼠實驗至少該有兩年時間的科學建議、并付諸實施了。該公告也徹底粉碎了人民網、農業部、科協和農學會聯手編制散布的 相關謠言謊言。至于中國的國家機關及其人員公開地搞撒謊欺騙的行為是否會得到依法處理,那就拭目以待吧。
###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