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斯諾登泄密事件引起了世界震動,據其透露,“美國已經入侵中國的網絡多年”,一場關于“網絡入侵”的議論瞬間被推向了高潮,由此也說明了中國的網絡安全形勢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大V李開復為此撰文,那么,作為曾經在美國谷歌公司擔任副總裁多年的他,又是如何看待棱鏡事件的呢?
以下為其所撰文章:
6月6日,英國《衛報》與美國《華盛頓郵報》在驗證獲取的一份秘密文檔的真實性后,率先曝光了美國政府在過去許多年間的監視行徑。該秘密文檔顯示美國國安局(NSA)與聯邦調查局(FBI)經由一項代號為“棱鏡”(PRISM)的互聯網信息篩選項目,直接接觸九大互聯網企業的用戶數據,偵查可疑行為。
6月9日,“告密者”前美國中情局人員斯諾登(Edward Snowden)自曝身份。據稱,PRISM項目初次啟動是在2007年小布什政府時期。當時國會通過《保護美國法案》,并在一年后通過《外國情報偵察法修正案》,授權私人公司與情報機構合作,以擴大國安局及其他情報機構的監聽權限,并保護合作企業免于侵犯隱私的訴訟。
這件丑聞嚴重傷害了美國聲譽,但是,它更應該引發全球公民對網絡時代人權的思考,尤其是隱私權以及延伸出的財產權和自由權問題。人類幾千年才發展出保護人權的憲法、措施和價值觀,然而,網絡在帶來社會進步的同時卻給予當權者太大的空間和誘惑,這可能導致得來不易的人權毀于旦夕。
讓我們先討論人權中的隱私權。隱私權在聯合國頒布的《世界人權宣言》中有明確定義:任何人的私生活、家庭、住宅和通信不得任意干涉,他的榮譽和名譽不得加以攻擊。人人有權享受法律保護,以免受這種干涉或攻擊。但是,在網絡時代,我們的郵件、即時通訊記錄、電話記錄、社交媒體私信、短信都可能被監聽、被獲取、被掌控。斯諾登表示,美國政府的監聽力量無所不在、無處不入,而且有非常多的員工可以輕而易舉地看到任何人的隱私。此現象讓他感到有必要說出真相,即便這會付出極大的個人代價。
從隱私權可以自然地延伸到財產權。在網絡時代之前,在法治國家,“我的家就是我的城堡”,家中的金錢、事物、文件、信件都可以被認為是安全的。如果誰來盜竊搶奪這些財產,他就侵犯了我的財產權,也犯法了。就算是政府部門,也不能無理闖進來,更不能非法偷窺或掠取。但是,在網絡時代,類似Prism這樣的計劃,恰恰就是闖進了我們在網絡上的“家”(郵箱、云儲存、即時通訊記錄等),拿走了我們的財產(信用卡賬號、商業秘密、知識產權等)。
最后讓我們來看看人權中的自由權,尤其是言論自由。我們知道,在真實的世界里,在法治國家,和一批信任的朋友談幾乎任何話題,都是相對安全的,而且這權力是大部分國家的憲法所保護的。但是,在虛擬網絡世界, 這一切不但可能被監視,而且可以長期儲存,隨時挖掘。這就像古代周厲王不聽勸諫卻采用監聽手段:派人在大街小巷偷聽人民談話,隨后,凡經其指認者,即下獄處置。可謂“防民之口,勝于防川”。舉國上下,無人再敢對國事品頭論足,相互見面,不再言語,只能“道路以目”。如果我們知道自己所有的秘密瑕疵都已被捕捉并儲存,而且隨時可以調用來冠以罪名,繼而隨意傷害,在這樣的環境里,言論自由何存?
進入大數據時代, 當權者會擁有更巨大的權力。海量儲存加上機器學習和數據挖掘,可以大大提升監聽的效率 。不只是我們的信息被偷窺,我們的語音也會被偷聽而且自動識別(斯諾登也提到這點),我們的網上行為也可以被監測。我們在網上買了什么,下載了什么軟件,在社區里和陌生人談了什么,甚至每分鐘在什么地理位置,都在Prism這類計劃下,完全被掌控。這樣的智能軟件甚至可以預測每一個人未來可能做的事和決策。
一旦這些技術被全面部署,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所著的小說《一九八四》中令人窒息又恐怖的極權主義社會就會在網絡時代重現。
19世紀英國歷史學家和政治思想家阿克頓說:“權力會產生腐敗,絕對的權力,絕對會產生腐敗。”在真實的世界里,幾千年的人類智慧想出了各種方法來限制權力的濫用。但是, 在缺少監督的虛擬網絡里,在大數據技術的支持下, 再加上所謂“國家安全”的名號掩護,在信息不對稱、權力不平衡的環境里,當權者的權力達到歷史新高。而一個被絕對權力誘惑的當權者就會為所欲為,侵權行為必然泛濫。我們怎么來保護弱勢的網民?能否設定更嚴格的保護標準、賠償責任?能否經過國際組織監督(例如全球網絡原則:GNI,即Global Network Initiative)制衡國家機器?是否有科技手段可以監督當權者?被侵權后,迅速披露是否有威懾作用?
希望Prism計劃和斯諾登的挺身而出能夠喚醒全球沉睡的網民,讓這一相對于權力擁有者而言絕對弱勢的群體理解:在虛擬的網絡世界,我們亟須對當權者的權力設限、平衡、問責。如果我們沉默,那么,未來某一日我們突然發現已經生活在《一九八四》里,那就只能后悔莫及了。
網友評論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