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長篇小說《金光大道》在講述新中國農村合作化改革創業史的過程中,塑造了各種各樣生動鮮明的正面或反面人物,“小算盤”秦富便是其中之一。
秦富是個老中農,為人謹小慎微,自私自利,一輩子夢想著發家,在家庭生計和鄰里交往中習慣于算計小利,得了個外號“小算盤”。《金光大道》第二部第十五章中對秦富家庭風波的描寫,活現了“小算盤”的形象。
這個段落寫道:秦富的大兒子因為對掌握家庭財政大權的父親妨礙自己放開手腳“發家致富”不滿,借一件小事“找茬跟他這個‘小算盤’爸爸吵一頓”,嘲笑父親“凈打小算盤,計算小帳”,“從春天就嚷嚷蓋房”卻“連一個狗窩也沒搭上”,“從春天就嚷嚷拴車”卻“連一個紡車子也沒搬到家里來”,“摳摳唆唆的,純粹是涮人玩” ,“就為守著那幾個錢” ,“應當趁活著的時候多給后輩兒孫辦點好事,光用嘴巴吹牛皮,頂個屁用!”說完這些話,大兒子竟然“故意狠狠地一甩袖子回到自己住的小廂屋去了”。于是:
“秦富被氣得渾身打抖。……吃響午飯的時候,他繼續施展余威,當著老伴和兒媳婦的面又喊叫一陣子。為了顯示他‘真動氣’和‘不罷休’,在碗廚子里找了半天才找到一只沾著干面糊、又裂了口子的綠豆碗,高高地舉起,狠狠地摔在堂屋地下。 ……秦富還嫌氣氛不夠,又沖著兒媳婦的背后喊:‘這日子我不過了!我還能活幾年哪?趁著我腿腳還能動,牙齒還挺全,胃口也很好,我把這點家當都敗壞它,都抖落它,都吃了它,都喝了它!一根草節、一個瓦片,我也不給你們這些喪盡天良的王八羔子留!’……秦富原以為兒媳婦得替她男人說幾句軟和話,勸勸公公,給公公消消氣,下個臺階,也就完了,沒想到兒媳婦這樣冷冰冰,無動于衷,他更火了。他立刻采取進一步的行動,再顯威風,朝老伴喊:‘我怎么說就怎么做,不是念咒給你們聽!’他用腳尖踢踢桌子腿:‘這破飯我不吃啦!你給我做好吃的!做最好的!從今以后,我要一天三頓小鍋飯,不這樣辦,我就是狗!你聽見沒有?’應聲蟲篩糠似地從墻角走出來,用蚊子叫一般的小聲對男人說:‘你別氣,你別氣,吃什么,你說,我做.....’秦富跺著腳,使勁喊一聲:‘我吃雞!’……秦富神氣地哼一聲,不由得朝外邊草垛跟前那群歡蹦亂跳的母雞看一眼。他的神氣忽一變,又對老伴喊:‘你聾了!你瞎了!你能掐會算?你怎么知道我吃雞?’應聲蟲說:‘你剛說吃雞.......’秦富說:‘我還沒把話說完哪!我吃雞蛋!’……秦富氣撲撲地解鑰匙繩,解半截停住手,跟著老伴進了屋。他要自己親手開鎖,親眼監視,這樣才放心。因為他過分地激動,兩只手發抖,好半天才把那個黑不溜秋的鎖頭打開。 ……應聲蟲伸手取雞蛋,另一只手提起毛藍布褂子的底襟,用來兜雞蛋。秦富余怒不消地站在一邊,一連聲地出粗氣,還重重地哼了一聲。應聲蟲以為男人嫌少,又揀起兩個。秦富氣狠狠地從老伴兜里把雞蛋一個一個地揀出來,小心地放回小簍子里,只留下兩個。應聲蟲多嘴問一句:‘夠吃嗎?’秦富眼睛一瞪:‘你想把我撐死呀?’應聲蟲趕快往外走。秦富又伸胳膊攔住老伴兒,把老伴兒兜里的兩個雞蛋仔細地觀察、比較一番之后,從中間挑出似乎大一點的那個,放回小簍子里,又從小簍子底下翻出一個最小的,補充老伴兜里的數目。這場風波并沒有到此結束。下午起了響,秦富沒有下地。他當然得‘罷工’,不然,吃兩個雞蛋,又樂顛顛地跑到地里干活,那叫什么‘生氣’,又叫什么‘不過日子了’呢?他開始在炕上躺著,聽著外邊的動靜,一直等到兒子、媳婦都下地走了,他才爬起來,扒著窗戶洞朝外邊看看,老伴兒也帶著小孫子出去玩了。他溜下炕,在后院轉了一圈,找了個使破了的糞箕子,拿到堂屋,想修一修。……”(《金光大道》第二部第十五章,140—144面,華齡出版社1995.9出版)
這個段落,秦富為了挽回被大兒子損害的“家長威風”,大發脾氣宣稱“這日子我不過了”,要“把這點家當都敗壞它”,而他“敗壞家當”的行動是“找了半天才找到”一只破碗摔碎,先是要“吃雞”卻馬上又舍不得而改為“吃雞蛋”,最終是經過“仔細地觀察、比較一番”選了兩個最小的雞蛋吃了,飯后躺在炕上“罷工”不下地,等家人都出去后卻“溜下炕”“找了個使破了的糞箕子”“想修一修”——如此這般,一個固執、欺軟、好面子的“家長”,節儉愛財的“小算盤”,活靈活現,躍然紙上,而這些,都是通過人物言行的描寫表現出來的。
人物言行中也含著心理表現,比如秦富“找了半天才找到一只沾著干面糊、又裂了口子的綠豆碗”摔碎以表達生氣,要“敗壞家當”吃雞但“朝外邊草垛跟前那群歡蹦亂跳的母雞看一眼”后又改為吃雞蛋,“氣狠狠地從老伴兜里把雞蛋一個一個地揀出來,小心地放回小簍子里”,“仔細地觀察、比較一番之后”只留下兩個最小的雞蛋,這些描寫寓心理于行為之中,通過人物行為細致入微、自然而然地反映出他的“守財奴”似的性格心理。
這段文字沒有那種脫離故事情節、生硬冗長枯燥的人物外貌描畫和心理活動鋪敘,是以現代白話文承繼中華白描文學手法的經典。白描手法,是最符合文學本質的最高超的人類文學創作。
白描出秦富的“小算盤”形象并非唯一目的,這段文字更為后面的故事情節發展做了鋪墊:這之后,秦富就在壞人的攛掇下,趁貧農劉祥內外交困之機,想要壓價買下土改中人民政府分給他的一塊宅基地,并把這作為能讓大兒子“到老都得念叨爸爸好的事兒”——家庭風波,刺激得謹小慎微的秦富要“干大事”了。
這段文字文學性地表現了一個老中農在家庭生活生產中一定程度上的節儉和勤奮,實際上也文學性地對社會政治進行了思考:假設秦富一家今后“發家”成為富甲一方的地主甚至大地主,到時候他曾經的“小算盤”或許會被作為他秦家“勤儉發家”的證據,但這證據掩蓋不了他能成為大地主的根本原因:他趁人之危壓價買土地,他出租牲口給其他農戶耕地以攫取別人大部分的收獲,他對大兒子在糧食中添水摻沙進行倒賣賺取高額不義之利的行為放任縱容,他拒絕互助組的水渠從自家土地通過(互助組提出用另一塊更大更好的土地交換)寧可不利己也要損人,他把淹沒自家田里的水偷偷放到別人的田中……到了具備一定財力時,自私自利的習性自然會使他收買官府權力巧取豪奪,從而成為富甲一方的大地主。文學的表現正是歷史和現實的反映。
顯然,這段平實冷靜的白描文字蘊含著對“小算盤”秦富的譏刺,這正是經典文學的價值所在:貶斥非正義,頌揚正義。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