鐮刀和斧頭的結盟,
劈開了五千年銹蝕的蒼穹。
《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的燈盞,
點亮了湘水褶皺的曙光。
鋼槍和土炮的吶喊,
在鐵流中熔成了赤色的圖騰。
三灣漫卷的赤旗,
在篳路藍縷中化作擎天的長虹。
赤水作符,雪山為印,
用鐵腳板丈量著祖國的河山,
二萬五千里是淬火的刀鋒,
在崇山峻嶺中刻下史詩蛟龍,
天南海北播火種。
棗園的燈火,
穿透夤夜的黑暗。
《論持久戰》的光芒,
投射成漫漫長夜的北斗,
人民戰爭的無窮力量,
拉開了全民抗戰的乾坤弓。
平型關喋血的刺刀,
捅穿了膏藥旗的裹尸布。
馬背上的低吟淺唱,
轉戰陜北的嘔心瀝血,
西柏坡斗室里地從容落子,
三大戰役的血與火,
淬煉出軍民魚水的鋼鐵長城,
百萬雄師渡江的桅桿,
劃破了長江南岸的黎明。
天安門城樓震撼的麥克風里,
湖南鄉音掀起黃河改道的雷聲,
撞響了百年昏睡的洪鐘。
齒輪咬合著麥穗把藍圖解凍,
《論十大關系》的琴弦,
撥響了工業與農業現代化的共鳴,
鋼鐵大動脈在神州大地延展成骨,
三線建設的蛟龍飛越云貴蔥嶺。
鋼少氣多的軀干,
撐起了三千里錦繡河山塌陷的天空,
上甘嶺凍土里的脊梁,
校直了冰雕連打擊侵略者的準星,
《誰是最可愛的人》穿透三八線,
鴨綠江的波濤澆鑄著共和國的青銅大鼎。
烈士暮年為國愁,
病榻上思想與老天對弈,
昏花的雙眸迸出超凡脫俗的亮光,
穿透了五十多年的局限,
顫抖的雙手,
紉上繼續革命的引線,
縫合著風暴撕裂的旌旗,
扶正著和平演變的車輪。
我站在東風浩蕩的經緯線上,
聽《東方紅》再次響徹寰宇,
看“東風-41”的烈焰,
震撼了華盛頓和克里姆林宮的辰星,
天安門廣場掠過的鴿群,
飛躍了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廣袤,
向四洋七洲傳遞著和平與發展的愿景,
復興的巨輪滾滾向前引擎正在轟鳴。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