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繼明的長篇小說《黑與白》猶如一幅宏大而細膩的時代畫卷,在當代文學的版圖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部作品不僅以其豐富的情節和眾多的生動人物形象吸引著讀者,更以對時代、社會和人性的深刻洞察引發了廣泛而深入的思考。
小說描繪了從八九十年代到新世紀的社會變遷,在這跨度巨大的時間線里,數代人的命運沉浮被精心刻畫。例如書中描寫王晟成長過程中的種種經歷,從幼時因名字產生的榮耀感到后來因環境變化而改名,這一細節反映出時代更迭、歷史虛無主義盛行給人們心靈帶來的迷茫與陣痛。從王晟、顧箏等知識分子身上,我們看到了那個時代的年輕人對理想信念的探索、困惑與掙扎,他們的人生軌跡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當代中國社會的全景圖。
一、人物塑造:鮮活而多元的眾生相
《黑與白》中的人物形象鮮活飽滿,眾多人物仿佛真實存在于讀者身邊。王勝利這個角色令人印象深刻,他出身窮苦,憑借自身的奮斗一步步成長為革命的戰士,始終堅守初心。然而在改革開放后,因堅持公家利益而被邊緣化的命運轉變令人唏噓。這種人物命運的變化反映出在時代洪流中,個人的堅守與現實環境的沖突。再如宗天一,他的經歷反映出當時社會中不同價值觀之間的碰撞和人性的復雜。還有紅隼,作為一個心靈美好的勞動婦女,她與宗天一的關系發展,如宗天一棄她而去,她卻在宗天一身患絕癥后選擇以德報怨照顧宗天直至其離世,這種善良與寬容在人性的復雜環境中顯得格外珍貴,這些人物的塑造展現了人性的多面性。
二、時代意義:對當代中國社會的深度反思
這部小說具有深刻的時代意義,是一部后革命時代的寓言寫作。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遷,人們的生活和價值觀都受到了深刻的影響。小說通過人物的命運反映了社會轉型期面臨的問題,如從八九十年代的自由主義創作傾向到新世紀向底層文學的轉向,再到劉繼明新左翼文學的創作理念轉變。書中許多情節揭示了社會現實的矛盾,像小說結尾看似開放卻引人深思的情節,案子未徹查到底,陳沂蒙即將被調離,栗紅未得到懲罰等,這種看似殘酷的結局實際上是忠于現實的寫照,它提醒我們社會在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許多需要關注和解決的問題。
三、文學價值:敘事規模與風格轉變
從文學價值來看,《黑與白》具有多方面的貢獻。它有著史詩性的敘事規模,在三年半的創作時間里完成了三部九卷120萬字的巨著。敘事空間廣闊,多線交織,時空跨度大,展現出宏大的歷史畫面。劉繼明的創作風格在經歷了自由主義傾向的早期創作后,向新左翼文學轉變,尤其是2018年后與體制的決裂,讓他的創作更加大膽,思想更加自由。這種轉變使他在《黑與白》中的表達更加真實,對社會的批判更加犀利深入,作品中融入的社會關懷和人文精神也更加濃厚。
然而,如同許多作品一樣,《黑與白》也并非完美無憾。在情節的推進和部分人物關系的處理上,可能對于一些讀者來說略顯復雜。
總體而言,劉繼明的《黑與白》通過生動的人物塑造、深刻的時代意義和獨特的文學價值,為讀者呈現了一部當代中國社會的發展史和人性史,促使我們思考時代發展與人性的關系,是中國當代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