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上午,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暨32集電視劇《冀中!冀中!》劇本創作交流會,在位于白洋淀畔的油城河北任丘市隆重召開,有關的老一輩革命家后人、政府和團體的領導、黨史與軍事專家、教授、河北游擊軍后代、導演、文藝創作者等參加會議,會議由中共任丘市委統戰部主辦。
《冀中!冀中!》劇本主要內容:“七七事變”后,毛主席從“抗大”學員中挑選出河北籍的紅軍團長孟慶山作為中央特派員,只身潛入即將淪陷的冀中平原,創建河北游擊軍,開辟敵后戰場,再現從延安到冀中烽火燎原。通過大戰河間、肅寧小延安、白洋淀奪包運船、女刀隊、扁鵲大廟包圍戰、蘆花塢保衛戰、“國際婦女和平小聯盟”、統一戰線、民主抗日政府等情節,再現毛主席抗日游擊戰略星火燎原的人民戰爭奇觀,佐證《論持久戰》的形成及其政治學、文化哲學和軍事科學的價值。
這是一段鮮為人知的當年冀中抗戰歷史。編劇于永昌是華北油田的一名退休教師,是一位年逾七旬、有著56年黨齡的老共產黨員,退休以來,他潛心創作,辛勤筆耕,近十年來,接連寫出了42集電視劇本《張之洞》(被國家廣電局批準)、32集《花正紅》、45集《家園——雄安三部曲》、電影劇本《戰友》、《游擊戰》》等12部(已被國家電影局批準5部),和此次研討的32集電視劇本《冀中!冀中!》。
在今年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之際,于永昌完成的電影劇本《游擊戰》和延長為電視劇本的《冀中!冀中!》,旨在填補一段被塵封已久的抗戰史實,力爭打造一部人民戰爭的藝術經典,為雄安新區和冀中增添一道紅色文化光芒。
《冀中!冀中!》的故事梗概是這樣的:中央特派員孟慶山是河北蠡縣人,當年延安抗大第二期學員,軍委教導團團長,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只身潛入即將淪陷的冀中平原,與保東特委接上頭,走進白洋淀南孟仲峰村“孫氏三兄弟”的黨員之家,與孫必強、孫必壽、孫必新三兄弟由此相識。
孟慶山向保東特委黨員干部傳授毛主席抗日游擊戰戰略,緊鑼密鼓地辦了四期游擊戰訓練班,200多名學員帶著游擊戰火種回到冀中各縣推而廣之,迅速燃起星火。保東特委召開軍事會議,會議研究在日本軍隊攻入保定之前,成立游擊軍。孟慶山任司令員,在孟仲峰村豎起中國共產黨華北抗戰的第一面旗幟——河北游擊軍。
短短4個月,這支部隊已擁有4個師、12路軍、3個直屬團,規模達到了7萬余人。以白洋淀為起點,不斷向日偽軍發動進攻,對侵略者造成重創。當年日本侵略軍控制的天津電臺,播送了日軍與十萬河北游擊軍在河間激戰的新聞。通過敵人的這一報道,延安的上上下下才知道孟慶山的河北游擊軍已是十萬大軍。有了孟慶山提供的成功戰例,也更加理解了毛主力排眾議派孟慶山到冀中打游擊戰的戰略意義。
為了再現這一歷史,劇本共分32集,分別是延安火種、燃起星火、紅色軍旗、星火燎原、冀中烽火、壯大隊伍、群英冀會、女中豪杰、血脈賡續、蒼天厚土、源遠流長、蘆花秋放、回族兄弟、燕趙遺韻、古城傷痕、四面合圍、大戰河間、高奏凱歌、立足肅寧、各自為戰、相遇相知、冬去春來、延安聲音、蘆花飛歌、軍民深情、團結戰斗、地下長城、向往和平、扁鵲大廟、論持久戰、人性微光、慷慨悲歌。這32集緊密銜接,層層深入,情節生動感人,向大家展示了當年河北游擊軍的輝煌史實。
中共任丘市委副書記李旭東到會并講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局長張勤德、河北省委宣傳部一級調研員張清會、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胡澄來現場指導,馬本齋之子馬國超少將派秘書馬萌上校和海軍大校戴連生代表他前來參加并講話。
會上,曾任國家代主席、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之孫董紹新、當年河北游擊軍司令員孟慶山長孫孟昱東,河北游擊軍后人孟慶平、八一電影制片廠著名導演倪學?。ㄔ鳛橹韰⒓印堕W閃的紅星》拍攝)、北京石景山區作協主席李金明等在會上作了精彩發言,盛贊這一電視連續劇劇本的現實意義和重大意義。
談及《冀中!冀中!》的創作動機和創作過程,編劇于永昌動情地說:從2019年開始,在雄安新區宣傳中心的指導下創作這個題材,五年來幾乎走遍了冀中每個縣采集相關資料,并到延安抗大舊址學習參觀,發現除了安平作為全國第一個農村黨支部紀念館、肅寧抗戰紀念館兩個館對這段抗戰史有較真實的介紹外,其他紀念館對河北游擊軍這段歷史知之甚少,有的輕描淡寫,有的則一字未提,孟慶山這個平原抗日游擊戰的關鍵人物幾乎虛無了,令人感到十分遺憾。盡快把這一珍貴的史實展示出來,成為他揮之不去的紅色情結。
于永昌從1976年華北石油大會戰開始,在油田工作生活近50年,對這片土地上的古今歷史風土人情有著深刻的感受,對紅色文化更是情有獨鐘。2015年7月,他完成了一部反映開國將軍、當年曾任冀中十分區司令員劉秉彥領導軍民抗戰的電影劇本《戰友》,當年,《河北日報》對《戰友》研討會作了詳細報道。
劉秉彥是從河北走出去的79位開國將軍之一,曾任中共河北省委書記、省長。為寫好《戰友》,于永昌曾幾次拜訪劉秉彥,并長期保持通信聯系,是這位老一代革命家把冀中抗戰精神傳給了于永昌,進而更加堅定了他弘揚紅色文化的意志和信心。1995年12月,劉秉彥題贈于永昌:“莫嫌西山愁云淡,獨有黃花晚節香”。1998年12月,劉秉彥病逝,他生前就與自己當司令員時的政委曠伏兆約定,死后一定要埋在冀中,繼續為人民“站崗”。現在,兩位開國將軍的骨灰就安葬于雄安雄縣米家務烈士陵園里。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從那時起,于永昌就在《戰友》的基礎上構思電視劇《在這片英雄的土地上》,雄安新區宣傳中心主任邊建國了解后表示全力支持這一創作,于永昌從而進入白洋淀圈頭、棗林莊、雄縣、鄚州和西蘆等村莊多次實地深入采訪后,開始創作《家園》(雄安三部曲)。
2023年清明節,于永昌遇到河北游擊軍司令員孟慶山長孫孟昱東,并見到了孟慶山當年開展游擊戰發源地的淀南北馮村村民張穎,很受啟發,眼界大開,在抗日英雄馬本齋之子馬國超少將的指導推動下,他寫出電影劇本《游擊戰》。國家電影局已同意《游擊戰》拍攝,這也為他后來創作同為抗戰題材的電視劇本《冀中!冀中!》打下堅實基礎。
后來,根據主級主管部門建議,他把《家園——雄安三部曲》重新修改加工,改為《冀中!冀中!》,再現整個冀中廣闊戰場,盡可能較充分地展示故事的場面與細節,并于2024年12月26日毛主席誕辰這一天,完成了《冀中!冀中!》32集電視連續劇劇本。
目前,歷時五年創作的《冀中!冀中!》完成稿,已得到當年河北游擊隊司令員孟慶山長孫孟昱東、民族英雄馬本齋之子馬國超少將以及河北游擊軍老戰士齊金炳、河北游擊軍英烈孫必強、高順成等后人的授權。
近日,雄安新區黨工委委員、宣傳網信局局長邊建國,中共肅寧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繼東聽取了于永昌創作情況匯報。2月11日,雄安新區已組織專門班子對《冀中!冀中!》劇本進行讀審。
軍事科學院原戰略部部長、中國孫子兵法研究會原會長姚有志少將認為:河北游擊軍雖然只獨立存在了半年多時間(后合并到八路軍第三縱隊),但留下了一筆極為珍貴的遺產。由于種種原因,學術界對這段歷史研究不多,在影視作品方面更是一個空白,期望《冀中!冀中!》成為紀念抗戰勝利八十周年的一個新亮點。
作者簡介:
岳雙才,河北晉州人,系中國石油報高級記者,中國石油報駐華北石油記者站原站長。曾榮獲“中國石油報創刊30周年十佳新聞工作者”等先進新聞工作者稱號。多篇新聞報導在人民日報發表,新聞專著在新華出版社出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