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錦華老師曾說:優秀的電影是社會的潛意識,好的作品往往都是在講同一個故事。能引起全民如此反響的背后,除了頂級的視覺盛宴,更多的是人民群眾在里面找到了自己的那一份共鳴。
從餃子的第一個動畫《打,打個大西瓜》就能看出他想表達的思想內核,士兵們的痛苦不過是統治者雪茄煙霧中飄散的一縷余燼。即便看透戰爭荒誕,仍被困在蜘蛛網邊緣。他們的和解是對統治的消極逃避,如同馬克思筆下的“虛假意識”——即便認清剝削,仍無力掙脫。這種隱喻,在《哪吒》系列中被升級為更復雜的權力游戲。正如網友所說連過三關是砸難民食堂,端民辦學校,抓資深宅女。當他們需要時,就可以將一城之人民殺死并轉移矛盾將妖族煉化成丹。這也亦是餃子導演隱喻的真實答案。
戴錦華老師在哪吒1時曾斥:“逆天改命是一個勵志之語,最后改掉的不“是命,逆的也不是天”。哪吒依眾人之力打破天元鼎,看似矛頭是無量仙翁,卻讓元始天尊的“天道”更顯神圣——這恰是統治藝術的精妙:用個體英雄主義消解結構性反抗。
無量仙翁對太乙真人的訓斥,暴露了統治邏輯的循環本質:“你們這些師門晚輩但凡有妖族一半努力,我也不至于這么做”。這句話撕開了“努力敘事”的虛偽面紗,申公豹這個小鎮做題家的行為也就合理了起來。闡教與妖族的對抗,本質是既得利益集團與新興勢力的資源爭奪,而非正義與邪惡的二元對立。即便哪吒與敖丙“改寫天命”,也不過是歷史周期的棋子。但即便這樣,哪吒和妖族的反抗精神也有巨大的意義,這是在新歷史條件下的暴力斗爭美學。人們無法在現實中的打破這個“天道”,那么這就是他們的心理映射。
三體里云天明將曲率驅動寫進三體人從小到大耳熟能詳的童話里,從而避免三體人發現他將曲率傳給人類。小鯉魚歷險記的五片龍鱗,果寶特攻里的東方不敗和四大惡賊,狐妖小紅娘的東方月初以及超級飛俠里的蒙古林比雅等,一代代的文藝工作者傾其所有,想盡了各種辦法,為我們留下了一條條歷史的縫隙。用動畫的糖衣包裹階級斗爭的苦藥,它們用個人英雄主義的糖衣交代表象敘事,也在縫隙中埋下階級斗爭的火種。玉虛宮青玉牌被設計成美國國徽,天元鼎刻滿美元符號,導演以視覺符號直表霸權與資本的合謀。將真正隱喻埋藏在電影群像中。
哪吒的“魔性”本質是革命主體性的降維。傳統敘事中“剔骨還父”的決絕,被重構為原生家庭的溫情;敖丙的龍族解放,淪為血統論框架下的權力置換。這種“假性叛逆”正如白惠元所言,是“男頻爽文”的話術復讀——打破規則的方式依賴超現實武力,而現實世界的不可改變性被悄然默認。
當無量仙翁的暴行以彩蛋形式被戲謔化,當陳塘關百姓的死亡在主角對視一笑中被遺忘,電影便完成了對壓迫邏輯的隱形收編。觀眾沉浸于“逆天改命”的幻覺,卻未察覺自己正是現實中的“陳塘關難民”——他們的憤怒被銀幕英雄代償,而真正的反抗意識則被消解為消費主義的情感快消品。
“愿每個不屈的星火,終能化作萬丈火焰。”哪吒的宣發語如同一個辛辣的反諷:當星火必須依附于英雄敘事才能燃燒時,集體覺醒的道路便注定被遮蔽。從《大西瓜》的士兵到《魔童》的哪吒,餃子用十年時間撕開權力的蛛網,卻又被困于商業與意識形態的合謀中。
或許真正的答案藏在他未竟的野心里:若下一部作品不再歌頌孤膽英雄,而是讓陳塘關的灰燼中站起千萬個無名者——那時,星火或將真正燎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