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質也是時代的產物。”
作者|郭松民
01
看到謝芳去世的消息,再次意識到,一個時代遠去了!
很喜歡她擔綱女主角的電影《青春之歌》,也對她在影片中的表演印象深刻。
1959年,北京電影制片廠著名導演崔嵬,準備將楊沫創作的長篇小說《青春之歌》改編為電影,向新中國成立十周年大慶獻禮,劇本也由楊沫親自操刀。
作為一部生動、真實、細膩地描寫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最終走上革命道路的小說,《青春之歌》在1958年出版后,立刻在全國范圍內,尤其是在知識分子讀者中,產生了轟動性影響。
由于這個原因,許多女明星,如張瑞芳、秦怡等都期待能夠出演林道靜這一角色,上影廠的白楊對這一角色更是志在必得,因為她不僅非常熟悉林道靜這樣的人物,而且她還是作者楊沫的妹妹。
但遺憾的是,最終她們都因為年齡偏大(張瑞芳41歲,秦怡37歲,白楊39歲)而與這一角色失之交臂。
直到1959年3月,影片即將開拍時,林道靜的人選仍未定下來。
這時,崔嵬想到他在湖北當中南文工團(現武漢歌舞劇院)團長時,團里有個叫謝芳的歌劇演員,外貌、氣質與林道靜相似,于是馬上通知她來北京試鏡。
僅僅試了兩場戲,謝芳就被確定為林道靜的扮演者。
后來崔嵬解釋說,之所以選擇謝芳,是因為謝芳身上有一種“革命氣質”,因為林道靜最終是要走向革命、走向抗日的,是要和國民黨軍警進行面對面的斗爭,進監獄、上刑場的,不是一般“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的人物。
崔嵬的判斷非常準確。
謝芳創造的林道靜,是中國電影史上少有的光彩奪目的女性革命知識分子形象。
謝芳氣質端莊,容貌秀麗,尤其那雙善于透示心靈的大眼睛,同小說中的林道靜有極多的相似之處。
在銀幕上,她那一襲藍色旗袍、白色紗巾、紅色毛衣和齊耳短發的形象,她那剛毅、堅定的神情,迎著國民黨軍警的高壓水龍奮起抗爭的英姿,深深印刻在整整一代人的心底。
什么是“革命氣質”?
崔嵬導演沒有解釋。我想,應該是一種不畏強暴,敢于反抗,敢于斗爭,敢于追求真理的氣質吧!
氣質也是時代的產物。
在五十年代,擁有“革命氣質”的女演員并非謝芳一人。
在今天,又有哪位女明星還能說有“革命氣質”呢?
我們在一些女明星的臉上,也許能看到媚氣,風塵氣,鏗吝之氣、悻悻之氣,看到“我要錢”三個字,但唯獨看不到“革命氣質”。
02
除了林道靜,電影《青春之歌》還成功塑造了許多人物,如康泰飾演的盧嘉川、于洋飾演的江華、秦怡飾演的林紅……等等。
不過,林道靜之外,我印象最深的是兩個反面人物。
其一,是趙聯飾演的“紅旗特務”戴瑜。
和《紅巖》中偽裝進步的國民黨特務鄭克昌不同,戴瑜本是一位激情澎湃的青年革命者,組織冒險主義的“飛行集會”最起勁,他在集會上演講的手勢都是列寧式的,頗有魅力。
但是,被捕以后,特務稍加威脅利誘,他就叛變了,出獄后卻以更激進的革命青年形象出現,見人就責備別人不革命。他見了林道靜后的第一句話居然是:“你消沉了?這很不該呀!”結果林道靜很快就被捕入獄了。
其二,是于是之飾演的余永澤。
余永澤是北大學生,胡適的崇拜者,林道靜一度熱烈地愛過他。
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由于日本在東北得手后,又把侵略的鋒芒指向關內,“華北之大已經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了”,愛國學生都投入了救亡運動,但余永澤只想過自己的小日子,成名成家,還反對林道靜追求進步,這導致他們最終分道揚鑣。
余永澤的父親是河北香河的大地主。當流落到北平的農民魏老三,在風雪之夜,迫于饑寒向“少東家”求助時,地主兒子余永澤仇視農民的本性就暴露無疑了,“你們佃戶都不交租子,我爹哪有錢給我?”
做為著名的表演藝術家,于是之把余永澤塑造得出神入化,入木三分,成為一個經典的人物形象。
許多觀眾看《青春之歌》時,最討厭的人物就是余永澤,正是由于他的自私、嫉妒,才導致盧嘉川被捕犧牲。當林道靜譴責他出賣盧嘉川時,他居然振振有詞地說,“還用得著我出賣嗎?像他這樣的人有幾個不坐牢的。”
余永澤,可謂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的鼻祖。
如今,謝芳去世了,林道靜只留下一個漸行漸遠的背影,余永澤卻滿坑滿谷,到處都是——這,或許是一種時代的悲哀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