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1.資本主義社會下無產階級過得并不比“小丑”好多少,但我們有馬列毛的思想武器,我們不逞個人英雄,而是建設工業化的革命家組織,我們知道要對群眾進行政治灌輸,讓群眾認清真正的敵人,將群眾自發的斗爭轉變為自覺的斗爭,這樣才能團結起無產階級的力量,將資本主義真正摧毀。
2.本文運用馬列毛主義的視角和分析來重新審視了小丑這部作品。顯然,在小資產階級眼里,是“民風淳樸哥譚市”,是“一個瘋子和一群暴民”擾亂社會治安”;而在馬列毛主義的分析之下,小丑的一生就是在資本主義下無比壓迫的一生,哥譚市就是資產階級專政下所有剝削與壓迫的一個縮影。當然,作為超級英雄電影畢竟難免落入俗套,無論是第一部對群眾運動的抹黑和宣傳的個人英雄主義,還是第二部中直接抹殺掉了在第一部曾經塑造出的小丑的“革命性”,實際上都是資產階級文化專政上的表現罷了。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對于人們群眾自發斗爭局限性的刻畫還是有一定道理的。真正的革命不能等待“小丑”也不能依賴于“小丑”,歸根結底還是要在廣泛的融工和扎根中讓群眾運動從自發走向自覺,讓反動派最終被淹沒于人民群眾的汪洋大海之中。
筆者最近看到了當時在2019年引起很多輿論風波的《小丑》電影已經出到了第二部,于是就前去觀影,觀后有感便有此文。此文的內容涵蓋了2019年的第一部《小丑》和2024年如今的第二部《小丑》。
資本主義制度下,處處都是哥譚市
2019年的第一部《小丑》顯然就是在揭露哥譚市表面上的光鮮亮麗和富麗堂皇都只是屬于作為統治階級的資本家和官僚政客所占有的,而非像亞瑟這樣的底層勞動者所能企及的,屬于他的就是充斥著混亂,暴力,以及貧窮的街區,是不是非常熟悉呢?我們的亞瑟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長大后的他不僅要靠出賣勞動力來養活自己和母親,而且自己和母親都有著精神上的和身體上的病征,亞瑟自己有著病理性狂笑癥和長期營養不良導致的皮包骨,而母親有著妄想癥和年邁的身體,亞瑟在連著幾次失去工作的之后,只能先將自己的藥停掉,將自己的藥停掉之后,自己也因為母親男友的曾經對他的虐待,自己的妄想癥也慢慢地越來越嚴重,以至于幻想自己和女鄰居有過一段戀情。這便是資本主義制度將無產階級原子化的一個表現之一,無產者之間的關系正因為被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決定的社會關系所取代,變為冰冷純粹的利益關系,才會使亞瑟這樣的有著自己夢想并且努力工作的這樣的勞動者在被資本主義的社會關系步步緊逼,以至于孤立無援,這種孤立無援正是從他的友情,親情,和愛情,除了剛才提到的親情愛情上的孤立,還有友情上的,如有同事給他了一把槍其實是為了陷害他讓他失去工作,還有除此之外的來自老板的剝削和壓榨,和流氓無產者之間的底層互害,這種勞動者普遍無權的狀態正在殺死一名又一名的勞動者。而在第二部電影中在阿卡姆瘋人院里一樣,一樣有著這樣的獄警對這些關在瘋人院里的病人進行慘無人道的虐待,同時獄友之間也并不是那種一起反抗的狀態。
而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主人公亞瑟也是用之前得到的槍殺害了在地鐵上正在對自己施暴的三個人。(這三個人因為是有背景的,所以被欺負的小市民也不敢動他們。)
我們的無產者亞瑟在對于來自于整個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壓迫不再忍耐和妥協后,那么資產階級的宣傳機器也并沒有放過他,反而將亞瑟殺死他們的行為視作一種暴行,反而將亞瑟所經受的苦難視而不見,乃至于亞瑟一直崇拜的喜劇偶像都開始諷刺他的行為,所以哥譚市為什么會有小丑呢?正是資本主義社會在將人變成小丑!亞瑟將自己在社會上的社會關系一并拋棄,對曾經欺負過他的人和公開嘲笑他的人進行徹底的復仇,最令人痛快的一幕就是在電視直播上槍殺公開嘲笑自己的演員,這一行為也遭到了哥譚市民的狂熱追捧。還有在電影第二部中,小丑在法院審判的做結案陳詞的時候,也有各種各樣的市民在法院外面起哄,甚至還有各式各樣的恐怖行動,來表達對小丑的支持以及對小丑的狂熱追捧。但是這樣的對于資產階級專政的攻擊,還是敗給了這種造反的局限性。
對于第二部電影,目前來看,外界的評價給出差評的有很多,其實本質上就是在第一部樹立的那種小丑敢于公開攻擊資產階級專政的個人英雄主義形象在第二部中崩塌了,但是要筆者來說如此這樣的自發造反運動其實必然要失敗,不如說第二部電影反而是像《水滸》一般,給人們起到警示作用,這種反面教材的作用反倒是非常好。
我們可以發現哥譚市民民風淳樸的行為中發現,市民從不缺乏自發性,他們是敢于對資產階級進行反抗的,這表現在群眾的自發反抗和游行上,還有一些群眾的恐怖行動甚至將對于資產階級的矛盾引向人民群眾之間,這便是小丑所引領的這種自發性運動的局限性,就是人民群眾無法被有效地進行組織,而且也不知道真正地敵人在于誰,不僅無法做到對敵人的打擊,也無法做到有效的團結其他人,小丑自己他能受到群眾們自發的狂熱支持,也正是因為小丑公開槍殺的這些人都是平時就在為非作歹的,而且還有小丑作為這些自發群眾運動的精神領袖,也在第二部中也因為精神失戀(雖然這個戀人也很可能是自己幻想出來的)而喪失了作為小丑的斗爭性同時,將自己的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暴露出來了,放棄了繼續斗爭,直至于這樣的自發性群眾領袖被新的自發性群眾領袖進行了迭代更替。
總結一下,《小丑》的這兩部電影前者有效說明資本主義社會是把人逼迫成鬼的,而小丑在采取自發性的行為了之后,這種自發性的斗爭并沒有轉向自覺地斗爭,反倒是用公開的自發性斗爭暴露了自己,這顯然是沒有策略的孤注一擲,而后一部電影正是說明了小丑這樣的停留在自發性的領袖是不合格的,而且整個群眾運動都是很混亂的,恐怖襲擊會經常將階級矛盾引向群眾之間去,機會主義者們不是很崇拜自發性嘛,小丑這樣的結局就是自發性斗爭的結局!可見,像小丑這樣的個人領袖是不能真正將哥譚市的無產者對于資產階級的不滿和反抗意識和行動統一匯集起來和組織起來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