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的長篇小說《金光大道》寫到芳草地村成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基本上完成了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改造為止。如果繼續講述芳草地的故事,浩然會怎么寫呢?這無從知道了。
根據《金光大道》中的人物性格和故事發展方向,參考現實中周家莊等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鄉(社)、村的歷史和現狀,筆者不揣谫陋,試著為《金光大道》作簡要續寫如下:
西元1956年,芳草地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成立后不久,副鄉長兼芳草地村黨支部書記高大泉被上級任命為區委書記,社長朱鐵漢接任村黨支部書記。
芳草地合作社繼續發展興旺,成為全縣乃至全省農業合作化運動中的典范。鄰近一些村莊的合作社都希望與芳草地合作社聯合成立一個大的合作社,朱鐵漢對管理大社信心不足,猶豫不決。
一直關注芳草地合作社的區委書記高大泉認為,條件已經成熟,成立聯合大社有利于發展生產,符合社會主義方向。他找到地委書記梁海山(原縣委書記,一直支持、引導高大泉辦互助組、合作社)談了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辭去區委書記職務,回芳草地組織聯合大社。梁海山理解和支持他的想法,經地委研究決定,高大泉任縣委副書記,主抓芳草地和周圍五個村聯合成立高級合作社的工作。
在高大泉的帶領下,朱鐵漢和鄰近五個村的干部積極工作,經過一番宣傳、動員、籌備、組織,以芳草地合作社為主體,合并另外五個村的合作社,組成了芳草地高級農業生產合作聯社,上級決定高大泉以縣委副書記的身份兼任聯社黨總支部書記、社長,朱鐵漢等三人為副書記、副社長。年底,聯社正式掛牌成立,地委書記梁海山和縣委、區委主要領導前來參加成立大會。一直對合作化持反對意見、對高大泉心存惡感的縣長谷新民也來了,他滿面春風熱烈祝賀,內心里卻很不以為然。
聯社成立后,高大泉多次召開黨總支部、社委會、生產隊干部會議和社員大會,討論、研究、制定了全社農業生產規劃。西元1957年新年,聯社在除夕和正月初一放假兩天,初二開始按規劃進行農田基本建設大會戰:把六個村的農田去除多余的田埂、道路,聯結成大規模的方田,并修整平坦;同時開挖修建灌溉、排水溝渠,形成四通八達的水利網,新打灌溉水井八口。春上,聯社新購置了四臺柴油機,還買了第一臺拖拉機,開辦了畜牧場、油坊、磨坊。
春天,聯社面臨嚴峻考驗:由于冬春以來一直沒有降雨、降雪,旱情影響了全社絕大多數農田的春耕、春播。這時,大集體的力量發揮了作用:全社統一安排,一邊用柴油機提水灌溉,一邊組織社員擔水澆地,順利完成了春播任務。為了響應上級號召、支援國家建設,聯社大幅增加了棉花種植面積。
仲夏時節,莊稼青苗長勢正好,全社突遭暴雨、冰雹襲擊,一半以上的農田青苗被淹、被砸,面臨絕收。高大泉立即召開黨員、干部會議作出部署:組織社員排水,各生產隊都把水排到地勢最低的芳草地村的八十多畝地里,同時搶救、扶起青苗,無法搶救的立即進行補種。經過十幾天的奮戰,取得抗災勝利。
秋天到了,聯社的田野里一派令人陶醉的景象:麥穗金黃,棉花雪白,隨風搖擺拂動。社員們有的收割,有的運輸,有的打場,興高采烈、井然有序地收獲勞動果實。聯社成立第一年,取得了史無前例的糧棉大豐收。
西元1958年,高大泉帶領社員們更加努力地推進集體化生產。8月,地委傳達了毛澤東主席視察河南新鄉七里營人民公社時稱贊“人民公社好”的消息,高大泉和社員們深受鼓舞。在高大泉等人的建議下,縣委決定、地委批準,芳草地村所在鄉的高級社合并成立黎明人民公社,公社黨委和社委會設在芳草地村,任命縣委副書記高大泉兼任公社黨委書記,朱鐵漢任社長,全公社實行公社與生產隊兩級所有、公社一級統一核算??h長谷新民這次沒有提出不同看法,而是熱烈贊成,積極參與。
黎明人民公社成立后,高大泉為首的領導班子精心組織管理,全體社員情緒高昂,農業建設、生產和社員生活水平繼續提高。
西元1959年上半年,興起一股并大社的風潮,上級要求黎明人民公社和另外三個人民公社合并組成一個“大公社”??h長谷新民對此舉極力推動,高大泉雖然不贊成,但只能服從組織決定。 “大公社”成立,黎明人民公社改稱黎明生產大隊,縣長谷新民兼任“大公社”黨委書記,高大泉為“大公社”黨委副書記兼黎明生產大隊黨支部書記。
“大公社”刮起“共產風”,谷新民多次要求無償調撥黎明大隊的農機具和糧食歸“大公社”掌握,以實現“大公社”內部的“共產主義平均分配”。高大泉領導的黎明大隊,對其它大隊的實際困難進行了幫助,對谷新民支持、鼓動的“共產風”、浮夸風和瞎指揮進行了抵制。
西元1959、1960、1961年,黎明生產大隊也遭受了旱災、洪災、冰雹災害,高大泉和干部、群眾團結一心,抗災生產,農作物繼續豐收,社員生活穩定,還對其它災情嚴重的大隊、公社盡力進行了支援幫助。
西元1961年下半年,根據上級指示“大公社”撤消,黎明大隊恢復為黎明人民公社。隨后不久,省委某領導傳達某“中央領導”的“指示”:為了渡過災害造成的農業生產困難,要實行“分田到戶”。縣長谷新民馬上積極行動起來,要求黎明人民公社響應“中央領導號召”,立刻取消集體生產體制,搞“分田到戶”。高大泉和公社領導班子、全體社員統一思想,不同意黎明公社“分田到戶”。高大泉把群眾意見反映給縣委、地委,對谷新民據理力爭。地委書記梁海山支持了他們,黎明人民公社仍然保持集體生產、統一核算。
黎明人民公社集體事業不斷發展壯大,高大泉受到省委、地委主要領導人的表揚、器重。鑒于高大泉至今仍然是農村戶口,縣委準備將他轉為國家干部,并讓他放棄公社兼職,專任縣里的工作。高大泉婉言謝絕,認為把一個公社辦好,對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具有重大的探索、帶頭、示范作用,自己應該做這樣的實際工作。他的想法得到了上級的認可。
“四清”運動開始了,縣長谷新民親自帶領一支工作組進駐黎明公社,他甩開公社黨委,對黨委成員、社委干部進行“背靠背”清查。芳草地村的張金發(曾任村長,“統購統銷”初期因向奸商泄露國家經濟情報、伙同奸商倒賣糧食,被撤職,開除黨籍)、馮少懷(土改中的漏網富農、倒賣糧食的奸商)等誣告高大泉貪污,正中谷新民下懷,他以去年公社一筆歸還高級社成立時社員農具、牲口作價投資款的現金支出“賬目不清”為理由,對高大泉進行審查。社員把情況反映到地委,地委書記梁海山調查后嚴肅批評了谷新民,谷新民不得不檢討錯誤,將工作組撤走。
“文革”開始后,有一位區干部揭發谷新民在解放前搞地下工作時,有被捕叛變、出賣同志的問題,還有人揭發谷新民在土改時期曾利用職權阻止老家的農民清算自己的大地主家庭,谷新民被撤職審查。
高大泉最初也受到一些沖擊,被“靠邊站”,但公社絕大多數干部、社員了解他、支持他,他不久就恢復了工作。各級革命委員會成立時,他被任命為黎明人民公社革委會主任。
在高大泉領導下,黎明公社繼續大力進行農田水利建設,大力平整土地、提高地力,購置農業機械,推進耕地、播種、收割的農業生產機械化,同時興辦小規模的農具修配廠、糧食加工廠、化肥廠,公社的農業、工業、副業生產一派興旺。
公社實力增強,拿出資金還清了高級社成立時社員的投資款,出資立電桿架電線使全社通了電,并健全了文化衛生教育設施,還對全體社員實施了十二項福利保障。社員們交口稱頌社會主義集體事業的優越性。
西元1982年正月,春寒料峭,上面傳來要求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分田到戶大包干”的新政策。被“平反”后出任地區行署副專員的谷新民大力推行新政策,強令高大泉在黎明人民公社實行“分田到戶”。高大泉向公社干部和社員傳達了上級要求,干部社員群情激憤,紛紛表示反對“分田到戶”。這時,張金發已經在谷新民的幫助下被“落實政策平反昭雪”,恢復了黨籍,他聯絡個別人鼓噪要在公社“堅決貫徹上級分田到戶的指示”,但遭到絕大多數社員的反對、斥責。
高大泉與公社黨委成員和社干部開會商議后,召開了全體社員大會,讓大家充分表達對“分田到戶”的看法。社員們一致表態:不分田,不單干,還是集體干!全公社三千多戶都在表達不分田單干的意見書上簽名并摁了紅手印,簽名和紅手印占滿了整整五十二張白紙。
高大泉向縣委和地委反映了黎明公社全體社員的強烈要求,多數領導表示理解,但無人敢于明確表態支持。行署副專員谷新民則對社員的意見嗤之以鼻,他責令高大泉必須分田到戶,并以“違抗中央領導要受黨紀政紀處分”相威脅。高大泉仍然據理力爭,不為所動。
高大泉找到省委,向省委書記梁海山作了匯報,表明了自己堅持集體生產的態度。江海山充分肯定了高大泉的想法。在省委開會研究此事時,梁海山說:“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是實事求是,黎明人民公社集體事業發展得好,這就是實事。我們剛經過了真理標準大討論,確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分田到戶也要經過實踐檢驗嘛。中國農民單干了幾千年,還是經常吃不飽飯,還是受窮嘛!”(據相關人員回憶,當年任國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李先念在對“分田到戶”表達不同意見時曾說:“中國單干了幾千年,還是沒糧食吃,還是受窮嘛!”“幾千年來都是小農經濟,已經試驗過了,還要試驗什么?”參看 《 趙磊:“包產到戶”的賬,不能這么算 》)最終梁海山拍板擔責,同意黎明人民公社保持集體體制,不搞“分田到戶”。
黎明人民公社改為芳草地鄉,同時設農工商合作社,高大泉任鄉黨委書記兼合作社社長,仍然實行集體生產、統一核算分配的制度。高大泉和全體干部社員一起,繼續駕駛這艘社會主義集體化大船,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西元1990年,高大泉六十七歲了,他感到芳草地鄉的集體事業走上了正軌,自己的身體狀況越來越不好,便向上級提出辭職,并推薦朱鐵漢接任黨委書記。
一年后的冬天,病勢沉重的高大泉在孫兒的陪護下來到湖南韶山。十二月二十六日下午,天氣晴朗,莊嚴肅穆的毛主席紀念廣場,高大泉坐在輪椅上,默默地面對高大的毛主席塑像,很久很久……當孫兒想叫他回賓館時才發現,他已經面帶笑意,溘然長逝……
芳草地鄉在堅持社會主義理念的朱鐵漢和后來幾任接班人的帶領下,在全體社員的團結奮斗中,繼續走在繁榮昌盛、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