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思潮 > 文藝新生

皮村文學小組印象|文學不只是陽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

小草 · 2024-08-31 · 來源:皮村工友|微信公眾號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在皮村文學小組,文學不只是陽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大家來皮村文學小組,不一定需要提高專業的文學素養,更多的是去感受,平凡如你我,是怎樣靠近文學的殿堂,用文學來稀釋生活的苦楚。

1.jpg

2.jpg

文|小草

指導老師|謝秋雨

  一條破破爛爛的主街,窄得進不來大客車,大卡車。周圍一排又一排低矮的樓房,電網線像蜘蛛網一樣。周邊是臟亂的蒼蠅小館,胡辣湯、東北快餐、安徽板面、麻辣燙、云南米線應有盡有。這是朝陽五環外的皮村,像一個落后的北方小鎮。讓我匪夷所思的是,這里掩藏著民間文學殿堂——皮村文學小組。那是偶然間和湖南網友羅毅聊天,聽聞我雖然做著新媒體文案,卻有一個文學夢想,他便建議我去文學小組看看。

  有段時間,我在乙方公司做文案,寫出來的稿子總被挑剔。文案主管把我的文字數落得一文不值:矯情、空洞、不接地氣。她直白地告訴我,文青那一套思路,走不通商業路徑。對純文學有執念的我,再次想起皮村文學小組,通過微信公眾號“皮村工友”搜索到工作人員微信,決定周末一探究竟。

3.jpg

  在一個秋天的傍晚,我懷著好奇、忐忑的心理來皮村尋找文學小組。當時負責人小付休產假。萬華山接待了我。他皮膚泛黃,頭發有點炸毛,牛仔短褲,套著仿古的夾克,拖一雙深棕色的皮拖鞋。我心里嘀咕著,這黃毛小子喜歡文學?

  初來乍到,一臺破舊的柜式空調,泛黃,脫皮的墻面,一股霉味飄散在空中。究竟是怎樣一群人,能憋屈在這樣的環境學習,又是哪些老師肯屈身來這里上課?10年間,皮村文學小組來來往往的老師和學習者數不勝數。有只有小學文憑,靠翻閱字典,聽小說寫出佳作的徐克鐸大哥,有能歌善舞,以“夢雨”為筆名,創作了20多萬字文學作品、400余幅畫作的家政女工文麗姐,有因為《我是范雨素》而走紅網絡的范雨素大姐等等。老師更是大咖云集,北大的張慧瑜老師,非虛構作家袁凌老師,單讀主編吳琦老師,青年作家文珍老師等等。

  皮村文學小組的教室是一間簡易的平房,絲毫不妨礙課堂的精彩。課堂不拘一格,自帶教師屬性,比如,文珍老師會和大家聊小說創作,袁凌老師會談非虛構創作。來上課的工友不固定,有時候會涌入新的面孔,帶來新的行業知識與文學知識的交融。

  老師拋出一個問題,想要寫好長篇小說需要寫好經歷,需要寫外圍的東西,交代生活環境。大家暢所欲言,聊自己的創作、生活、熟悉的作家。魯迅,余華,陳忠實,沈從文都是大家經常討論的對象。

4.jpg

  有時候文友會說,我們打工人的生活苦,那余華筆下的福貴不是比我們更慘,更苦。我們好歹能吃飽飯,穿暖衣,還有這么多好老師來給我們上課。對于這個問題,范雨素大姐總結得很精辟,“活著就要做點和吃飯無關的事,滿足一下自己的精神欲望。”

  我常去聽課的那段時間,皮村文學小組還沒有搬家。教室有一個很厚實的大方桌,剛開始我不敢坐在桌旁,興許是膽小,總覺得這是工友們的福利,我只是一個來蹭課的,隨便找個地方對付就可以了。

  我躲在角落,靜靜地觀察著前來上課的工友。他們頭發凌亂,手上臉上還蒙著一層灰,褲子上、衣服上也有涂料,油漆,鐵銹等。當然不是因為他們不愛干凈,而是因為下班以后急著趕來文學小組上課,來不及整理。

  一旦開始上課,大家井然有序地坐在一起,或皺眉,或點頭,或微笑。有時候老師和工友們笑作一團,那聲音好像蓋過皮村上空飛過的飛機。討論環節,一般萬華山發言最多,他一邊托腮沉思,一邊給老師出“難題”。大家就西方意識形態與文學關系爭論得面紅耳赤。那個被我誤會不懂文學的華山,原來是《皮村工友》雜志主編,他曾經在出版行業做過編輯,是澎湃鏡像的特約作者。

  我略顯笨拙,也不善于表達,在他們面前有一種拘束感。文學小組的徐克鐸大爺,可能看出了我拘謹,很自然地向大家介紹我叫小草,跟大家一起來學習的。我才舒服自在一些。

  在課堂上,我經常聽到大家討論徐大哥的作品《媒人段鋼嘴》。很多老師和工友都難以置信。這是一個只有小學二年級文化,將近70歲老人寫出來的作品。大家向他討要寫作技巧。他說,我哪有啥技巧,是老師們教得好。

5.jpg

  老師們教得好是其一,徐大哥自己暗暗下功夫學習才是關鍵。他私下跟工友們交流說:“自己沒事了,就聽小說,在聽的時候找語感,看人家怎么說,自己就學著怎么寫。”

  不光是文學小組的成員謙虛低調,來上課的老師們也很低調。比如吳琦老師來文學小組上課。當時,我在幫大家搬椅子,看到一個帽檐壓得很低的人,跟小海并排走著,我猜可能是吳琦老師,但也可能是來皮村采風的大學生。

  走進教室,老師已經坐下了,證實了我的猜測,剛才那個人就是吳琦老師。他打開PPT,不急不緩地給大家講課。聲音和在《螺絲在擰緊》里和嘉賓交流一樣舒緩,自然。從聲音和情緒中,能感受到吳琦老師對書店和文字的摯愛,對邊緣人物的困境有一絲悲憫情懷。

  那天的知識點很密集,老師講到了單向空間的搬遷,書店的生存狀況,文學策劃選題創作。喜歡書店的我,對于他講的關于單向空間的搬遷很感興趣。跟著吳琦老師的講解,我也回憶了這些年去的朝陽大悅城店,藍色港灣店,東風店。正如吳琦老師所言,書店有一個流動的過程,他們不斷退出商場,到文旅景點的周圍。因為聽了吳琦老師的講課,到杭州,我專門打卡了單向空間良渚店。這算文學小組的觸角向生活的延展。

  我發現身邊的朋友對于《單讀》《十三邀》《螺絲在擰緊》總會抽出時間去關注。大家會很自然地聊起許知遠和吳琦兩位老師,甚至會喜歡吳琦老師分享的,雙手涂抹了指甲油,拿著《單讀》新書的照片。

  袁凌老師也是一位低調的老師。用工友們的話說,看不出來他是一個大作家,隨意套一個T恤,和大家毫無距離感。袁凌老師的新書《我的皮村兄妹》在皮村做現場簽售的畫面,讓人耳目一新,這也許是最接地氣的新書簽售會。

  袁凌老師喜歡打量周圍一切,不茍言笑的時候很嚴肅。這也許跟他曾經是記者的職業習慣有關。他和皮村文學小組的鏈接很深,是一位很有在場感的老師。為了寫《我的皮村兄妹》,在皮村租住過。他經常和文麗姐,小海,范雨素大姐一起讀詩,聊天,甚至跟撤展工人海軍一起去干過活。

6.jpg

  我除了在皮村見過袁凌老師,還在798參加《漢水的身世》的新書活動現場,見到過他。和他簡單打了一聲招呼,問了一下他寫關于皮村書籍的近況。那一天,他和經常出入皮村的樣子沒什么區別,戴著一頂毛線帽子,靜靜地觀察周圍的一切。當有人向他提問,他眼神聚焦,掃視一眼四周,再緩慢作答。

  來給文學小組上課的老師中,我很喜歡和欣賞文珍老師。在沒有聽文珍老師講課之前,我就已經看過他的作品,喜歡她細膩,溫暖的筆觸。她筆下的小人物很鮮活,真實,貼近當下年輕人的生活狀態。有一次文珍老師給我們講課,談到了古代文人之間的圍爐夜話,“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說他們有一次效仿古人,買了一些炒貨,一邊剝花生、嗑瓜子,一邊暢聊文學。

  那一天,文珍老師給大家帶了很多炒貨。自由發言環節,大家手里抓著一把鍋巴,江米條,南瓜子等小零食,說話間隙,像小老鼠一樣發出嘎嘣的聲音。文珍老師給我們分享了她寫《安翔路情事》去雞蛋灌餅店捕捉人物形象的故事,以及為了寫快遞小哥,去快遞點采風的經歷。

  文珍老師扎著丸子頭,俏皮可愛。她戴了一對小巧的珍珠耳環,修飾點綴,整張臉在暗沉的燈光下,有一種靈動美。她聊到了和父母一起在深圳住過廠礦的經歷,也聊她喜歡的綠植。這與我在碼字人書店參加她的《找鑰匙》新書發布會完全不同的風格。簽書會現場文珍老師穿了一個風衣,大波浪的頭發,美麗,文藝,精致。她一抬頭,明艷的口紅格外顯眼。

  皮村帶給我的快樂不僅僅是文學,還有和小付的大女兒寶勒爾玩。我喜歡牽著她的小手在小院逛幾圈,或者抱著她轉幾圈。其實,從小付懷著寶勒爾,到現在快上小學了,我只見過小朋友兩三次。可每次見到她都會很開心。

  中間有三五年,我搬到了房山,不再去現場上課。疫情放開后的第一個世界讀書日活動,我去了皮村,見到了寶勒爾,給她分享了我最喜歡的零食“貓哆哩酸角糕”。這也是我特意為她帶的,我囤積過的,為數不多的零食。從包里扒拉一個出來,塞嘴里吧唧幾下,QQ彈彈,酸酸甜甜,找回了小時候,和朋友一起分享零食的快樂。

  這么多年過去了,文學小組是一個支點,是我新媒體寫作累了,想要放棄文學夢想的歇腳亭。看到他們在堅持寫作,我似乎又有了創作的勇氣。文學小組的成員,曾一度支撐著我繼續北漂。2020年底,我快撐不住了,內心涌動出一個聲音,算了吧,放棄吧,回家吧。當想要結束北漂的聲音越來越強烈,另一個聲音突然跳出來:你看看文麗姐他們都還在堅持,你這就打算放棄?可文麗姐內心的苦悶無處宣泄,有很強烈的表達欲。我找不到寫作的意義,好像也沒有什么需要去表達。

  那段時間,我寫得越多,越害怕出錯,連一個基本的詞匯,都需要借助百度去搜索,看看自己是否使用不當。我總感覺自己把知識點記錯亂了,以前記住的常識全部忘干凈了。這種感覺好像曾經修葺的建筑在一夜之間轟然倒塌,連一片完整的瓦礫都無法撿拾起來。

  端坐在電腦前,大腦一片空白的時候,我會想到徐克鐸大哥,戴著老花眼鏡翻閱新華字典的樣子。我會想到范雨素大姐知識儲備量驚人,和人聊天總能引經據典的背后,把自己關在屋里瘋狂吸收知識的樣子。想到文麗姐在雇主家里,見縫插針在手機上寫下一段又一段文字的辛苦。看到他們在褶皺中寫作,沒有條件創作條件也要寫作。我和他們比較起來,努力太少了。何況范大姐和文麗姐都是天賦型選手。

7.jpg

  在皮村文學小組,文學不只是陽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大家來皮村文學小組,不一定需要提高專業的文學素養,更多的是去感受,平凡如你我,是怎樣靠近文學的殿堂,用文學來稀釋生活的苦楚。

  皮村文學小組成員很擅長寫自己熟悉的生活領域,他們的作品更多聚焦家政女工,裝修工人,廠礦工人等。在老師和文友們的共同努力下。范雨素大姐的《久別重逢》出版了。工友們的作品集《勞動者的星辰》出版了。文學小組的雙月刊雜志《新工人文學》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和喜愛。

(原志愿者編輯:周雅婕)

8.jpg

皮村文學小組

2014年成立,致力于促進工友與文化志愿者的文學交流。通過定期的講座、《勞動者詩與歌》晚會和“勞動者文學獎”征文活動、《新工人文學》電子雙月刊等,我們鼓勵工友進行文學創作,豐富勞動者的精神世界。

支持我們,共同推動文學的力量,讓每個聲音都能被聽見。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秦星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一生沒有憋好屁的王慧玲,終于被封了。
  3. 如何看待某車企“中國工人”在巴西“被指處于類似奴役式環境”
  4. 小崗村分田單干“合同書”之謎及其它
  5. 烏克蘭逃兵
  6. 政說心語|一味地否定前30年打下的基礎究竟圖個啥
  7. 殖人哭了:還是中國好,別來美國做牛馬了
  8. 倒反天罡!瑞幸給打工人節假日三薪,原因竟是…
  9. 王忠新:清除內奸遠遠難于戰勝外敵——蘇聯“肅反運動”功不可沒
  10. 井岡山觀心|蘇修越修的“人民軍隊”還是人民軍隊嗎?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3.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4. 與否毛者的一段對話
  5. 元龍:1966-1976,文人敵視,世界朝圣!
  6. 群眾眼睛亮了,心里明白了,誰不高興了?
  7. 社會亂糟糟的,老百姓只是活著
  8. 我國的社會已經有了很大的問題:內卷,失業,學歷貶值…
  9. 不能將小崗村和井岡山相提并論!
  10.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7.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0. 我們還等什么?
  1. 元龍:1966-1976,文人敵視,世界朝圣!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假裝上班公司火爆背后,年輕人花錢假裝上班
  6. 機關事業單位老人、中人、新人養老金并軌差距究竟有多大?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在%亚洲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高潮波多野结衣 | 亚洲AV福利天堂在线观看 | 亚洲男人女人热热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 | 日韩r级视频在线观看 |